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常德市个风景优美,有着深厚文化的城市。常德丝弦是这个城市中一朵艳丽的牡丹。它的表演形式独特而且有魅力,用方言演唱且带有肢体表演,故事丰富多彩且有寓意,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常德丝弦产生的环境
常德是湘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从古至今,也是名人雅士荟萃之地,因此得“人文渊薮”“文物之邦”的美誉。地方文化也一直受到文艺巨匠们的影响和培育。著名诗人屈原、王安石、陆游、袁宏道等人曾在这里留下不少传世之作,也为常德文化添加了绚丽的色彩,使本地歌舞习俗升到更高的档次。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早期的常德丝弦形象,自《桃花源记》之后,又有许多文人志士到桃花源进行采风,并为此写了很多的文章,风格多近于常德丝弦的唱词。
宋元时期,文化活动的丰富也使得众多的歌女来演唱常德丝弦,许多商人文人来常德经商或路过,都会欣赏一些丝弦曲子。元末时期社会战乱,也有许多的外地人到常德长期居住,而很多常德人也因社会关系的改变除外谋生,这样的人员交替以及上层对文化事业的重视,使得常德丝弦广泛流传开来。
面对各种各样的改变,常德丝弦便逐渐成为了一个特色的曲种,它的表演形式多以说唱为主,并采用诸宫调等的音乐格式,进行创新,并且常德丝弦用方言进行演唱。
(二)常德丝弦的分类
常德丝弦音乐具有相对完整的体系,在传统的常德丝弦音乐中,有300多首曲调,大部分取材于历史故事。它分为曲牌体、板腔体、混合体三种。
曲牌体,是常德丝弦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丝弦艺人又习惯性的称它为牌子丝弦。牌子丝弦通过连接各种有完整而且独立内容的曲牌来表现出一个套曲体音乐,它必须反映一个共同的主题。在收集的曲调当中,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演唱技巧以及不同的表演风格等。
板腔体。作为常德丝弦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板腔体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因不受曲调的限制所以具备了戏曲音乐的特点。丝弦艺人往往将其称为板子丝弦。板子丝弦包括“老路”和“川路”两种声腔。据常德丝弦艺人的介绍了解,“老路”就是指由常德及其他一些地方的民间音乐逐渐演变而成,而“川路”则是带有四川一带地方音乐风格的演唱表演形式。“老路”在演唱的时候大都深沉浑厚,而“川路’则比较明朗,二者在感情的表达上有明显的对比。
混合体。在常德丝弦音乐的进步过程中,混合体出现得相对较晚。混合体是指既有牌子丝线的出现,又有板子丝弦的结合。在有些常德丝弦的曲目中,还会出现“老路“和”川路“结合,这些我们都称之为混合体。混合体多适用于篇幅较长、感情多样化的音乐中。
在常德丝弦音乐中,总的来说就是牌子丝弦、板子丝弦以及混合丝弦三种,这三种腔体构成了常德丝弦完整的结构、多样的形式以及丰富的体裁。
二、常德丝弦的语言特点
(一)发音特点
常德丝弦的发音就是常德方言的发音,其实,常德方言接近于普通话不过,常德话没有zh ch sh与zi ci si之分,如:普通话“你知不知道”常德话则是“你zi不zi“道”普通话“你吃饭了吗”常德话则是“你ci饭了吗”普通话“你是学生吗”常德话则是“你si学生吗”。
(二)语言的十三辙及辙韵转化
传统声乐艺术演唱的归韵或收音是根据“十三辙”来进行的。常德丝弦运用常德方言的十三辙来演唱在发音过程中,还出现一些韵辙转化的现象,如:普通话ie韵(乜斜辙)中声母为j、q、x的团音宇,在常德话中变韵易辙,凡介母为ǜ的撮口呼”团音字,如觉(jue)、却(que)、学(xue)在常德话里分别读“juo”、“quo”、“xuo”,均归uo韵(波罗辙)。普通话u韵(姑苏辙)中,凡声母为zh、ch、sh、r的,均化“合口呼”为“撮口呼”,归西奇辙ǚ韵,例如“朱”、“书”、“八”等。普通话中的e、o韵(梭波辙),在常德话中存在着e、o互易。o韵中,声母为b、m的原入声宇,如“伯”,读成e韵。普通话的ai韵(怀来辙),声母为b、p、m、s的部分字(主要为原入声字),在常德话中归e韵(波罗辙),例如“白”、“百”均读“be”,“拍”读“pe”,“脉”读“me”,“摘”读“ze’!等。普通话ei韵(灰堆辙)中个别原入声字,如“北”、“黑”归e韵(波罗辙),分别读“be”、“he”。普通话u韵(姑苏辙),声母为t、l、d的字在常德中归ou韵(收侯辙),例如“图”、“路”、“突”,分别读“tou”、“Iou”、“tou”。
常德方言除十三道大辙外,还有两道“儿化韵”的小辙:小寒山儿辙,小庚新儿辙。
(三)语言的平仄与押韵
常德丝弦的唱词还要求讲究平仄。平仄是字的声调,汉语语音的声调分为四声:阴声、阳声、上声、去声,四声可以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在唱词中,平声仄声交错穿插使用,可以使声调变化多样,避免单调沉闷,平仄谐和。运用得当,能够使唱词的音调铿锵,抑扬顿挫,起伏有致,产生感人的艺术力量,对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常德丝弦的唱词原则上是上仄下平,因为平声是一个音的延长,把它放到韵脚上,便于行腔,具有稳定性;仄声短暂急促,不能拉长,可以推动音乐的继续发展。
常德丝弦唱词的合辙押韵,就是按照常德方言十三辙和两道小辙,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每句或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上,使之落音一致。 常德丝弦的语言特点是其音乐旋律的基础,也是它魅力的源泉所在。对常德丝弦语言特点的认识,有利于它的继承发展,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使其继续活跃于舞台。
三、常德丝弦的演唱艺术特征
(一)方言演唱与表演形式
常德丝弦是用方言进行演唱,而常德方言又近似于普通话,所以,常德丝弦的观众几乎没有地域之分。南方人能听懂常德丝弦,北方人也可以听懂常德丝弦。常德丝弦的唱词多取于民间故事,通俗易懂,又富有韵味,它注重演唱中的神韵与表演,给观众亲切的感觉,又有很深刻明了的寓意。在常德丝弦中,常常用到口语化的词语,如:“伊儿呦”,比如常德丝弦《常德是个好地方》这首曲子中,唱词“常德是个好地方啊,伊儿呦,伊儿呦。”还有很多曲子中,均会用到这些口语,它让常德丝弦的演唱更加有韵味。
常德丝弦在最初的时候,演唱方式多是坐唱形式,就是演员坐着进行演唱。这样的演唱形式中,演唱者一般为6个人,分别扮演生、旦、净、丑等不同角色,演员在演唱中,要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现自己所演的人物,其中,有的是一人饰一个角色。但是,通常在剧中人物较多的时候,演员要一人分饰多个角色,既要表现剧中的人物,又要以说唱者得身份进行阐述。
(二)常德丝弦韵味的表现
在丝弦唱腔的伴奏中,常有托腔、裹腔、衬腔、垫腔和加花等五种基本方法。托腔,即伴奏旋律与唱腔相同,仅在某些地方作变化,用比较固定的节奏型来衬托,以突出唱腔。裹腔,即伴奏旋律基本上与唱腔相同,但在某些地方要求在唱腔旋律的基础上做加花处理,达到二者水乳交融的程度。衬腔,要求伴奏衬出唱腔的神韵,既丰富多彩,又不喧宾夺主,伴奏与唱腔若即若离。垫腔,在曲调的某些停顿或演唱的气口处,用伴奏音乐垫上,起承上启下,连贯唱腔的作用。加花伴奏,是一种常用手法。在托腔过程中,伴奏常用邻音、经过音等音来修饰、加花,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三)常德丝弦演唱的特点
在常德丝弦的演唱中,多采用叙事、抒情以及叙事与抒情并用的手法,这主要是因为常德丝弦的唱词多以民间故事为主,叙事有助于将整个故事连贯有序地进行演唱,而抒情则能使整个故事丰富多彩,能让观众跟随演唱者进入到歌曲的情景中去,了解故事,从而更加喜爱丝弦的演唱。
四、总结
常德丝弦是人类的财富,是人类的一份骄傲,也是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随着流行音乐的鼎盛,一般的年轻人却很少去了解常德丝弦,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我们再不将这份美好的民间音乐进行推广,它就会慢慢地被人们所淡忘。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在跟随社会脚步的同时,更有责任和义务将好的传统和事物进行流传,为了常德丝弦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9094.html上一篇:语文课堂点评语言的艺术与魅力探究
下一篇:浅析朱自清《春》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