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人类用歌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所有音乐表演形式中,歌唱是最直接的一种。但歌者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歌唱富有感染力,完美诠释歌词的内容,这需要熟练掌握歌唱的技巧应用与情感表达。不是将歌唱技巧正确地表现出来就是歌唱,而歌唱应该是艺术创造和自我表现的相互结合。想要达到完美,歌者必须能够将情感融入歌唱,用歌唱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情感
歌者想要唱好作品,必须要理解作品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一遍遍练习,将作品唱熟、唱准确。熟练掌握作品后,要了解作品创造的背景,作者的创作心理、手法、风格等,进而明确作品的思想、情感,什么时候是高潮,哪些地方比较重要等,透彻、全面的了解作品。如:在演唱《丝路驼铃》时,之前应借助多媒体配乐播放一系列西域风情的特色风景画来营造情感气氛,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刺激歌者的感官。这样通过观看西域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再配之以悠扬委婉的、具有异域风情的乐曲,视觉与听觉的统一,必能使自己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容易激发感情。
每一首作品都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体现着那个时代的特点。所以,歌者要学会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歌词的内容,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再通过歌唱传达给听众。歌者想要唱准曲谱和音准节奏,明确歌曲的调式调性,还要针对音乐方面展开分析研究。作品与作品之间是有差异的,有的整部作品只有一种节拍和调性,而有些作品的节拍和调性非常复杂,可能是由关系调组成,也可能是由大小调组成,针对这类作品,歌者要反复练习,直到唱熟、唱准为止。歌唱是为了感动听众,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描绘情景等,因此,歌者在歌唱时,要创设出一个能够感染人的艺术情境,不仅要重视外部形态,更要重视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不管是什么作品,歌者都必须先分析作品内容,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设计角色,然后,要能够用适当的声音表现情感,这些都是必须掌握的基础。在能够熟练地应用技巧后,要练习情感的表达。
二、歌唱字正腔圆,表现作品内涵
正确的咬字吐字,不仅是声乐演唱的技术要求,也是表现歌曲情感的手段之一。在演唱时的要求就是 “字正腔圆”。做到这一点后,歌者根据自己的演唱风格,咬字吐字应该有自己的特色。遇到节奏比较欢快的歌曲时,咬字吐字要轻快一些,不能拖沓,每个字都要读清晰;遇到激昂有力的歌曲时,咬字吐字要结实有力;而抒情歌曲的咬字吐字要尽量柔和。除了咬字吐字要清楚,还要保持住歌唱的状态。歌者只要调整口形、唇、鼻等部位,就能腔圆字清。民歌在演唱时,比美声演唱的咬字吐字要接近正常说话状态,对声母、韵母、归韵方面的清晰有更严格的要求。但是,无论是民歌还是美声,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都要符合歌唱审美的要求。演唱时可以用字头喷口这一方法,来增强语气力度,表现强烈的情感,不过要注意字正腔圆。细腻而流畅的行腔像是歌曲的肌肤。行腔所特有的那种抑扬顿挫将歌曲唱活了,使其更加的形象化。所以,歌者在演唱前,要根据演唱的词曲的需要,安排好行腔和抑扬顿挫,让歌唱充满表现力。
三、用恰当的音色塑造作品形象
做到以上几点后,歌者要学会用恰当的声音和歌唱方式来演唱歌曲,要能够表达出你所理解的作品的情感,用情感去感动听众。因为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物质媒介是音流,不同于绘画、绘建筑这些艺术的物质媒介都是有形的、可观的,也不同于文学的媒介那样或明确或委婉地表达明确的思想,如由线条和色彩构成的绘画;由一砖一瓦建成的建筑物;由文字组成的文学作品等等。这也就决定了把握音乐形象可以不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其本质应该是主体心灵的情感再现。也就是说,音乐是以音色为材料,经过严密的组织,用旋律、调式连接起来,一气呵成,以形成完美的、动态的艺术形式,最终完成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以《小白菜》为例,这首歌的基调是凄凉悲叹,在表现悲伤情绪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以比较少的气息和较强的憋任的力量来加强声音的力度,只让部分声音出来,这样声音会有一种压抑的强忍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况下,歌者不能用演唱欢乐轻快的歌曲时的声音来演唱,要以塑造出一个可怜的、痛苦的、失望的小白菜的声音形象为目的来选择恰当的音色,可以用比较偏暗的音色来演绎。二是用较大的音量和比较多的气息,发出全部声音,要使管道通畅、声音圆润,注意吸着唱,达到一种一泄千里的感觉。唱到小女孩思念亲娘时,要用比较明亮的音色,要注意小女孩的痛苦和无奈,虽然要加强,但要把握好尺度。每一部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不同的,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歌者要充分了解作品,仔细分析人物性格,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选择。
总而言之,歌者只有充分理解作品内容,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引发自身的感受,发挥想象力才能完美表达作品,感染听众。歌唱艺术中最感人的就是歌者声音中蕴含的技巧应用和感情表达。歌者只有充满感情地演唱,才能感动别人。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8654.html上一篇:从编舞技术训练到舞蹈艺术创作
下一篇:数字时代艺术创作主体重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