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之略论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之略论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在中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聊斋志异》与唐代传奇遥相呼应,是继唐传奇

  以来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它继承并发展了唐传奇的艺术成就,不仅注重所描写故事本身的趣味性,情节的跌

  宕起伏,而且在语言上“描写细腻、生动优美、富有抒情诗般的意境美”。蒲松龄是一位驾驭语言的天才,作者能

  够把流畅浅显的文言文和通俗易懂的口语、俚语、谚语结合起来,使其语言格外形象生动、自然清新、声口毕肖、

  含蓄隽永。读《聊斋志异》,你一定会感觉到其语言的无穷魅力――精炼雅洁中的美而不艳,清新活泼中的平易

  自然!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部作品要广为传诵、家喻户晓、流芳百世,不但要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更要在语言上下功夫。只有让读者能读懂的作品才能让读者接受并传扬。蒲松龄是深知这样的道理的,正是如此,作者在语言的锤炼上下足了功夫,具有“千金不易一字”的功力。他能在短小的篇幅内,驱遣精炼的文字表现出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穷年累月的创作实践中,能在遣词命意上做到千锤百炼、字斟句酌。这种刻苦自励的精神,并不亚于杜甫在诗歌创作中的“语不惊人死不休”。《聊斋志异》在语言上具有“如矿出金,如铅出银”的洗练。这也正是作者在文言小说的语言艺术造诣上独领风骚的原因。那么《聊斋志异》在语言上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在塑造形象、刻画人物方面,作者为了突出人物个性,特别注重语言的锤炼,往往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文学即人学,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通过鲜明的形象来展现深刻的主题。生动的形象刻画是要靠传神的语言的。如《小谢》一开头,陶生不相信鬼神,于是住进了部郎家闹鬼的府第。某日傍晚时分,他见到了两位女鬼:“一约二十,一约十七八,并皆姝丽。逡巡立榻下,相视而笑。生寂不动,长者翘一足踹生腹,少者掩口匿笑。生觉心摇摇若不自持,即肃然端念,卒不顾。女近以左手捋髭,右手轻批颐颊,作小响。少者益笑。生骤走,叱曰:‘鬼物敢尔!’二女骇奔而散。生恐夜为所苦,欲移归,又耻其言不掩,乃挑灯读。暗中鬼影憧憧,略不顾瞻。夜将半,烛而寝鹤行鹭伏。始交睫,觉人以细物穿鼻,奇痒大嚏;但闻暗处隐隐作笑声。生不语,假寐以俟之。俄见少女以纸条拈细股,鹤行鹭伏而至;生暴起诃之,飘窜而去。既寝,又穿其耳,终夜不堪其扰。”这一段描写,突出了二女鬼的顽皮、可爱、好嬉戏、尤其是“翘一足踹生腹”“以左手捋髭,右手轻批颐颊,作小响”,“鹤行鹭伏”等动态描写,传神地表现出小谢和秋容轻巧、婀娜的身姿和天真烂漫、无所顾忌的天性。同时,“骇奔而散”“飘窜而去”又活灵活现地传达出他们不同于一般少女的“鬼”的身份。而且陶生的性格也在这段文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大胆而略嫌莽撞,自信、要面子又稍存疑惧。当女鬼再三戏弄他时,除了呵斥以外,毫无办法,他那无可奈何与焦躁的情绪就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了。

  “见一少年,白服裙帽,丰禾甚都。女意动,秋波萦绕之,少年俯首趋去。去既远,女犹凝眺。王窥其意,戏谓曰:‘以娘子才貌,得配若人,庶可无憾。’女晕上颊,脉脉不作一语。”这是《胭脂》里对女主人公胭脂的一段精彩描写。胭脂情窦初开时娇羞、矜持而又恋恋不舍的心态,单纯、文静的性格都在这短短的描述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其次,通过精心营造环境来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在《西湖主》中,陈生听从了驭卒的忠告,避开公主下山有一段这样的描写:“……茂林找隐有殿阁,谓是兰若。近临之,粉垣围沓,溪水横流;朱门半启,石桥通焉。攀扉一望,则台榭环云,拟以上苑,又疑是贵家园亭。逡巡而入,横■碍路,花香扑人。过数折曲栏,又是别一院宇,垂柳数十株,高拂朱檐。山鸟一鸣,则花片乱飞;深巷微风,则柳钱自落。怡目快心,殆非人世。穿过小亭,有千秋一架,上与云齐:而■索沉沉,杳无人迹。”这段出色的环境描写为女主人公的出场提供了场景、烘托了气氛。在这般醉人的景色中,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了宁静、和谐,宛如世外桃源般的优美意境,也越发映衬出主人公的美丽、高贵、超凡脱俗。尤其是荡秋千那段,为静谧优雅的景色注入了生机、活力,使画面也生动起来,环境之美与人物之美交相辉映。这段清新幽雅、集人工之巧与自然之趣于一体的环境描绘,即为刻画人物性格起渲染作用,也充分体现了作者在语言方面的扎实修养。

  再次,语言的诗化是《聊斋志异》语言的又一风格。古代文人大都善于诗词,所以当他们从事其他创作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自己的诗词或借用他人的作品,即使与诗词相去甚远的小说也不例外,很多小说作品不仅以诗开篇,而且在叙事描写中也渗入诗词元素。在这方面,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更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如“因恨成痴,转思作想,日日为情颠倒。海棠带醉,杨柳伤春,同是一般怀抱。甚得新愁旧愁,■尽还生,便如青草。自伤别,只在奈何天里,度将昏晓。今日个蹙损春山,望穿秋水,道弃已拼弃了!芳衾妒梦,玉漏惊魂,要睡何能睡好?漫说长宵似年。侬视一年,比更犹少:过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宦娘》)这首词不仅准确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境,而且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枢纽。宦娘巧妙地利用它成就了温如春和良工的一段美好姻缘。

  引用诗词作品,是《聊斋志异》充满诗情画意的重要原因。甚至有些叙事、描写的语言,不是诗词胜似诗词,语言极富感染力。如《婴宁》里的一段:“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柳丝,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意其园亭,不敢遽入……”“见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坠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棚花架满庭中。肃客入舍,粉壁光如明镜;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及几榻,罔不洁泽。”这种淡雅清新、充满山野气息的环境描写,必然对未受世俗污染的女主角婴宁的性格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她的自然纯真性格,她的活泼自由天性,都与这种充满野气的环境融合在一起了。诗的意趣,也就在没有诗的情况下产生了。

  蒲松龄对语言功能的驾驭,与他对语言表达的自信和痴迷是密不可分的。阅读《聊斋志异》,我们会不难发现它与话本和长篇古典小说的差异。它与话本如《三言》《二拍》,哪怕是像《三国》《水浒》这样的作品比较,在语言上都要显得丰富、精粹得多。《聊斋志异》的每一篇,几乎都是语言应用的典范、精品。蒲松龄善于深刻地描画出人物的精髓。如《宫梦弼》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乡有富者,居积取盈,搜算入骨。窖藏数百,惟恐人知,故衣败絮,啖糠秕以示贫。亲友偶来,亦曾无作鸡黍之事。或言其家不贫,便■目作怒,其仇如不共戴天。暮年,日餐榆屑一升,臂上皮摺垂一寸长,而所窖终不肯发。后渐■羸,濒死,两子换问之,犹未遽告;怠觉果危急,欲告子。已舌蹇不能声,惟爬抓心头,呵呵而已。死后,子孙不能具棺木,遂藁葬焉。”读这段描写,一定会让我们想到《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但仔细品味,从语言表达角度,它言简而意深,简洁而传神,又是《儒林外史》无法比拟的。在这里,作者把吝啬鬼的心理刻画得丝丝入扣,入木三分。

  当然,《聊斋志异》在语言上的特色,还远远不止

  这些。在语言的锤炼上,他独具匠心,有所突破;在语

  言的运用上,他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宏中肆外;他给

  文言小说在语言上输进了新鲜的血液。他不愧是语言大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963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