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南涧“跳菜”是无量山、哀牢山一带的彝族举行婚丧等活动时必不可少的风俗习惯,是该地区农村“办宴席”上菜时,为敬重宾客而跳的一种兼具杂技和舞蹈的艺术形式,不仅幽默诙谐,而且技艺难度很高。
一、南涧跳菜艺术的渊源及表现形式
南涧跳菜艺术是源于母系社会时期的一种风俗习惯。它表示彝族人敬天地、神灵、始祖的崇拜,是对大自然赋予的茶、酒、菜肴的感恩,更表示对宾客的尊重。逢喜事以“跳菜”助兴,遇丧事以“跳菜”化悲。“跳菜”把彝族人豪迈爽快、坚毅刚强的民族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跳菜艺术表演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冲动和人格的升华。
彝家人办客事时,餐桌迎厨两面摆开,中间留路,宾客三方围坐。碗筷摆毕,三声锣响之后大号、唢呐齐鸣,跳菜开始,跳菜大师从厨房里跳出,一人在前引舞护菜,一人在后面托盘,盘里装满八碗菜肴,在忽高忽低的音乐声中,一摇一晃踏着音乐的节拍缓缓入场。两人一边跳着舞步,一边做着各种怪相,其动作幽默滑稽,舞姿轻快优美。紧接着,其他跳菜者陆续登场,姿态各异,有用头顶、手托、臂抬,有一人骑在一人肩上,下方两手托菜盘,上方吹奏金唢呐,头顶大菜盘,伴随着激越的唢呐声,时而“苍蝇搓脚”、时而“喜鹊蹲窝”、时而“金鹿望月”、时而“鸳鸯伸腿”、时而“公羊打架”、时而“金鸡独立”、时而“鹤立松尖”、时而“狂猴寻亲”,刚劲有力,不断把装满菜肴的托盘舞弄得花样翻新,令人目不暇接。客人们生怕掉下一碗菜来,而跳菜者却从容自如,随着舞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始,把菜稳稳当当摆在桌上。
二、南涧跳菜艺术的丰富文化内涵
(一)跳菜与生产
彝族先民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他们时刻要为自己的生命财产担忧,他们不仅需要解决吃饮问题,同时还要时时担忧被生活在山中的猛兽所侵袭,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他们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吃饮问题。人类要生活,必须解决的就是吃、穿、住等问题。然而在原始森林中猛兽时常出没,人类最为迫切的问题就是征服自然,这种情况下,人就需要强健的体魄改造自然,从自然中获得自己的物质需要。在获取物质资料的过程中,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集体围猎。当他们对猛兽围攻时,每个人都要尽最大的能力。他们还需要为自己营造居住场所,光凭个人的能力是无法实现的,他们只有共同协作,才能解决生存问题。
生产发展为“跳菜”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起初,原始彝民所进行的生产仅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但是,随着生产的推进,生产活动并不再只是为了生活,已经有了娱乐的倾向,于是,一种原始的生存方式成为了艺术。他们把过去围追野兽建设居所时的仪式改造成为一种娱乐方式――“跳菜”。 “跳菜”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而经济的发展对跳菜艺术的形成也起了很大作用。
(二)“跳菜”与仪礼
“跳菜”也是彝族人的一种仪礼,是敬重宾客的一种礼节性舞蹈。由于这种舞蹈可以在不同的场合跳,故其形式也多种多样,无论是结婚庆典、新房落成,还是办理丧事,在接待客人的宴会都会将餐桌摆成两排,“跳菜”者从中间托着盘子,摆着各种各样的造型边跳边上菜。这种礼仪形式就是对宾客的欢迎。在开饭前的时间里,“跳菜”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从历史来看,由于彝族长期居住在大山上,环境非常恶劣,这种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只有通过与周围的人合作才能够继续生存。这就造成彝族人特别重视部分之间的感情联系,这种感情联络不仅存在于外部部族之中,而且普遍存在于内部。保持联络不仅仅是和平的需要,而且对于婚姻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既然交往这么重要,那么主人自然会在宴席间设置各种文艺活动,以取得对方的好感和信任。从而促进相互间的交往,以便以后的分工与合作更加完善。
(三)“跳菜”与饮食
“跳菜”是南涧彝族举行婚丧宴席不可缺少的一项隆重仪式,也是彝族人一种粗犷、原始的饮食文化。
“彝族人一般住在山区,由于山高气候寒冷,农作物以耐寒的荞子、包谷、燕麦为主,这些食物成为山区彝民的主食”,生活水平相对较低,而办理婚丧宴席时他们能吃上一些平时很难吃到的食物,每当这种时候他们就会有一种愉悦感,一种自己的劳动得到回报的成就感。“跳菜”实际上体现着彝族人民的优良传统,说明他们对饮食的尊重。“跳菜”过程融合了他们的劳动过程,所以,在进食前,首先要重温劳动过程的艰辛,以表现他们的不忘本。
当人们的基本需要得以满足时,他们会去寻找更高层次的需要,于是,这种作为庆祝温饱的活动仪式渐渐地发展成为今天的“跳菜”艺术。
(四)“跳菜”与崇拜
彝族古代以龙,虎为图腾。在他们的眼中,龙虎是不可侵犯的,他们把自己看作是龙虎的后代,自称为“龙族”或“虎族”。彝族的首领以披虎皮象征虎族。直到今天,南涧彝族“跳菜”时依然穿着羊皮和虎皮短裤。有记载“罗罗”即指虎。“罗罗――云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化为虎。” 彝族“跳菜”时的动作实际是对动物的模仿,所以,每在进食前,他们都要以“跳菜”的方式对祖先进行祭拜,以求祖先保佑自己丰衣足食。
彝族人如此崇拜虎以至把虎当作祖先供奉,这还与他们的某些神话传说有关。“据流传于楚雄地区的彝族史诗《梅葛》记述,在天地间什么也没有的时候,是神把虎的尸体分解,以虎的左眼作太阳,右眼作月亮,牙齿作星星,油脂作彩云,内脏作大海,血为海水,肠为江河,毛为林木,身上的虱子变成猪,羊,牛虎的尸体演变成万物”。因此,彝族人在丰收之际,把对大自然的崇拜转化为对虎的崇拜。每当昏丧时,彝民们能吃上平时很难吃到的食物,而这些食物都是他们在大自然中劳动所获得的。在他们心目中,大自然的一切不过是祖先的化身,所以,在进食前,他们必须对给予他们美好生活的祖先进行祭拜。祭拜过程中的动作经过长期演化,渐渐地成为一种文化艺术,人们也才有幸欣赏到今天的“跳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9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