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艺术创作风格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艺术创作风格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13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媒介演化与艺术传播”(项目编号:CXZZ13_0141);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艺术学经典理论文献研究”(项目编号:2010JDXM002)。

  2013年4月26日起,由赵薇执导的首部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下称《致青春》)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该片根据辛夷坞同名畅销小说改编,汇集了赵薇在圈内的众多巨星好友,强大的阵容齐力打造,使影片大获成功。上映16天票房业绩高达6亿元人民币之多,位居内地电影史票房收入总排行第14位,赵薇也由此获得“最卖座女导演”的桂冠。影片能有如此良好的社会效应,在于其艺术创作风格的别具特色。

  一、似曾相识怀旧风

  《致青春》名称本身就蕴含着一种眷恋和不舍。青春对于每个人来说既美好又短暂,发生在青春时代的故事有甜蜜、欢笑的幸福,也有悲伤、失落的苦涩,终身难忘值得回味。影片的创作风格以似曾相识的“怀旧”风入手,直击主题,并将这股怀旧风贯穿于整部作品,勾起无数曾经怀揣梦想青年学子的集体青春记忆。

  影片多次出现绿皮火车直接引发怀旧情愫。在交通运输还不很发达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绿皮火车是人们出行的首选,是直属于那个年代的背景色彩。此时它就如同时空穿梭机联接着现实与往昔,压缩时空距离的同时,牵引人们的思绪随同绿皮火车“况且况且”的律动声回归到从前。曾几何时,来自天南地北却从未出过远门的莘莘学子,怀揣着梦想,搭载富有青春气息的绿皮火车去求学,手里拎着大包、小包,亲人朋友一遍遍嘱咐叮咛,高兴而伤感地离别拥抱,依依不舍的挥手告别……如此熟悉的镜头正是青葱岁月的影像,真切地扣动着几代人的心弦与脉搏。人们仿佛又重回到那人生悲喜交集、难以忘怀的桥段,行走在那条即将通往成熟、幸福的必经之路上。

  似曾相识怀旧风还体现于选景和情节方面。该片以青春为题材,大学是青春故事的发生地,场景的选取备受关注。该片辗转于南京十多所高校选景,对于南京观众,尤其是无数曾就读于南京高校的学子来说,增添了许多亲近感。开场部分东南大学庄严雄伟的穹顶大礼堂及宁静秀美的涌泉池,刚柔并济交相辉映,直接拉开了“重温旧梦”的序幕,南大的法国梧桐、南航的水杉、南理工中心花园、河海大学旋转楼梯……都是最易辨识的高校场景,这些熟悉的生活、学习场所如此真切地映入观众眼帘,美好的校园回忆也随同故事情节发展历历在目:入校报到时的情景、学长帮助学妹搬运行李、宿舍内外陈设、因使用电炉而导致停电、上课迟到编谎话、食堂排队打饭、激情澎湃的校园晚会以及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红日》等,一次次触碰观众的怀旧情结,重走青春之感油然而生。

  以怀旧风格展开情节叙事,唤醒观众的怀旧情感是影片得以成功重要因素。观众随同摄像机所提供的画面、影像、人物、环境以及丝丝入扣的叙事链条,重新回到似曾相识的情景之中,其身份由现实生活的“我”逐渐向影片角色的“我”转换,观众的自我意识被消解,沉浸于“入片”状态。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安?麦茨认为这种“入片状态”,可理解为做梦与看电影的共同之处,都是欲望的满足,观众一方面清楚意识到自己是在看电影,银幕上的一切只不过是虚幻的影像,另一方面又像睡着了一样沉湎于影片中,以致把银幕上的一切都当做现实。[1]正是这样的精神状态,观众在潜意识中已将自己投射到影片主人公身上,不自觉将自己当做主人公,观众在与影片角色的同化的过程中,寻找重建自我,情感愿望获得了满足。观众对于电影的迷恋“是对不断满足自己欲望的观影过程的迷恋,正所谓‘看本身就是快感的源泉’(劳拉?穆尔维语)”[2]。

  二、纯朴清新自然风

  近几十年来,现代科技的发达使得蒙太奇技术无所不能,跨时空的画面、声音重组、对接,强烈冲击震撼着人们的视听与心灵。电影所呈现的虚幻真实,将人们带到超乎于想象,声、光、电全方位合力打造的奇幻世界中,观众的身心被电影所创设的强大“磁场”所吸引。“电影观众所特有的精神状态,那是一种和梦幻状态不无相似之处的精神状态。”[3]观众如此“入戏”,一次次体验着冲上兴奋热烈、神情激荡高峰的快感,同时也一次次经受着从虚幻回归现实、内心虚无的伤感。当饱尝过豪华惊艳的视听盛宴之后,观众更期待平淡素朴的家常便饭,以便能从中寻求到属于自己的真实体验。《致青春》就是这样一部能够带领人们回归本真、回归自然的影片,从内到外散发着纯朴清新的自然风。大学时代是人生最为美好而难忘的阶段,青年学子朝气蓬勃,情感真挚、纯朴而热烈,这种自然而然是和“朴”“真”联系在一起,未经人为雕饰、朴素无华、真实天然的美,是不同于满眼雕饰、错彩镂金的另一种风格。以纯朴清新的自然风格再现现实生活“本色”,是该片吸引观众的又一可圈可点之处。

  该片立足于现实生活,以凝练而朴实的手法进行了高于生活的艺术处理,分两部分诠释青春内涵。故事的前半段,以较为轻松活泼的笔触描绘男女青年的爱情友情,充满了童话般的美好幻想:18岁的郑微如愿考取邻家大哥林静所在学校的邻校,当她满怀憧憬步入大学校园时,等待她的却是林静出国留学音信全无。失落中,与舍友阮莞、黎维娟、朱小北以及师哥张开结下深厚友情,富家公子许开阳疯狂的爱情追求未能打动郑微的芳心,却因一次偶然的误会与冷酷善良的陈孝正结为死敌,而后二人逐渐由冤家转为甜蜜恋人。感性的童话故事般的拍摄手法描绘郑微的美好想象,如同“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一样幸福。然而现实的残酷,需要陈孝正在爱情与出国二者中做出选择,最终郑微又一次品尝了被欺骗的苦果。多年后,蜕变为职场丽人的郑微,仍然需要面对命运的无常,林静和陈孝正同时再次走进她的生活,她该如何面对生活和青春赐予的抉择?而阮莞对赵世永的守候与执著也未能终成眷属且不幸死于车祸、朱小北因故退学后成为资深培训教师、黎维娟嫁给年长富商……影片后半部分,主要采取对比手法将乌托邦”式美丽幻想打破,而改以理性冷静的笔触书写着现实的种种无奈与苍凉,前后对比反差更映衬出现实生活的冷暖与悲欢。这部影片,没有华丽炫目的影像色彩、没有穿越历史长河的时空重构,更没有发人深省的人生信念,有的只是“暖伤青春”和“纯朴清新”的叙事方式,向观众传递诉说着青春岁月的多种可能,使观众在自然朴实的氛围中聆听青春“故事”,也许正是这种别样的“自然”为影片增添了赏心悦目的魅力。   三、热情朝气青春风

  该片名称所体现的主旨为“青春”,不同时代对于青春内涵的诠释也不尽相同。该片摒弃了以往青春题材的戏剧影片所一贯奉行的使命意识,而代之以活泼轻松、热情朝气的现代青春。紧密联系时代反映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中心目标,德国诗人歌德认为:“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4]可见艺术反映生活是积极能动的反映。该片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对素材进行合理剪裁、组织、重组等一系列的艺术处理,真实再现了青年学子对待生活、爱情、事业、理想的抉择和困惑。影片还体现了尊重观众,“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当前观众审美需求变化频繁,各种大众传媒竞争强烈,只有充分考虑受众群体接受心理的创作,才会更富有实效性。该片从编剧、导演和演员,到受众等各个环节,都将青年学子视为创作的核心,体现了“创作――作品――接受”的统一性。

  从影片创作团队来说,首先,该片的编剧辛夷坞是“80后”新生代编剧,近些年她写有多部以青春、感动为基调的作品,且都被影视公司拍成影视剧,被媒体和读者追捧为华语界的新感动天后,《致青春》作为代表作之一,本身就已是畅销小说,二度创作改编拍摄为电影后,更加立体鲜活地诠释了青春的内涵。其次,影片导演是近些年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知名度最高的演员、流行音乐女歌手赵薇,曾出演过《还珠格格》《少年足球》《情人结》《花木兰》《画皮》《赤壁》等影视剧,她是第一个在现代中国影、视界都拥有国际声誉和众多影迷,最高3D电影票房和电视收视率的超级明星,观众对于赵薇首次执导影片充满了期待,走进影院纯属自觉意愿的表达。最后,该片演员阵容强大,人物形象塑造各具特色:韩庚、赵又廷、杨子姗、江疏影担任主演,还有佟丽娅、包贝尔、张瑶、刘雅瑟等加盟出演,他们各个青春阳光,活力十足;加之韩红、杨澜、那英、张国立、李亚鹏等众多明星的客串,为影片吸引观众眼球,取得成功提供了优势结构组合。人物形象塑造上,郑微的敢爱敢恨、任性霸道又不失可爱,陈孝正的冷酷坚毅、对情感理智的艰难斟酌,林静的深沉、平静与慎思,阮莞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展现出年青一代不同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真实贴切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真情冷暖。

  从受众群体来说,该片主要面向青年观众。青年观众是当下影院票房最大的接受群体,他们个性解放,思想活跃,与其相关的生活、情感、思想、心理等主题,最容易获得青年观众的心领神会和情感共鸣。《致青春》抓住了青年观众的兴趣,满足了他们心理审美诉求,因此会获得青年观众的青睐和追捧。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大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聚集着全社会文化素质最高的青年群体。他们纯真活泼、热情昂扬、风华正茂,是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希望与力量,理应受到关注。大学时代的点点滴滴都是青春的美好回忆,曾在社会现实激发下所产生的兴奋与斗争、憧憬与向往、矛盾与取舍是青春时代的重要内容,通过电影艺术形式予以展现和诠释,正是青春文化的典型体现。

  四、结语

  无可否认,赵薇导演的《致青春》是一部相当出色的电影,怀旧、自然、青春的创作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影片还存在诸如:主题意义不够深刻、人物性格转换唐突、主观色彩相对浓厚、情节处理不够紧凑、在思想性和情感性方面缺乏足够的感染力和穿透力等问题,相对于其他历史、战争、武打、科幻等影片类型,在艺术处理上还显得有些稚嫩、青涩,但在目前国内电影创作环境中,关于青春题材的电影明显不足的情况下,《致青春》的出现,无疑是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尝试、创新与开拓,极大地满足了广大青年观众热爱青春、眷恋青春的心理欲望和需求,在对于校园生活的关注、对于青春内涵的诠释方面是功不可没的。《致青春》如同一缕清风,为影坛带来了新鲜与活力,为青春类型的影片竖起了创新的旗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978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