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电视画面是摄像制作的产品,它以色彩,动画,声音的形式向人们呈现了缤纷绚丽富有创意的世界,同时它也是电视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组成节目的基本单位。作为摄像工作者如何把前期的画面拍摄好,如何在屏幕方寸之间传递大千世界的众多视觉信息,如何使电视画面有高的技术指标和美的视觉效果,我认为应该在拍摄把握好电视摄像技术与艺术的几点要素,以及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1 技术要素
1.1 镜头要稳
镜头稳,是指拍出的画面平稳适度,推、拉、摇、移、跟、进、退都要稳。有的摄像者在运用摄像技巧时,没有起幅固定画面,开机就是推、拉、摇、移等动作或者没有落幅固定画面,推拉摇移尚未到位就嘎然停机。这样“起落不稳”的镜头,很难进行组接,原则上要求“动接动”“、静接静”,这样会给后期的剪辑造成很大困难。
1.2 重视移镜头
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拍摄,用这样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移动镜头,简称移镜头。通过摄像机的移动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移动镜头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的复杂场景时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移动摄像可以表现某种主观倾向,通过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镜头表现出更为自然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移动摄像摆脱定点拍摄后形成多样化的视点,可以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
1.3 构图要合理
把握好动静关系,在拍摄构图过程中,静态物体要有静感,而动态的物体要有动感,要有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画面效果。比如:大海与正航行的军舰或轮船,让其前景带上静止的海礁,远近带上几只迎空飞翔的海鸟,这样的画面就比较和谐。注意画面的层次感,构图的首要任务是突出主体形象,要求摄像者处理好主体与陪体、主体与环境和背景的关系,以恰当的拍摄角度和景别,配置好光、色、影调、线、形等造型元素,以获取尽可能完美的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电视画面。运用好均衡和对比,均衡主要是指构成画面各种因素在视觉重量上的均势。由于电视画面是运动的,均衡便呈现出动态,并和心理均衡交织在一起。画面中的均衡可分为结构的均衡和色彩的均衡;构图中的对比是以两种不同的造型手段,在画面上进行比较,是突出主体的有效手段。经常运用的手法有虚实对比、大小对比、影调对比和藏露对比。发挥好线条的作用,线条可以分为直线、曲线两大类,直线又可分为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三种基本形式。例如在拍摄大地、海洋、湖泊、草原等时,常以水平线作为构图的主线条;拍阅兵的队列、高耸的大厦、参天的树木时垂直线条都会产生高耸、挺拔、刚直和修长感觉。
1.4 正确曝光
在进行电视拍摄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能否正确曝光,曝光不足,画面阴暗不清楚,曝光过度,画面发白,画面没有层次感,所以摄像者要尽可能的评估环境中的光线,调整好摄像机的光学系统和电子系统,使拍摄效果接近现场的情况。
调整光圈有几种办法,一手动调整,这种方法比较精确,同事景物亮度的变化不会带来整个画面亮度的调整,二自动调整,这种方法快捷方便,但是不够精确。
如果超出光学调整范围时,可以使用电子调整,比如环境中的光源关闭,我们可以使用电子增益,但是这样做的同时也使画面的质量下降。在高亮度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电子快门。
1.5 色彩还原
在电视摄像中,色彩能否正确还原与两个因素有关,即白平衡和色温。
白色物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反射光线的颜色是不同的,而人的眼睛始终能够判定它是白色物体,那是因为人的大脑能侦测到环境色温变化并做出调整。但是摄像机就没有这么智能了,这是由于摄像机的CCD感光元件本身就没有这样的调适能力,白色就不白了发生了偏色,那么人们可以通过调节这种色温条件下的白平衡来还原白色。
色温不是光线的温度,而是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温,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一天之中色温是不均匀变化的,日出的时候1800K,到中午6500K,到日落2000K左右。在不同的色温条件下,必须要对白平衡进行调整,将白平衡调整到与环境色温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色彩的正确还原。
2 艺术要素
电视摄像是一门艺术,有着自身的基本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摄像者在拍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
2.1 突破平面造型
要突破电视画面平面造型的局限,创造出符合生活真实的立体的艺术空间,画面是平面,生活却是立体的,如何用平面的画面表现立体的生活,摄像工作者就要发挥摄像的艺术性,利用物体的远近、影调、线条在平面上创造出具有立体感的空间,人们对立体空间的感知是建立在对物体近大远小、影调近浓远淡、线条近疏远密的感知上的。
利用画面中物体的运动显现画面空间的纵深和立体感,这是电视画面发挥自身优势区别于绘画、摄影等其他平面造型艺术的重要特点。利用摄像机的运动,形成画面外部的运动,突破画面的平面造型的局限。运动摄像可以通过运动使画面直接表现纵向空间,而且摄像机的运动使画面景别和角度不断变化,使画面表现的背景空间不断变化,在一个镜头中出现对空间表现的多侧面、多层次画面,由此进一步打破画面的平面结构,使电视画面在屏幕上展现出一个多平面、多层次、富有纵深感的立体空间。
2.2 被摄范围的变化 不同的取景范围,可突出要表现的主体,同时也能去掉不需要表现的景物,在一个镜头中,通过景别的变化、摄像角度的变化,不断地改变观众的视点,从而改变画面的内容。取景的变化不仅直接左右着观众对被摄景物的观看范围,而且赋予人们崭新的视听方式。例如拍摄盛大集会,要从空中、地面、主席台、人群中等各个角度拍摄,使观众从不同的视野和视觉方式感受盛况的规模和各种细节。
2.3 创新时间特性
通过电视画面创新时间特性,电视画面有表现时间的功能,能对时间进行扩展和压缩,通过蒙太奇组接所创造出来的电视时间更具有无限的自由度如,一朵花由含苞欲放到绽开只用几秒钟的时间就可表现。
2.4 拍出现场感
电视画面是通过直观的画面形象叙述情节、阐述主题、表达思想的。所以要善于通过形象画面来结构电视片,发挥电视画面具体形象的优势。
电视画面可以准确、全面、细致地再现和表现人物的神态、情绪、动作,以及景物的形状、色彩变化等用语言文字不容易精确描述的形象,从而使观众容易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2.5 注重同期声的采录
同期声包括人物现场声、环境音响、现场音响等多种声音和动作效果。生活中的形象是包含着声音的,同期声能够起到传递和增加画面信息量、烘托气氛表现环境特点等重要作用。在剪辑新闻纪实性节目时,插入电视画面同期声,可以增加画面的真实感,对新闻纪实类节目来说,同期声是重要的、极富表现力的创作手段之一。
总之,在电视摄像中技术是手段和载体,艺术是灵魂和精神,电视摄像技术和艺术并不是作为对立面存在的,二者并不抵触,总体说来,二者相互依托、对立统一、互相促进。在实际工作中,摄像工作者不但要了解手中摄像机的技术指标,同时还要掌握摄像艺术。拍摄主题的不同,手法也不一样,归根结底,不论拍摄电视新闻、电视专题,还是文艺晚会,摄像工作者都要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让观众不但了解信息,还能欣赏到美丽的画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9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