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一、原生态歌唱艺术的名称问题
自原生态歌唱艺术诞生以来,其名称一直都是一个热议的话题。在当代中国声乐界,经过长时期的发展之后,已经逐渐了形成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三种类型,其命名和划分的标准,是以歌唱方法上的特征和风格为依据的。而原生态歌唱是一种由劳动人民演唱的原汁原味的民歌,既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更是在一种自然状态下生存的。“原生态”这个词汇,显然是从其存在属性上进行的描绘和界定,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者不成并列关系。对此文化部的研究者曾指出,之所以定名为“原生态”,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和感受到其生态价值,将其视为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予以积极的保护和传承。
对此笔者认为,原生态歌唱艺术自诞生以来,已经获得了业界内外的普遍关注和认可,或者说“原生态”这个称谓,已经圆满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而为了使其得到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理应对其名称进行重新的界定,结合其实际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将其命名为“民间唱法”是较为合适的,其具有三方面突出的意义:首先是和民族唱法相区分。当代中国的民族歌唱艺术,已经表现出了多元化、时代化的发展特点,其特征和风格已经为民众约定俗成地接受,虽然原生态歌唱与其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为了使其个性化因素得到保留和发展,同时避免混淆和误解,不如尊重既成事实,为其另起名字。其次是自身特点的突出。原生态歌唱艺术诞生于民间,表现在民间,传承在民间。其母体正是古老、悠久和质朴的民族民间生活,所以通过对“民间”的强调,正是对其最显著特点的突出。最后是和当代中国声乐艺术的融合。前文中提到,“原生态”这一称谓,并不是对其歌唱特色和风格的描述,难以和其他三种歌唱艺术相并列,采用“民间唱法”的称谓后,则能够获得名称上的统一,便于其今后的发展。
二、原生态歌唱艺术的表现问题
原生态歌唱艺术和青歌赛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作为国家级的歌唱大赛,青歌赛在诞生之初,就以权威、公正而著称,多届比赛的优秀演唱者,也都成为了当代中国歌坛的栋梁。而原生态歌唱艺术就是在这个舞台上首次亮相的。而且这次亮相也是极为成功的,无论是作品、演唱者、演唱方法还是演唱风格,都带给了专业评委和普通观众以极大的震撼。很多优秀的原生态演唱者也为观众所熟知。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届比赛中,关于原生态歌唱却出现了新的争议。如著名歌唱家蒋大为曾指出,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种原生态歌唱艺术都有自身的歌唱方法和审美特色,所以很难从优劣的角度对其进行评价,如蒙古族的呼麦和侗族大歌,两者之间就几乎没有可比性,如果生硬地对其进行比较,那么其实就是对其个性的一种忽视和否定,而这种个性正是其最为宝贵的因素,所以这种比较是没有意义的。但是田青、樊祖荫等评委却认为,青歌赛是一个歌唱大赛,所有站在这个舞台上的演唱者都是平等的,作品、演唱方法、演唱风格上的差异是正常的,也确实不具有可比性。但是无论是何种风格和方法,其都属于歌唱艺术的范畴,从歌唱的角度来说,可以看谁的演唱技巧更加娴熟和完善,谁的情感表现更加动人,谁的表演更加自然等,由此才能体现出比赛的价值和意义,才能体现出比赛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两种看法的角度和标准有所差异,所以本身并没有是非对错之分。但是笔者认为,原生态歌唱艺术虽然源于青歌赛的舞台,但是并不一定必须以比赛的形式而存在,其意义在于展示和普及,而不是赛场上的一较高下。一方面,原生态歌唱者大多都是大山中的劳动人民,他们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歌唱训练,而是看到什么就唱什么,想到什么就唱什么,歌唱是他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抒发情绪、表达情感的得力工具,所以其歌唱已经超出了技术的范畴,也就没有必要再从技术角度对其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原生态歌唱艺术的母体是生活而不是舞台,脱离了生活的原生态歌唱艺术,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次两次的舞台展示无可厚非,但是要想将舞台作为其传承和发展的基地,则是不符合其特有艺术规律的。著名的原生态歌唱者阿宝曾表示:“原生态歌唱艺术从来都不是为舞台而生的,而是一种劳动人民自发的歌唱,其灵魂在于个体情感的抒发,而不是为了唱给台下的观众听。”这一观点虽然有些绝对,但是却十分犀利地指出了原生态歌唱艺术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因此,最近一届青歌赛取消了原生态唱法的行为,是有其正确性所在的。而在取消的同时,则应该利用发达和完善的媒体平台予以重点的突出。如《民歌中国》、《星光大道》等,都是传承和发展原生态歌唱的有利平台,既能够使原生态歌唱艺术得到充分的尊重,又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对原生态歌唱艺术的学习和借鉴问题
原生态歌唱艺术之所以能够获得普遍认可,自然有其独到之处,包含情感表现、技术运用、声乐作品等多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也正是为学院派演唱者所学习和借鉴的,也唯有这种学习和借鉴,才能使个人的演唱水平不断提升,并推动着中国歌唱艺术的整体发展。具体来说,首先是情感表现方面。原生态歌唱艺术在情感表现上的最大特点,就是真挚和质朴。因为其演唱者都是地地道道的劳动人民,从没有接受过任何的歌唱训练,在日常的生活中,每每有了触动和感悟,都会自觉地用歌唱将这种情感抒发出来。换言之,就是说其是一种完全自发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歌唱,所以才有了情真意切的歌唱效果。反观当代学院派演唱者的演唱,虽然很多演唱者在歌唱技术上十分娴熟,但是其演唱效果却给人以干巴巴的味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演唱者缺乏相应的情感体验,并且有一定的思想压力。对此应该向原生态演唱学习,在演唱作品之前,一定要对作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获得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然后用自己娴熟的歌唱技法将其表现出来,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则自然就会获得声情并茂的良好效果。 其次是歌唱技法方面。歌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要想获得情真意切的歌唱效果,则必须要以扎实和娴熟的歌唱技法为基础。纵观原生态的歌唱,其在歌唱技术上体现出了一种“化技于无形”的状态,即给人以没有技术的感觉,实则是歌唱技术真正和作品融为了一体,让观众忽视了技巧的存在,而是一种完全发自于内心的歌唱。其启示和借鉴在于,扎实的技术训练是必须的,但是理应对技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陷入技术训练的怪圈中不能自拔,比如为了能够演唱某一个高音而倾尽全力,甚至使发声器官也受到了损害。可以尝试着像原生态演唱者一样,忘掉技法的存在,想象自己从来没有接受过技术训练,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歌唱,反而能够获得更加投入和质朴的演唱效果。最后是声乐作品创作方面。声乐作品是声乐艺术存在和传播的基础,原生态歌唱艺术中的声乐作品,全部都是来源于民间的,且不从技术角度对其进行评析,其所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情感,却是地地道道中国化的,换言之就是作品有着鲜明的民族性特征。这种艺术风格的追求,在多元化风格并行发展的今天,是尤为必要的。由此获得的启示和借鉴在于,创作者的创作要“接地气”,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创作者要加强对生活的体验,善于发现生活的闪光点,由此创作出来的声乐作品,才能是真实、质朴和感人的,才能成为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基石。
综上所述,自原生态歌唱艺术诞生以来,各种业界内外的讨论就一直络绎不绝。这本身就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见证和表现,唯有各种观念、思想的碰撞和交融,才能真正实现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推动着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所以我们也乐于看到不同观点之间的论争。本文所提出的几个观念,也仅仅是个人之见,但是无论是与他人的观点相同或相悖,有一点则是肯定的,即包括笔者在内的所有音乐工作者,都希望原生态歌唱艺术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保护和学习原生态歌唱艺术,正是中国声乐艺术繁荣发展的基础所在,更是每一个音乐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8572.html上一篇:论舞台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