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后现代艺术形式的呈现与思考

后现代艺术形式的呈现与思考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195-01

  20世纪60年代,人类进入了后工业文明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名词,如“后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等,正如这些五花八门的称呼一样,这一时期也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似乎过去的一切都在一夜之间消失了,代之以一个崭新的、模糊的、似是而非的世界。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

  我们所处的社会(以下均称为信息社会)是在知识开发为中心的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传播媒介的技术革命中产生的。在信息社会中时空与经济的相关性减弱了,工业化时期的标准化、集成化、周期化被真正的个性化所取代。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个性化不仅仅是指个人选择上的丰富性,而且还包含了人与自然的亲近与和谐。

  机械的角色在信息社会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逆转。机械的设计更加人性化,人们要求机械对人的了解程度和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不相上下,人不再成为物的奴隶,而是物成了人类寻找美好生活的工具,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样的社会里,一切都那么短暂,仿佛永恒只是存在于神化故事里一般,"用罢即弃"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种历史意识的消失来自高科技发展的影响:信息大爆炸、新闻媒介铺天盖地、新材料、核能技术、电脑技术、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高科技的发展加速了现代生活的步伐,改变了当代人的时空观。外部环境的加速变化要求人类精神生活的加速。当代人内心生活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对整个世界、对任何事物都形成了一种短暂性、临时性的态度和心情。

  而人类文明的瑰宝――艺术在这种时代大潮的冲击下似乎是面目全非了。艺术的形式也被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假如我们要探讨在20世纪后期什么才能被称为艺术时,我们就必须注意到这么一些特征:20世纪60年代后的新艺术采用了短暂的、难以捉摸的、有时是纯观念性的形式,有时它还必须依靠观看者的参与(虽然每一件艺术作品总是要有观赏它的人来最终完成),这种新艺术常常有一种有意识的短暂性,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再者,技术对艺术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技术赋予了我们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控制和改造环境,并强化了人类的自我意识。

  由此可见,艺术并没有终结,相反,后现代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体现这种旺盛生命力的正是艺术形式的不断推陈出新。用德国杰出的剧作家席勒的话来说,“美也必须要死亡,尽管她使神和人为她倾倒”。变化是生活的法则,我们过去需要的东西现在已不再需要,我们过去创造的东西现在已不需要再创造,为什么后现代艺术就应该免受这些无情的规律呢?

  那么艺术形式究竟是沿着一条怎样的轨迹在变化呢?

  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人类涉足的领域无论是在横向上还是在纵向上、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加深的同时,也在试图进一步探索人类自身的精神世界。艺术作为人类探索自我意识的跳板,早已不满足于仅用传统的颜料来暗示其意义,艺术家们开始利用视觉、声音、人群、运动、气味和触觉的具体的物质性,各种物质都成了新艺术的素材,当克来斯?奥登伯格的《巨大的牙膏管》问世的时候,保守的艺术评论家们绝对不会视其为艺术品,然而时代的发展已使艺术作品的表现性弱化了,思想性成了评价高雅艺术的重要标准。

  后现代时期,人类进入了一个虚拟世界,影像文化(如电影、电视、广告、摄影以及商品的复制和大规模生产所表现或创造的类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往人们所看到的绘画不是现实,而现今人们所看到的电视则是“现实”,但这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现实影像。亦即“复制”成为后现代艺术的重要主题,其全部特征就是生活与艺术之间距离感的消失,复制使艺术成为影像,即没有原来的东西的摹本,造成了文化的扩张、艺术的生活化和大众化。这一趋势对于艺术的发展自身并没有坏处,因为艺术形式就是要反映并忠实于丰富多彩的真实的现实生活,在现实中,生活是由多种不尽如人意的因素组成的,因此,就有必要用多种方式来理解生活,这就要求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生活化。

  当然,谁也不能预见下一代人将会使自己采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并证明其合理性,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艺术从存在以来一直在给我们那种有关我们自己的意识,自从印象主义艺术家为我们挖掘了清澈的感情之泉以后,情况就更是如此,它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们,一切艺术都给人以安慰,而伟大的艺术给人的安慰更是无穷无尽,艺术在未来将以何种形式出现是谁也无法预言的,但没有哪个健全的社会会希望自己的存在可以不需要艺术。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985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