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一、第一乐章A段的曲式及演奏技法分析
斯塔米兹《单簧管第三协奏曲》第一乐章C大调44拍,引子以钢琴的一个温柔轻缓的主题开始。
在这一乐章中斯塔米兹以同一调性来呈现。在进入单簧管solo时,木管特有的音质与弦乐伴奏巧妙融合,连续跳跃的音符和节奏呈现出热烈且富激情的旋律。
在这一段落,我们最主要能听到的是连吐,连吐是单簧管中较难的一项技巧。吐音的方法各种各样,最常用的两种是:
1. 用舌尖去碰哨片的顶部。
2. 把舌尖贴到下牙,然后用舌头拱起去碰哨片。
然而不管哪种方法都必须有几条共同的原则:
1. 下巴和喉部保持不动,
2. 口腔和口型保持不动,
3. 保持不断的气流和气压。
在符合三种原则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正确的吹奏吐音。连吐时间和小节数相对较长,对于气息薄弱、舌尖力度小的演奏者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而且它牵涉到两个音域,音区跨度大对于演奏者的呼吸要求很高。
主题在经过部后,渐渐回到进入高潮部分,节奏快速且激昂,从而推出主奏单簧管的旋律。在单簧管进入新主题时,这一主题进行了二十二小节,主题旋律重复变换发展,这一段落充分展示了单簧管高难度的片段,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连吐和变奏,都以及其精彩的方式呈现。
手指技巧是单簧管技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衡量演奏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演奏时我们需要注意几点:
1.手型:手型呈半圆弧形,用指肚来按音孔,每个手指均可独立运动。左手大拇指要竖起来一点,这样可以保证其他手指的灵活运用。
2. 手指与乐器的距离:抬指时不可离音孔太远,这样有利于在连吐和华彩部分时手指的快速运转。
3. 运指:在演奏密集音符或复杂的节奏型时,应保持每个手指的运行速度均衡。
在本片段中出现了西洋管乐中具有代表性的颤音,颤音是本音与其上方二度音急速交替反复而构成的一种音型。
在演奏颤音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手指要平均而松弛,不要抽动,更不要使用胳膊来颤动
2. 右手颤指时,让左手拿住乐器使右手放松,使出来的音更为均衡,明亮。
3. 左手颤指时,左手向前微倾这样左右手均可微放松。
这里颤音使用得非常巧妙,短时值的连续颤音要求即饱满又快速,加入重音的强调,使其更为突出。
在第一乐章A段结束后,B段很短小,为钢琴solo部分,仅有三小节,重复前面第一部分引子中的一小部分,贯穿前后。
二、第一乐章C段的旋律特征和演奏特色
C段为单簧管solo,独奏单簧管在钢琴等伴奏下,吹奏出歌曲般美妙的主题,与A段结尾时的快速明亮形成对比,节奏型相对较平缓,没有过多的大跳和连吐,感觉有点像舞曲。本部分为C段的主题部分,其主体部分以A段的主题进行改变、展开,在C段中连续出现两次,但后面部分进行修改。它的旋律线条从很小的音程开始慢慢扩大并逐步往上攀升,勾勒出绵密且具有延展性的旋律线条,使整个旋律便如回音般的朦胧惆怅。
本段落有个重点演奏部分为连线内软吐音,吐音是管乐演奏技巧中其他任何器乐所无法代替的功能,就是演奏者在演奏时科学的利用个舌头做出断音的处理,使乐曲更加抑扬顿挫。吐音共有三种类型:
1. 连线与吐音的交换
2. 连线内软吐音
3. 连续吐音
连线内软吐音是介于吐音和连音之间的一种似断非断的吹奏方式。吹奏时不能像处理一般吐音时那样短促而用力,因为软吐音往往是在较慢的片段中表现出来的,是为了让真个旋律富有歌唱性同时又具有清晰的颗粒性。所以在练习时要特别注意舌头的动作要稍缓慢、柔和,以便于保持音与音之间的连贯性,胸腔内的气流也不要过强,只要做到气息随乐曲的强弱变化而改变即可。
第二主题结束以后,在这里再次使用与第一段完全相同的段落进行连接,作为C段与D段的连接。D段重复的是A段的主体部分,演奏技巧和段落均未改变,这个主题发展回到最初的主题旋律。
在进行到D段21小节时,主题风格突然改变,主题要演奏的果敢,热情,坚毅,并保持在f的力度,进入到E段,也是本乐章的高潮段落。
E段的音乐风格和D段的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处理这一段落时,主旋律的节奏型较为密集,由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节奏要演奏准确且速度要保持在100左右,这一演奏手法展现了单簧管欢快的特点。快板在结构上还是遵守着古典主义的协奏曲式,单簧管以连吐的方式将力度推向最高点,并以颤音结束。中间辗转由f-p-mf,最终以强收尾。
这个乐段主要的演奏技巧是连续吐音,这种演奏方式使用舌头的动作作为气流的开关加上手指的配合所发出的一连串断奏音。单吐训练时要做到气的运用和舌的动作密切配合,使气流始终保持。当舌头回收的同时,气流应饱满充足,胸腔气流要加强。
这段音乐以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的情绪将大家的情绪调动起来,一改前面平缓的感觉,显得轻松而流畅,在表达换了光彩的同时,又含有一丝淡淡的哀怨。
三、华彩部分的艺术特色
F段是第一乐章的最后一段华彩乐段(Cadenza)。华彩乐段原指意大利正歌剧中咏叹调末尾处由独唱者即兴发挥的段落。后来在协奏曲乐章的末尾处也常用此种段落,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和乐器性能。这部分的演奏较自由,难度也较高,因而也较引人注目。华彩乐段最初由独奏者即兴创作,后来作曲者也开始写作。在本曲中华彩部分不多,但是给本曲做到了点睛之笔。这个乐章中,可以说斯塔米兹把单簧管的技巧发挥的淋漓尽致。(作者单位:1.江西师范大学;2.江西省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9715.html上一篇:非洲木雕艺术语言探析
下一篇:探析《乌苏里船歌》的艺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