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古人论书论画无不把品格列为品评的重要方面。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有云:“书学不过一枝耳,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但纵横刚暴,未免流露诸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这段话可以看出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伦理的文化向力,使书法审美形成了这样的心理定式。例如“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原本并不是指的蔡襄,蔡氏三兄弟中光论书艺当以蔡卞,其次是蔡京,再才是蔡襄,但是蔡卞和蔡京都因为人品不佳后世恶其为人,于是变成了蔡襄。
“品格”作为书法的审美范畴具有两种指向:一种是指书家的人品、志趣和胸襟等;一种是书法的品级与格调。古人论书论画都喜欢将书画进行品阶的划分,在我看来他们“品”的不光是书画本身,更能延伸到对天地的感悟即“道”的感悟。庾肩吾的《书品》将所载百数十人分为“九品”是当时九品中正制体系的一种在书法艺术上的投影。他的这种“书品”之法,在品人、品书方面形成一种审美传统。如清包世臣就有将清代书家分为五品九等:“神品、妙品(上、下)、能品(上、下)、逸品(上、下)、佳品(上、下)”。并分别就各品作了定义。如神品谓之:“平和简静,遒丽天成。”妙品:“酝酿无迹,横直相安。”能品:“逐迹穷源,思力交至。”逸品:“楚调自歌,不缪风雅。”佳品:“墨守迹象,雅有门庭。”这些对品阶的具体品评实际上包含着古人对天地的感悟,时至今日书坛犹有以“品”为高下评判的指称。
书法的“形质”是玄奥的,书法在形质美的创造中延伸其美的历史。书法的形质是由点画、线条之形与质构建成字、行和篇的形质。书法的外在美其实就是形质美。在书学漫长的历史上无数书家苦苦寻觅着形质美及其规律。书家们选择每一点、画、线条结构他的字,讲究排叠、讲究覆盖、强调错综调匀犹如宫室墙壁如建筑华屋一般。为了字的重心可以对点画进行增减,为了均匀可以错挪部位,以美为目标而创作着。
形式美是一种秘密,欲对书法形质美的觅取就必须步入神秘的领域。发现汉字中隐含着的美,又独特的表现出来。刘德升以造行书擅名,胡昭和钟繇并师其法。他俩虽然同出一门却各自创造出可媲美之形质,后人云其“胡肥钟瘦”,胡昭以形质之“肥”以美,钟繇以形质之“瘦”以美。二王父子的书法之形质也是各异,宋四家也无不各异形质,各造美妙。苏东坡醉心于绵里藏针。黄山谷潜心放射式的结体,从字的内心放射出各种笔画,从此《瘗鹤铭》衍化而来。
历代书法家不断的总结出创造美的方法与诀窍,留给来者丰富的遗产,但这些法则不是主宰,而仅仅是服务于艺术的,运用之妙存乎人心。且书法艺术中形质是外在的美,必定与神采美相互统一,即形与神的辩证统一,才晓书艺之真谛。
天地在于吐纳,而阴阳相生。书法也在一呼一吸之中吐纳“气韵”。书法中的气息、气势、韵致是书艺家撷取节奏化、韵律化的意象,通过线条传达律动、节奏,形成开合呼吸,在静穆的写定中吐纳流动的经历。康有为有云:“熟极于汉隶及晋、魏之碑者,体裁胎必占,吾于完白山人得之,用墨侵淫于南、北朝而知气韵胎格”,康氏可谓是真知“气韵”者。
书法之气既有阴阳之气分刚与柔,又有“内气”“外气”之分。“内气”是指一个字有气势和韵味,从点画调停和谐之中来。“外气”指的是字与字,行与行的整幅作品的联络顾盼而言。蒋和的《学书要论》中云:“一字八面流通为内气,一篇章法照应为外气。内气言笔画疏密、轻重、肥瘦,若平板散涣,何气之有?外气言一篇虚实、疏密、管束、接上、递下、错综、映带。”不仅如此,书法也重墨韵之气,即墨之神采和韵味。浓墨欲其活,则墨彩艳发,气韵深厚;淡墨欲其华,神采焕发,元气充沛。然后潜气内转于字里行间篇内,书法便有一种呼吸的律动。
书法气韵之吐纳正是书家内心的颤动与呼吸。艺术家的内心经过历练的气质使得其风貌与平庸之人决然不同,他们的目光、表情、言谈、举止自有其不凡的气度。书法中的高雅气韵也正存在于他们的精神修养与气质的陶冶之中。
一切艺术都可以这样说:没有性情就没有艺术。书法在线条与墨色的逻辑意蕴中缘结着书家的性情。所谓情性者,笔墨情性也,书家的精神、意趣、情绪激射在笔墨之中,形质之内。书家以自己的生平和感悟寓寄在他的书法之中,虽然是隐形的,却又是真是袒露的。但是释读非易,知音难求。孙过庭或可谓是王羲之的知音了,他在他的《书谱》中将王羲之的作品进行分析,指点过王羲之在作品中吐露的心绪情节及情绪转换。韩愈又当是张旭的知音了,他的《送高闲上人序》成为书学史上的名篇。韩愈不轻易赞誉别人,但是对张旭倍加褒奖,说明他窥测到了张旭草书境界之深远,自己的心灵与之契合、感应、共鸣。可以说张旭已经从现实世界走入书艺世界,在自己的肉身之外塑造了书艺世界中的“张旭”只要张开张旭的作品便能感受到“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的张癫风神。
书法的各书体均能显示笔墨性情,其中又以草书为最。草书最具抒情,最善写志。一个人的性格情性支配其行动。草书就如同一个人坐卧立行,乘舟跃马,歌舞擗踊,一切动态都可以流露出个性与特点。庄子的“醉之以酒而观其则”说明了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更鲜明的表现性情、敛容自持则不容易表达性情。另一方面,草书充满了强烈的运动感,笔走龙蛇,这是对于事物、生命运动最充分的体现,为其他的书体所不及。运用草书线条能够如实的传达出书家内心情感的旋律。
书法的“意境”是书家赏玩天地自然、宇宙万物之色相、结构、节奏,以灵智觅取意象,熔铸自己的感情,通过线条的节奏,墨彩的韵律所创造出来的。这种书法的意境应该是造化和心灵的渗透、是形质与神采的有机交融,情感和理性的辩证统一。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可为典型的一个例子。颜真卿祭侄为忠愤所激发,心闸一开,情感滔滔,心手两忘而成传世名作。书法的意境是一种新创造。书家早期的临摹、研习墨迹、碑帖,只能成为一种借鉴,模仿是不能代替自己意境之创造的。正如王国维的三境界中的第一境界,那一切恰似“昨夜西风凋碧树”一般渐行渐远,正需要“独上高楼”独自做出创造,但“望尽天涯路”,书家往往在寻找书法创作意境时进入茫然无路的困惑之中。而达到第二境界着就必须有执着的追求精神。“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有这样才能磨练出得心应手的硬功夫,才有可能触及第三境界的“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长期积累追求后,突然灵感的触发,书法意境妙手的偶得之,乃一般人所不能做到的。
书法的审美范畴细分之下远不如此,这里仅就这几个经典的、重要的范畴进行了粗浅的论述,相信以后在理论界对书法的审美范畴体系会有一个完整的构建,让我们更加清晰和完整的了解书法的审美范畴。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9514.html上一篇: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
下一篇:陶瓷造物的设计与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