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电影作品总是要具有一定的类型倾向性,将歌曲和舞蹈进行绝妙的组合,像一股思潮,在美国盛行于20世纪30―60年代。影片和歌剧及芭蕾一样,叙述的元素都常以歌曲制作为借口,但许多歌舞片都是具有戏剧性的。如本文中提及的影片《雨中曲》便是一部带有写实性的影片,此片又名《万花嬉春》,是由舞王金?凯利自导自演的,该影片由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在1952年拍摄。该影片在剧情设计、歌舞表演上都称得上是绝佳的作品,可以概括为一场视听上的盛宴。影片讲述了一部影片诞生的过程和一个爱情故事的悄然诞生。两者是交相辉映,穿插在一起上演的。影片不仅在歌舞编排上注重场面效果,还十分重视拍摄艺术手法的运用,如故事的套层结构,特写镜头的运用,幽默、夸张的艺术风格和时空转换等。这些艺术手法的使用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又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性,让影片充满了一股力量,吸引着观众忍不住来观看。下面我们就针对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究。
二、精巧套层结构的运用
电影创作并非完全表现为现实的镜像,它是经过艺术的加工形成的第二镜像,是“非现实”中的“现实”。影片《雨中曲》无论是在拍摄方面,还是在故事的组织方面,都是独具匠心的,而套层结构的运用就是该片所采取的一个方法,影片从头至尾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辉煌电影公司的第一部有声片《歌舞骑士》的诞生过程。在故事的简单结构中,有三个突出的叙述点:第一个是老板决定将默片《决斗骑士》改为有声电影,而琳娜“粗制”的嗓音令人担忧;第二个是有声电影《决斗骑士》开始拍摄,在技术和演员的双重“问题”下,影片遭到了惨败;而第三个是决定将《决斗骑士》改编为《歌舞骑士》并且选用声音甜美的凯西来配音,影片大获成功。以上是关于影片诞生的“故事”。而除了这个“故事”外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唐和凯西间浪漫的爱情故事。不同于以往俗套的爱情故事,影片中的唐和凯西间的爱情故事是“励志版”的。因为是凯西的出现改变了唐,她让唐对于拍有声片这项并不太有把握的事情有了信心,并且也是因为凯西的出现给了唐创作的灵感。凯西在这部影片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如同唐的启明灯一样,照亮了唐的“星途”,更重要的是最后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这也是凯西这个人物出现的关键所在。在影片的17个场景中,凯西出现了9个。其中包括了专注、有意接近、误会、矛盾、冲突、忧伤、喜悦、痴情、梦想。唐为躲避影迷的追踪而跳入凯西的汽车;晚会上,凯西表演歌舞,唐对其心生爱意;在片场凯西凭借个人魅力被辉煌电影公司老板雇佣;唐和凯西间互生了情愫,却并未表明;唐对凯西表白;在唐第一部影片《决斗骑士》失败后,凯西为其献策;凯西为琳娜在《歌舞骑士》中配音;凯西在幕后为琳娜配唱;凯西最终被观众发现她才是真正的明星。凯西和唐之间的爱情本身是个完整的故事,但这个故事是镶嵌于这个大的故事背景之下的,只不过因为镶嵌得完美才不易被察觉而已。就是在这样巧妙的穿插中,唐因为凯西的讽刺而意识到《决斗骑士》中的弊病。也是因为凯西的直言不讳的开朗个性,才让唐对她是如此着迷。而凯西在歌舞晚会中的精彩表演,更是让唐为她着迷。而凯西面对唐的主动接近和“纠缠”,气愤之余,不巧地将蛋糕扔在了琳娜的脸上,也正因此,琳娜对凯西始终表示出一种不友善。而后凯西经过唐的引荐又凭借自己的出色表演,最终被辉煌公司的老板相中,凯西和唐与琳娜一样,成了“同事”。有了这样近距离的机会,误会自然瓦解,唐和凯西间的情窦就此而开。而影片失败后的打击令唐一蹶不振,是凯西鼓励着他,为了他,善良的凯西宁愿站在无人观看的角落为琳娜配音,而琳娜也想自私地用这种假象蒙骗观众,蒙骗自己,她妄想将凯西永远挡在幕后,可天不遂恶人愿,这才引发了最终事情的暴露,而凯西也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明星。这就是影片的套层结构,简单的故事背景,复杂的爱情故事穿插其中,观众既能理解,又不觉得乏味,十足是影片拍摄的绝巧设计。
三、特写镜头的运用
镜头的种类有很多,大致可分为六大类,特写镜头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具表现力的。如果你想观察事物更仔细些,那么就用特写镜头捕捉。特写是电影独具的最奥妙的心理表现手法。它像一个透视镜,直接将心中的东西映照在特写的镜头下,这既是它的魅力所在,又是它的可怕之处,因为它常常将重点放在很小的客体上,如人的脸或眼睛。匈牙利电影美学家巴拉兹将这种现象称为“微相学”。在这个“微相学的世界里”,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它会将藏在你心中的另一副“面孔”全部映照下来。特写镜头的存在直接拉近了演员与观众间的距离,它允许人们能够更深入真切地参与到影片的秘密之中。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塞尔?马尔丹则认为特写是“内心电影最基本、最终的也是最有价值的表现”。的确,特写镜头下的语言情境会更真实,更刺激,当然也更能揭示人物深层世界的情绪或反应。在本片中,导演将特写镜头进行了娴熟运用,将影片中的喜剧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如:在好莱坞众多影迷翘首盼望自己心目中的明星时,那瞪大的炯炯双目,嘴巴紧张而机械地咀嚼着口香糖,通过这样的特写镜头将影迷的那份执著与疯狂刻画得惟妙惟肖。而当警察围堵后明星的出场,更是让一位少女当场晕倒,只是因为看到了唐随手抛来的一个飞吻。这个特写镜头的运用将那个时代人们对待好莱坞明星的痴狂与略带荒诞的迷恋展露无遗。
影片中另外一个经典特写镜头就是,制片老板辛普森命令把默片《决斗骑士》拍成有声电影,在这个场景中,大家在老板辛普森的号召下,全部激情满涨,他们似乎已经看到了影片的成功在向他们招手,而此时琳娜那刺耳难听的声音传了过来:“当然要说话了,每个人都要说的,不是吗?”这时特写镜头出现,将制片老板和唐他们三人的错愕而惊恐的神情做了个大特写,这无疑是在宣告,琳娜的声音真的很难听,也意味着他们刚刚才憧憬的美好未来一下子破灭了。这样的特写镜头的出现,不仅给影片增加了喜剧效应,还能让观众领略到影片中人物的情绪和变化,为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的故事含义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声音在这里作为一个特写元素在本部影片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它既作为一个导火索引出故事的开端,又作为一条线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四、夸张风格的运用
夸张是个绝妙的能赚取噱头的电影手法。喜剧大师卓别林曾经强调,夸张的形体动作所带来的喜剧元素是有多么强烈。这也是大师一贯的表演风格,也是他在默片时代如此辉煌的原因所在。其实无论是默片时代还是有声时代,夸张的动作都不能盲目运用,它同样需要讲究技巧,只有随着剧情的起伏来映衬动作的夸张,这才是影片的亮点所在。因此,在本片中导演十分巧妙地设计了夸张动作的运用,如在唐和琳娜表演完毕后需要谢幕这一场景,面对热情似火的观众,琳娜总是忍不住也想要去发言,却及时地被唐用夸张的形体动作制止了,只怕观众听出琳娜声音音质的差劲。于是,唐用力地拥抱琳娜,夸张地深情对视,这让影片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又平添了许多喜剧性的意味。而唐在第一次为躲避影迷而阴差阳错地跳上凯西的汽车,却又被冷嘲热讽后,他骄傲的自尊心本已受到伤害,却仍是要骄傲地离去,却又很不巧地被汽车门卡到礼服,即便被拽得稀巴烂也还依然维持着那份骄傲的可笑表情,被导演用特写镜头捕捉,彰显出了成为名人后的自尊和遭羞辱后的尴尬。
五、时空转换的运用
作为一部经典的影片,若想要在影片中进行时空转换的运用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所起到的是个过渡的作用,如果处理得当的话,会让影片中的内容或情节自然流畅地伸展,浑然一体,而不被观众所觉察。但如果处理不得当的话,就会产生情节上的错乱感或不合时宜的交错感。而本片《雨中曲》当然没有让观众失望,它很好地将两条大的故事线索转换得毫无痕迹,导演首先选取了最有价值最必需的场景,然后在场景中再寻找内在的有机联系。比如通过语言上的运用来达到转换的目的,是本片时空转换的亮点。如,在新片的首映式结束后,在后台的科斯默一句:“What have I got?”(我得到了什么?)“I have got out of here.”(我必须离开这里。)接着就是科斯默和唐驱车前往辛普森家,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时空的转换。除了语言上可以起到过渡的作用外,在歌曲或音乐上也可以,影片中在由片场转换到看样室时,不仅利用了婉转的音乐,还利用了色彩的变换。先是一个电影片场的远景,在这远景中包含了摄制组和演员们,而视角也是以电影摄制组人员作为视角转换点,在慢慢地向前推进过程中,将摄制组人员推到镜头以外。就这样在视角的不断变换中,镜头中的画面由彩色变为黑白,镜头在后拉的过程中,出现了在黑暗中看电影的人影,这时灯光变亮,老板辛普森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兴奋地赞扬唐和科斯默,而在这时,画面又由彩色变为了黑白,场景就这样在观众观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发生着变化,可谓手法高超,匠心独具。而在转换上的别出心裁和转换后影片所产生的唯美效果,都令观众不得不佩服导演的高水平。影片展现了20世纪30―60年代美国影视中的一些“现实”问题,略带讽刺与批判的镜头语言并不是将它作为影片的主基调。相反,影片着重叙述的是乌托邦式的歌舞升平的场面和里面人人艳羡的美好爱情,这种略带刻意的美好修饰,让观者看后心情总会随之愉悦。观者在寻求某种心理安慰的同时,更会拥有一种视听上的美的享受,这也是影片的主旨所在。
六、结 语
总之,由舞王金?凯利自编自导的《雨中曲》是一部经典的影片,它和我们以往看到过的影片相比有所不同,不仅在于里面的歌舞部分的突出,更在于影片独到的“设计”,它将音乐与影片的故事内容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再结合上述内容中拍摄结构、特写镜头、夸张风格、时空转换四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该影片堪称是一部绝美的作品,它带给了人们一种无法言说的美的享受,而影片中的金?凯利更是表现出色,自编自导自演,还能将影片放置在一个高度风格化的位置上,实属难得。《雨中曲》的主体故事情节简单,同时穿插了复杂的情感波折,这样的设定让每一个观众的心都为之动容,就像是麻木的心被影片唤醒。同时它也是一部关于好莱坞影坛发展中由默片时代转化为有声时代的许多片场佳作。本片将故事背景放在一个新旧交替的变革年代,很有针对性地来明示或暗示出电影工作中的批评声音及抗议,让观者感到新鲜有趣的同时,也增长了许多关于电影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结论为,这是一部带有“综合”性质的影片,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黑龙江文化厅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以《玛依拉变奏曲》为例探析21世纪中国民族唱法的发展与创新”(项目编号:2014B12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8763.html上一篇:以艺术之水,育幼教之花
下一篇: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