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艺术院校校医院现状调查

艺术院校校医院现状调查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校内外部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高校扩招师生越来越多,校区规模越来越大,城乡医疗体制不断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规范化等,这对高校的校医院既是福音,也是挑战。艺术院校借社会和高校发展的东风,也扩大了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但是因艺术院校因为师生较少、场地有限、资金困难,导致社会和学校对校医院的重视力度不够,所以艺术院校的校医院的医疗卫生保健等功能受限,保障能力薄弱,这与艺术院校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很不匹配。

  目前社会环境污染比较大,各种诱发疾病因素增加;加上学生的学习、就业压力增大,据卫生部门统计高校师生80%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师生对健康需求量比较大,对校医院的建设发展期望值也比较高。艺术院校有着高校的共性,也有着自己的个性,特别是师生有自己独特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质,要为培养社会文化艺术人才,必须确保师生的身体素质,抓好学校的卫生管理和医疗保健水平。

  艺术院校是指开设综合艺术专业以及设有艺术专业院系的院校,具有学校性质的教育教学机构。本文只针对设置本科的31所专业艺术院校的校医院进行调查研究。

  一、艺术院校校医院的基本现状

  艺术院校校医院在长期的基层卫生服务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预防、保健、医疗、卫生监督管理等经验,并依托艺术院校的特点建立了部分特色医疗保健优势。但是由于高校办学相对封闭,社会对高校公共服务的投入和关注比较少;加上艺术院校本来人少、地小、经费少、服务群体具有局限性等特点,这些导致艺术院校校医院在硬件、软件、经费、人才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尴尬境地。

  1.场地受限,办公条件比较差,不少艺术院校校医院的基本医疗用房不能保障,“两间房、几张床、几个医护人员”就是艺术院校校医院的真实写照。

  2.医疗设备陈旧而且量少,常规的X光机、B超、血液分析等设备都没有,很多艺术院校就简单的体检都需要借助其他医院来完成。

  3.医护人员少,能力普遍不高。由于学校病种少,服务对象少,加上编制和收入等原因,艺术院校很少聘请到高水平的医生。

  4.药品单一,管理混乱。由于艺术院校师生少,病源少,经费紧张,为降低运行成本,校医院进的药品量少,使用率不高,对药品的管控不严。

  5.功能运用不足,预防、保健、教育等功能缺位。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校医院应该承担“预防、保健、医疗、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职责。由于艺术院校校医院的人手少,经费不足,所以没有足够人手和财力来保障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的落实,很多艺术院校校医院就只起到了部分“打针、拿药、输液”的作用。

  6.管理体系僵化,医疗保障能力差,“造血”功能不足。受传统体制影响,校医院的人、财、物管理基本沿用着原有的制度,校医院没有自己独立的人事权、财权,管理体制死板,无论经营好坏,医护人员的收入固定,所以大家工作积极性不高,也不想办法为校医院开源节流,导致校医院的“造血”功能越来越差,年年亏损,很多校医院成了学校的负担。

  二、艺术院校校医院现状成因分析

  造成艺术院校校医院目前的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就政策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从业人员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1.艺术院校校医院建设发展所依据的法律规定少。

  艺术院校校医院的建设发展主要依据1990年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1998年《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以上法规虽然明确了高等院校校医院的主要职责,但是没有明确校医院的隶属关系、科室设置、人员配置、设施设备、药品管理、经营范围、管理模式、资金保障等,所以学校对校医院的投入和管理都很随意。随着高校教育的深化改革,师生规模扩大,教育体制创新,城乡医疗改革变化,针对高校医疗、卫生、保健的法规没有增加和变化,很多艺术院校校医院对自己的生存发展都感到担忧。

  2.社会对艺术院校校医院的认可度不高。

  因为高校比较封闭,社会上人很少来校医院看病拿药,所以对高校的校医院认知很少。不少人认为艺术院校的校医院就是一个简单的打针、拿药、包扎的地方,为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和作用很少。基于以上看法,所以地方政府在考虑建设社区医院的时候,很少想到和高校校医院的合作,更没有想到加大对校医院的投入改造。

  3.艺术院校对校医院的建设发展重视不够。

  因为艺术院校总体经费少,所以对校医院的投入保障也比较少,加上艺术院校师生少、病源少、校医院“造血”功能不足,基本上年年亏损,所以艺术院校校医院在办公场地、设施设备、人员配置、经费保障等方面都十分紧张。

  不少艺术院校以办公用房和教学用房紧张为由,就给校医院一间房,上面挂上校医院或者卫生所的牌子,让医生办公、看病、打针、拿药、存药等都集中在同一个地方。设施设备就是一张床、一套简易医疗箱和几十种常规药品,除了简单的包扎基本不能做任何应急处理。

  4.艺术院校校医院的从业人员学习、工作缺乏积极性。

  艺术院校校医院本来小,管理岗位少,从业人员有技术要求,所以轮岗机会很少,导致他们职位上不去。他们想提高职称,可校医院临床机会不多、经验不足,所以评高级职称也很难。更多的人认为艺术院校校医院从事的就是打针、拿药、简单的包扎,不需要更多的理论知识,学得再多,在校医院都发挥不出优势,他们现在的理论和经验足够应付。很多医护人员认为在社会上,他们的同学朋友都是受人尊重的白衣天使,而他们在学校就是可有可无的医务人员,感觉被学校师生边缘化了。基于各种心理,他们认为在校医院工作是“升官无门、发财无望、地位低下”,所以他们对学习工作缺少激情和热爱。   5.管理体制呆板固化,缺乏创新。

  校医院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其职责不仅仅限于普通的医疗、打针、拿药、包扎,而且还应该包括学校的卫生管理、学生的健康教育以及学校的计划生育管理等。在不少艺术院校的校医院,管理体制简单、固化,缺乏创新意识,很多管理成为一种模式,形同虚设。比如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做一两期宣传栏了事,没有采取引进专业的人士来举办讲座,也不走出去宣讲,很多师生都不知道校医院有那么多功能和职责。在校医院的经营管理上,还是采取“大锅饭”的模式,干多干少一个样,反正亏损都有学校补贴,不想创收节流,缺少生机活力

  三、艺术院校校医院改革的趋势

  根据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文件精神,高校也将逐步被纳入属地政府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教育部每年都在强调:各高校医院要抓好学校的预防保健工作。高校校医院是承担学校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根据国家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大力推进社区医院的建设发展,高校医院必将要求构建成“预防、保健、医疗、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现代化的综合性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所以重新定位艺术院校校医院的职责和功能,尽快建立起与国家医疗改革同步发展的高校医疗体系,才能使艺术院校的校医院得到可持续的、健康的、良性的发展,才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那么学校对校医院的管理、投入才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同时有利于校医院的医疗保障和学校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1]

  1.从大环境看,高校校医院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首先国家在推进深化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艺术院校的校医院是后勤保障的一部分,所以也应该进行改革;其次2009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医疗卫生事业进行改革。艺术院校校医院是医疗卫生行业的一员,其运行模式和保障模式必将随着改变。

  2.从学校来讲,进行艺术院校校医院的改革也是很有必要的。一是现在艺术院校都在扩招,学生人数基本都在成倍数增长,依靠原来的人、原来的医疗条件来保障现有师生的卫生健康明显不够;二是高校后勤社会化,医疗市场竞争激烈,高校师生的医疗保障从长期单一的公费医疗演变为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大学生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相结合的多元化医疗保障,各艺术院校的校医院都基本存在亏损,都需要学校下拨经费来保障。三是艺术院校校医院的医疗保障能力低,解决的基本就是一些伤风感冒或者一些轻伤,可以说就是简单的打针拿药。如果配置高科技的设施设备和高水平的医护人员,将会导致设施设备和人员利用率不高或者不到位,就会闲置浪费人财物的使用。[2]

  3.从师生意愿来讲,校医院的改革是为了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不少人认为学校应该为师生的“生、老、病、死、退”负责。特别在现在这个时代,环境污染恶劣,生活压力倍增,师生的健康需求增加。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的规定,所有高校都应该为师生提供安全、有效、质优、价廉、长期、稳定的医疗保健服务。要履行以上职责,高校校医院必须进行改革,重新定位,调整自己的内涵与外延,参照社区医院的建设模式,加强区域医院的合作,推动校医院的发展水平。

  目前艺术院校校医院受各方面影响,现在的医疗卫生保障服务很不尽人意,而且矛盾突出,要保障师生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的监督管理,建立与国家医疗改革同步的校医院保障体系,要根据艺术院校的特色特点,因势利导,积极加强对校医院改革,确保校医院的良性发展,让校医院的监督、管理、医疗、保健、教育等跟上教学发展,全力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

  四、艺术院校校医院改革的几点建议

  俗话说“船小好掉头”。艺术院校校医院规模不大,在编人员较少,涉及人员利益不多,客观上改革阻力不大;而且艺术院校校医院还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要正确因势利导,促进艺术院校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很重要。

  1.明确艺术院校校医院的定位,为校医院的改革发展提供目标。

  根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的规定,相关法律法规对高校校医院都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因为艺术院校小而全,定位不好,就容易被边缘化,所以在改革中必须准确艺术院校校医院的定位。

  校医院是依附于学校,是半公共服务产品,有保障、经营、服务、管理、育人等多种功能,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方面的重要机构。它承担着国家的职责, 为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服务, 对学生生活环境进行监督、对学生的膳食进行指导, 社会公众要求它做好广大教职工、学生的各种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所以校医院的改革既不能走完全市场化的路,也不能走传统的大包大揽的计划经济的路。在改革发展中,既要努力把校医院建设成“预防、保健、医疗、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现代化的综合性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也要发展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能,深化校医院的保障、经营、服务、管理、育人等功能。

  艺术院校在当地一般都有比较响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些艺术院校校医院在声带研究、嗓音治疗、保健按摩都是很有特色的,有些在当地还很有名气,要利用这些优势项目借用学校的影响力在改革中将其转化为社会效益,提高校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学校的声誉。校医院的改革除了在医疗保障体系上下工夫,其实更应该在卫生监督管理、疾病防控、健康知识教育等方面进行研究,想对策,让校医院的功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2.进行必要的体制改革,增强医院自身的“造血”功能,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艺术院校校医院的体制改革应该遵循高校后勤改革和国家对医疗卫生的改革要求,在打破“铁饭碗”“大锅饭”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指导,加强人、财、物的流动,提高医院的“造血”功能,提高医护人员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艺术院校校医院的体制改革首先要在人事、管理制度上改革,要建立人才引进制度和辞退制度,要建立完善奖惩办法,要做到人尽其才;管理上要科学、规范、有序,物资设备资源要充分利用,做到物尽其用;宣传推广要跟上形势,特色科室要在周边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扩大病源群体和服务范围。

  其次经营模式要创新,搞出特色找出亮点,提高医院的“造血”功能。要利用艺术院校校医院在原有的经验,建设特色的科室;在经营上可以采取校企合作、合营、托管等多种模式,利用学校、社会等有利资源,拓宽服务范围和区域;在运作管理中,要开源节流,降低运行成本,获取最大效益。只有提高医院的“造血”功能,才能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保持校医院的正常运转。[3]

  再次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积极性。如果校医院的水平低,服务保障能力差,那么师生的医患关系矛盾就突出,医院的生存发展都会成问题。对医护人员要送出去培训,对优秀专家要多请进来交流,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培训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护人员的水平和道德素养。建立完善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待遇和地位,让医护人员能力、工作态度等与职位、职称、待遇挂钩,养成主动学习、积极工作、杜绝推诿和懈怠的工作态度,提升校医院的名望。

  3.借力社会资源,整合公共资源,做好风险管控,构建现代化的医疗保障体系。

  根据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高校校医院在不断完善医疗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也不断改革和完善,民营医院、社区服务医院如雨后春笋一样在蓬勃发展,这给艺术院校校医院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

  艺术院校校医院虽然在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做为医院的架构是存在的,而且水、电、气、场地等是免费使用,加上艺术院校的背景和名气,对外很有影响力。2010年国务院下发了鼓励社会资本举办盈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文件,从政策上为校医院的改革提供了依据和保障。艺术院校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深入校医院的改革,借力社会资源,促进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提高校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样既可以解决学校的人力、财力负担,又可以为师生提供优质、廉价、便捷的服务,还可以解决周边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借力社会资源,就是要利用社会资源的优势来对校医院进行改革和新的建设,既要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把校医院建设成为具有医疗、卫生、保健、健康教育等职能的符合学校特点的公益性校医院,又要按照《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把校医院建设成为一个面向社会服务的综合性的社区服务医院。学校在借力社会资源的时候,应该优先选择资本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管理水平高、制度灵活,愿意为学校提供公共事业服务的企业或者医院合作。要利用社会资源的雄厚资本来加大校医院的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引进高水平的人才;要利用社会资源的技术优势和人员力量来提高医疗、保健技术水平;要利用社会资源的管理优势和灵活制度来提高校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把校医院的优势尽可能转化为社会效益。

  校医院是半公共事业产品,也属于公共资源的一部分。现在各地方都在大力推进社区医疗服务发展,校医院应借改革发展的东风,好好利用地方政府推进社区医疗服务的政策,积极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把周边的社区医疗服务纳入校医院的服务范畴。只有这样校医院的医疗设施设备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医护人员的技能得到充分发挥,校医院的资源才不会浪费;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附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也为当地政府解决了重新修建社区医院的各种麻烦,还可以争取地方政府的对社区医院的补助,解决校医院资金难的问题,从而实现多赢的局面。

  当然引进社会资源、整合公共资源后,校医院性质和地位就有一定的变化。首先人事制度、管理制度、经营理念都有很大变化,校医院的人不一定全部是学校的人,在指挥、监督上有一定的难度;其次功能和服务范围扩大,校医院不仅仅为高校师生服务,她同时还应该承担部分社会功能,学校在对校医院的管控上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在改革中学校一定要做好对校医院风险管控,明确合作双方的责权利,加强对校医院的领导、监督,选择适合学校校医院改革发展的模式,更新现有的医疗保障体系和管理体系,在保持校医院的原有功能外,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为高校师生和周边群众的身心健康服务做好保障。

  总之,艺术院校校医院的改革必须立足在服务学校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和公共资源,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拓宽服务范围和区域,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建立完善与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同步的高校医疗体系,使艺术院校校医院能得到持续、健康、良性的发展,同时为学校的医疗保障、公共卫生服务、周边社区医疗卫生保障做好基础工作,最终目的是稳定教学秩序、保障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全面推进高校的素质教育。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920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