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工笔画的创作技法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体现

工笔画的创作技法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体现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早在半坡遗址中就发现了中国古代制陶的工艺,随着历史的进步先人在制陶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进步,到商朝时期出现了瓷器。而随着陶瓷艺术的不断发展,在宋朝形成了中国古代的陶瓷工艺的繁荣阶段,出现了很多名窖与陶瓷精品,宋代陶瓷艺术成为了中国陶瓷成就中最灿烂的明珠。

  在宋代,中国的陶瓷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艺术上都有非常大的飞跃,其中主要以青瓷与白瓷为主,简约淡雅、颜色纯净是宋代陶瓷造型艺术上最为独特的风格。在制瓷技术进步的同时,釉下彩绘瓷及各色窑变的彩釉陶也随之有了很大的飞跃,这些艺术表现力及其成绩对当时的陶瓷装饰风格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 工笔画创作的技法及特点

  1 鲜明的写意色彩

  宋代的工笔画具有鲜明的写意性,这种写意性是受其当时的社会文化所影响而形成的。宋代工笔画在开始创作时,先要领会出画所表达的主题,然后根据其整体的空间布局和结构进行勾勒,这样在绘画时才能做到具有自己的特点,而不会出现“千画一面”的情况,也能够在绘画的临摹中创新出原画的内容。例如,《果蔬来禽图》中小鸟的造型特点,《花篮图》里各种花卉在色彩上的和谐,《白头丛竹图》在竹叶用笔上的差异,《枯树八哥图》里枝干的写意性等。

  2 精准的造型手法

  宋代工笔画绘画讲究造型手法的精准性,其主要体现在它的空间结构布局以及线条等技法上。例如,在绘画时,应要力求在造型上精准,追求神形兼备。宋代工笔画的绘画对象和内容多以小品居多,这就导致画面中如果有局部中细小的形状走形就会可能破坏画面整体的结构,例如,鸟喙的弧度、叶脉的走向、爪子的大小、鱼儿的神态等。因此,掌握形状准确、结构合理是宋代工笔画的基础原则。

  3 精细的线条勾勒

  工笔画的特色是用笔考究,细腻,近现代的工笔画提倡线笔法。当代画家又有所进步,以田世光、于非?等人为代表,在他们的画作中,最常见的是勾勒法和勾填法,而构成画面的主基调的,是醒目的粗线条。而宋代的工笔画则大多采用勾染法,线条纤细淡雅。

  4 考究的用色方法

  宋代至今,历经千年,保存下来的工笔画颜色不再鲜艳,而呈现一种雅致,隽永的姿态,少了一些烟火味道,多了些贵族气质。纵观宋代作品颜色极亮的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也许是当时画家的追求,也许是因为时光的侵润,而形成的的沧桑韵味,这反而成为宋人作品的魅力所在,和鉴别指标。当代我们研究宋代工笔画时,就要掌握宋代画的特点,学习以沧桑的韵味为基调的色彩,保持其古韵。

  二 工笔画对陶瓷装饰风格形成的影响

  1 平淡清真的造型韵律

  宋代继唐代的盛世文化背景下,虽不及盛唐时期的鼎盛,但也创造出了其独有的文化辉煌,继唐三彩的制瓷工艺后,宋代进而开发出自己独特的制瓷特色,使中国陶瓷业在上承唐的工艺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创新,其陶瓷工艺无论从工艺上还是品种上都呈现出质的飞跃,其精神面貌和艺术境界达到了一个顶峰。这也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北宋定都卞京,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为陶瓷工艺的发展也夯实了基础。宋朝的文化主流和崇尚道教的思想意识,也奠定了其艺术审美以含蓄,质朴,自然为美。上层社会的意识和审美情趣,决定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走向。

  宋代盛行理学,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偏于质朴,平淡,自然。去掉了唐代的华丽和雕琢,并把艺术美提升到哲学的范畴。这些理念植入到制瓷中,就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审美观念,陶瓷以淡雅的色调,做工的细腻为美的标准,重在神、趣、韵、味的表达,并相为表里,成为历史上的独特的艺术风范。宋代崇尚道家的清静思想,审美观念也深受其影响,所制的陶瓷艺术作品朴实无华,文雅大方,艺术韵味浓厚,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及当代的借鉴价值,是美学范畴的新创举。

  2 意蕴深长的工艺手法

  宋代的文化灿烂辉煌,名家名作层出不穷,例如,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它就描绘出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这也是其时代繁荣景象的充分体现。宋代的文学文化成就也极其闪耀,例如,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陶瓷受当时文化的影响,其工艺从造型到样式,也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这也是陶瓷艺术成熟的必然条件。换而言之,也就是说,造型程式化标志着其艺术的成熟,和制陶艺术的水平高度,说明宋代的陶瓷艺术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本文在这里以宋代梅瓶为例来进行说明,梅瓶本来是盛酒水的瓶子,在造型上为口小、颈短、肩宽、腹部收缩、足部收敛、底部较小为特点,瓶子整体的比例修长,形体轮廓清晰、挺拔高峭,有很强的形式感,所以一直到现在,人们依然特别喜欢这种造型的装饰品。

  梅瓶出现于唐代,但其样式发展到宋代就比较成熟了,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宋代的梅瓶,器体一般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足部长而接近于直线,底部比较小,器体的最小直径在肩部之上至口下部,但其处理手法多样,造型结构就更显得形式多样,各具个性,但其大体的形式还是接近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大体则有,定体则无”的变化,成就了宋代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造型形式。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程式化与规范化的发展促进了宋代陶瓷造型的形态发展,使之越来越趋于完美,这才有了形体比例恰当、细部准确、整体和谐、意蕴深厚,给人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宋代陶瓷作品。

  综上所述,宋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其不同造型的作品是经过适应不同地域、人们的不同生活需求而形成的。在陶瓷作品中,蕴含着生活的美学、习俗以及深厚的意蕴,同时也融入了手工艺人对生活的理解。从造型形式的角度来看,中国宋代的陶瓷是“求正不求奇”,在造型上大多比较平实,极少出现奇特的造型,可是在平实中却蕴含着深厚的韵味,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三 陶瓷装饰艺术中工笔绘画技法的体现

  陶瓷装饰艺术历经时间的流逝,经过不断改进,到了宋代时期陶瓷刻划花装饰艺术达到了顶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陶瓷装饰纹样以模仿工笔画中的线的表现形式,广泛的运用在陶瓷纹样装饰上,其中,刻划纹饰采用的技法就是把土坯表面上多余的土料剔除,增强阴影效果,把陶瓷上纹饰本身的立体感凸显出来。这种装饰手法多用于青瓷,在宋代大为盛行,这也充分显示出了中国古代手工业者娴熟的雕刻技法。

  1 阴线划纹:细腻且极富立体感

  宋代的越窑瓷器,享誉海内外,划纹的针刻花青瓷是瓷器中的珍品。越窑是阴线划纹技法的先驱,早在九世纪初就开始使用,各种瓷器器皿上出现了大量的宝相花、团花、鸟纹等装饰素材。

  大约在公元10世纪后期,线划纹饰走出越窑,流入了全国各地的瓷窑,线划纹饰瓷器呈现井喷之势。从已出土的越窑作品来看,越窑一直到11世纪初期都在烧制有线刻纹装饰的青瓷。从出土资料看,不但南方有线刻技法,北方窑也有。这种线划纹饰最具代表的手法就是减地刻画,指的是先把纹样的轮廓刻出来,再沿着轮廓线把花纹外部的一部分剔掉,凸显出纹样,同时用层次区别来把纹样图案表现出来,这种手法和浅浮雕相似,立体感较强。

  2 剔刻纹:三维视觉效果极强

  (1)高浮雕式剔花,就是装饰主题浮起于瓷器表面,且雕刻部位错落有致,互有参差。耀州窑剔花青瓷是高浮雕式剔花中的代表,这类作品大多出现在北宋早期,作品中不同层次的装饰平面上都重迭着各类卷草纹或者花叶纹,具有很好的三维效果。

  (2)平浮雕式剔花,磁州窑是平浮雕式剔花技法的发源地。白釉剔花就是剔除部分白色纹饰,露出坯体的颜色,烧制后,明暗分明,雕刻面形成规律而整齐的阴影,从而把主题外轮廓的棱角清晰地衬托了出来。公元10世纪末到11世纪这类作品比较流行,到了11世纪后半期,在磁州窑作品中,剔花技法就不再处于主流地位了,并且开始整合入其它的技法以及彩绘等技法。

  3 刻花:构图布局的形式多样性

  北宋中期制瓷技术更加成熟,在制瓷艺人的不懈努力下,研究出了新的斜刀刻花手法,起先与并浮雕剔花与高浮雕式剔花技法,呈三足鼎立之势,后取而代之。行内也称单入侧刀法,名字体现其特点,或直刀单入,或侧刀广削,立体效果更加显著。这种刻花线条流畅而犀利,层次明显,与前期的剔地浮雕的手法相比,更加简洁省力,生产效率也更高。当时,宋代各大小瓷窑都趋之若鹜,并在此基础上,在构图上更加丰富,花鸟鱼龙、植物都可,整体布局也呈现进步的势头,宋朝陶瓷艺术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 篦划纹:独具风格的工艺技术

  使用小齿比较密集的篦状工具在坯体的表面刻划出间距相等的平行纹线,就叫做篦划纹。五代时起,篦纹装饰运用很广。及至宋代中期,演变为篦划纹。这种技法,精巧细腻,方便快捷,可以一次成型,划出需要的线纹,省时省力。若是从制作工艺的材质来看,那些比较坚硬或者塑性较差的材料,例如,金银器皿或者漆器等,则没有出现类似的篦划纹装饰。篦状工具的制作,需要硬度比较低的土坯,间距不等的并行线纹工具可按要求任意制作。宋代成熟的篦纹装饰,和阴线划纹、剔刻纹,以及刻花,都是宋代陶瓷艺术的特色工艺,且备受人们喜爱。宋代时,南北方各个窑口都广泛地采用了篦划纹装饰纹样。

  四 结语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工艺艺术突出的国家,历朝历代涌现出了无数的艺术工匠。在陶瓷艺术上,中国的劳动人民不断地精益求精,无论是技法还是造型都能够反应出中国陶瓷艺人那种伟大坚韧的创造力,他们能够准确地掌握材料的性质,技法娴熟,巧夺天工,并结合工笔画的技法,求新求变,为后世子孙创造了无数的艺术精品,鼓励着后人奋发向上,更上一层楼。总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中国的陶瓷艺术在数千年的发展中获得了非凡的成绩。今天,我们着力研究宋代的陶瓷艺术,就是为了通过了解宋代陶瓷的造型特点及其内涵,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认识能力,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陶瓷的伟大成就。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955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