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管窥国画艺术中的意境美及其表现

管窥国画艺术中的意境美及其表现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意境美是我国传统美学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艺术审美中的重要标准,在我国国画的创作中,优秀的国画作家不仅能够刻画出逼真的艺术形象,同时能够表达出自身的情趣和思想,所以在对国画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鉴赏者往往能够体会到国画所具有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是神游于艺术形象之外的艺术魅力。在国画领域的发展中,有必要保留和传承国画创作中的这种特质与精神内涵,并重视体现出国画的时代性来推动国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从而使我国国画艺术能够具有更加旺盛的活力与生命力。在此过程中,对国画所具有的意境美以及表现手法做出研究与探讨,对于体验这种意境美并更高的传承这种艺术精神和艺术特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及其表现

  国画在创作过程中能够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艺术理念以及人生理念,这种创作理念对我国绘画艺术的演变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种理念的基础上,国画具有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其中实境是对现实所做出的逼真描写,而虚境则是在逼真的现实描写中诱发的审美想象空间,虚境是对实境画面所做出的一种延伸,而这种延伸的产生主要是通过联想等方法获得,具体表现为感悟与体味,这种感悟与体味能够让国画本身具有言之不尽之意。蒲震元认为:“意境的形成是诸种艺术因素虚实相生的结果,它是特定的艺术形象和它所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气氛以及可能触发的丰富的艺术联想及幻想形象的总和。”也就是说,这种意境美产生于形象但是同时也是对形象的延伸,并且会受到形象的制约。由此可见,国画中的虚实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其中的虚境就是人们在对国画做出鉴赏的过程中所体会到的意境美的主要来源。

  虚实的概念本身是我国传统哲学领域中重要的内容,并且这一哲学思想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这种哲学思想在国画意境美的构建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国画笔墨艺术在表现中强调留白,这种不追求画面太满的创作理念就是虚实相生的最好体现,因为国画作家使用留白手法的本意不在于国画外在的形象,而是为了让国画作品的鉴赏者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所以这种留白的手法不仅不会导致国画作品意蕴的缺失,而且能够使国画作品的意蕴得到无限大且具有差异的延伸。就像笪重光先生曾说过的一样:“空本图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景逼而神境生。位置相决,有画处,多成赘庆。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例如,国画创作中烘云托月的创作手法就能够体现出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另外,我国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最擅长创作的虾和鱼,虽然他并没有描绘出水体与水波,但是这种并不存在的水体与水波却可以通过生动的鱼虾写实来表现出来,其中鱼虾为实,而水体与水波为虚,通过对实体的表现来让鉴赏者联想到虚体,也就是说,齐白石的作品以及其他优秀的国画作品可以通过无声、休止、隐蔽、残缺甚至空白来触发国画鉴赏者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联想到实,并对这些无声、休止、隐蔽、残缺甚至空白之处进行填补,从而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创作思想,并使自身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再如,齐白石先生所创作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中,画面绘出了山涧、清泉、乱石以及蝌蚪,但是却没有画出一只青蛙。如果对这幅国画作品做出简单的理解,显然画名与画的内容存在冲突。然而,这正是我国国画虚实相生意境美的体现。齐白石先生利用所描绘出的蝌蚪指出了蛙声来源,鉴赏者也能够从蝌蚪联想到山涧中发出蛙声的青蛙,于是这幅作品虽然只有蝌蚪没有蛙,但是却能够让人体会到十里之外自是一片蛙声的意境,并且相对而言,比直接绘出青蛙的画作相比,这一作品更能体现出齐白石线上用安静来表现喧闹的绘画功底,同时也体现出了国画中无中生有的手法以及景中含意与物中见情的创作理念,这是齐白石的伟大之处,同时也是我国国画的意境之美。

  2 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及其表现

  在我国国画创作中,审美意识的体现具有双重结构,即作者所创作的国画作品不仅能够对客观事物进行艺术再现,同时能够体现出作者的主观思想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的创作理念。这种双重结构共同构成了我国国画的意境美。换而言之,在国画的意境塑造中,作者既不是对客观事物进行简单的描摹,也不是单纯的以体现自身主观意念为出发点,而是通过实现主客观世界的结合来对国画进行创作并对意境美进行表现,即,国画中的意境美强调情与景的高度结合与和谐。

  在国画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体现方面,借景抒情是主要的方式。我国国画创作侧重表达和抒发作者的主观思想与情绪,苏轼曾对国画创作提出了“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以及“君子可以寓意于物,不可以留意于物”的创作理念,即在国画创作中不要过于专注再现客观事物,而应当同时关注主题思想的表达,在这种创作原则的影响下,许多国画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例如,苏轼所创作的《枯木怪石图》就开创了借景抒情的绘画新风,在创作这一作品的过程中,苏轼主要是为了通过草木与怪石的仪态来对自身的郁结情绪进行表达。所以可以说,在苏轼之前的绘画创作中,作家能够通过表现自然与实物的过程中表达出自身的情感,但是这种情感表达是无意识的,而苏轼之后我国国画创作中对情感地融入则成了一种自觉且有意识的行为。直到明清时期,这种自觉且有意识的创作理念和创作行为得到了更加明显的强化,国画作家不仅重视将自身的情感倾注于绘画作品之中,而且开始用国画中的客观形象来对自身意志进行表现,这种创作手法即绘画中的托物言志。例如,国画画家经常使用梅兰竹菊松等来表现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这种创作手法中的情境交融已经更加明显。例如,郑所南擅长画兰花,这种兰花代表着一种君子形象,通过这种形象可以表达出作者不愿为官的心态。而清朝画家金农在画水仙中题上“葱和蒜卖街头”的题语,鉴赏者也能够体会到作者本人怀才不遇的悲愤情绪。这种托物言志以及借景抒情的手法在我国国画创作中十分普遍,但是在国画创作中,优秀的作家以及作品不仅重视对自身意识的表达,同时也重视对艺术形象的刻画。因此,我国国画具有逼真的画面效果以及丰富的人文情感。

  中国国画所具有的意境美并不是国画作者对艺术形象的简单刻画,而是在通过利用独特的绘画创作技巧的基础之上实现艺术形象与主题思想的统一,这种意境美是中国国画最为突显的艺术魅力。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绘画艺术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对我国国画的创作手法以及创作理念的继承应当是当代画家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所以,我们应当坚持对国画意境美的研究与探索,并在学习国画意境美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对国画的意境美进行创新与发展,从而创作出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特色且更具深度与时代性的绘画作品。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915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