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

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电影从无声走向有声后,影片音乐就成为电影重要的素材之一。在世界电影史上有许多有声电影,其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有与情节相配合的影片配乐,譬如《泰坦尼克号》中伴随全片且家喻户晓的影片主题曲《我心永恒》,其丝丝入扣的弦乐就带人们走进了那个唯美的爱情画面;再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电影《骆驼祥子》,其配乐就带有丰富的民族性,充分体现了祥子的拉车生活与爱情生活,也成为电影配乐中的经典。所以说,电影音乐必须在影片或戏剧所设定的故事情节中才能够渗透进观众的心灵,同时帮助影片故事更好展示其自身,配乐也更完美成为促进影片发展的自足整体,在这个过程中,电影配乐一定是和电影情节互相配合的,即专业影评人所谓的“互解”。

  一、电影歌曲与电影故事的关系

  (一)传统的认识

  我们常说,一部好电影,其成功的原因不仅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和表演,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个感人的电影音乐和及时安配。电影音乐作为电影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形成一部电影的艺术风格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体现了时代的特点、民族内涵和电影地域风格,更能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渲染气氛、烘托意境、暗示情节、增强电影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谈及电影配乐或电影歌曲与电影本身的关系,之前的许多研究者一般会保持一种“故事中心论”或者“影片中心论”,电影配乐(包括片头曲和片尾曲)只是帮助展示故事的工具,或者说是电影的第二元素,在这种观点的支配下,许多乐评人都得出了电影配乐可以帮助推动故事的进展、帮助展示故事的精神内核、帮助演员的表演、帮助观众理解故事一类的结论。

  (二) 音画互解

  然而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忽视电影配乐可以脱离故事存在成为一个自足个体的问题,因为许多歌曲在脱离影片本身或者故事演奏时具有带领听众走回故事的能力,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为例,主题曲《那些年》一响起,观众便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影片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所以笔者认为电影配乐也具有对电影故事的反作用力,即音画互解的关系。

  一般来说,电影中的音画组合有两种主要的基本模式:音画合一和音画对位。

  1.音画合一

  音画合一就是指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声画合一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画面中出现的人和物就是声音的发声体,比如电影中演员说台词,声音就是他嘴里说出的语言;另一种是声音具体阐释画面中的事物和情境,比如画面中出现一幢高楼,而声音就具体说明这幢楼的情况。这种声画组合方式可以增加电影的真实感和可信度,具有鲜明的纪实功能,在纪录片中常常使用,在剧情片中,这种声画组合方式则主要用于表现情节的推进以及基本人物、场景的介绍和展示。

  2.音画对位

  这是指画面与声音各有自己的内容并列推进发展。它们按照各自不同的逻辑、规律表达不同的内容,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即超越单纯的画面或声音所能表达的内容和意义。比如影片中画面展示的是古战场的场景,而声音却是金戈铁马的战争音响,这二者的结合就把现代性的时空(画面)和古代性的时空(声音)交错杂糅在一起,营造了一种怀古凭吊的氛围和情绪。

  二、举例分析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

  中国电影的歌曲一般具有以下这些共同的特征:首先是民族性,即选用民族的乐器,如二胡、扬琴、长笛等,来演奏出富有民夫风情的弦乐或管乐,多采用古时就已发达的五音调;第二是婉转型,典型的中国电影配乐少有那种欧美枪战片的激昂或者奔放,即使有,也只是配合剧情典型的一带而过,大多都是用音乐倾诉出电影剧情所要表达的人世沧桑或婉转悠扬等;最后一个特点是中西结合,这在现代的电影中已经越来越多体现出来,而且不仅华语电影如此,世界电影的配乐都越来越注重与其他国家音乐的融合。

  为了说明中国电影的艺术特征,笔者此处主要分析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国产影片,分别是1982年制作的《骆驼祥子》和2006年上映的《夜宴》,分析这两部跨时代的影片,进而强化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

  (一)《骆驼祥子》的电影歌曲

  祥子是一个当时普通劳动者、普通车夫的代表,任劳任怨、善良朴实、纯洁敦厚、独立自主等劳动人民的积极品质都在他身上有了很深刻的体现,他有一个简单而遥远的梦想,那就是能通过自己的独立劳动买下一辆车,自己做自己的老板而不是拉车给人交租,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甚至显得卑微的梦想却在那个社会无法实现。老舍和导演都从这样一个立场出发,从那个把人变成野兽的旧社会出发,怀着对普通大众的同情和关切完成了这个伟大的剧作。作为读者又是音乐创作者的瞿希贤,也受到了剧中那种冲击人性力量的感化,她把这种有力的控诉、深刻的批判和温暖的同情都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使电影音乐富有历史感和现实性,这就是为什么《骆驼祥子》的电影配乐能够有那么穿透人心的力量,能够用音乐展示那个黑暗的社会、屈辱的历史,能够激励人们勿忘历史、珍惜现在并且憧憬未来的原因了。

  (二)《夜宴》的电影歌曲

  电影《夜宴》是冯小刚导演2006年上映的一部作品,讲述了我国五代十国时期一场宫廷的乱斗。电影中的配乐引起了当时和现在的影评人极大的兴趣,其中的《越人歌》更是成为被人们反复提起的影片插曲。一首《越人歌》从春秋飘来,穿过楚地,在几位主角的场景中不断打转,其几次出现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其中包含着太子无鸾对叔父和新皇的不满,有对青梅竹马的母后婉后的爱恨情仇,还有青女生命终结时的孤苦凄清,可谓帮助影片人物表达了许多重要思想内涵。   影片由美国著名作曲家谭盾作曲。他还邀请了著名钢琴家郎朗作为钢琴独奏者,力荐腾格尔、周迅、张靓颖三位歌手作为电影主题曲、插曲和片尾曲的演唱歌手,电影音乐效果是非常好的。谭盾把西洋管弦乐团和中国民族乐器相结合,尤其是其中钢琴的独奏十分出彩。在许多武打场面中强调中国民族风格的音乐材料的使用,作曲家还使用许多中国民族打击乐器。

  谭盾的电影音乐创作十分重视旋律,提高歌曲的可听度。在配器使用上运用了大乐队和独奏乐器的战术组合,形成类似的“利都奈罗”的音乐风格(即充分的乐队全奏和单纯的乐器独奏段落交替出现,主题几乎相同的乐队全奏反复出现,其中插入各有不同的、辉煌而充满激情的独奏,构成全奏―独奏―全奏―独奏―全奏……(即TSTS…架构)的曲式结构),在和声语汇和作曲技术的现代化中也使用得比较合适。一般来说,整个音乐作品将电影中绝望、孤独、寂寞、可怜和温暖融为一体,痛苦得让人悲戚,寂寞得让人凄凉。

  三、对比分析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

  当然,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并不是仅有如上所列举的一些,它还有一些世界性的跨文化因素,为了说明我国的电影音乐也具有跨文化跨国度的特质,也为了强化中国电影所具有的独特性,在这部分中,笔者将会举出两部国外的电影来说明。分别是1997年上映、2012年转制3D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和2008年上映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一)《泰坦尼克号》的电影歌曲

  《泰坦尼克号》叙述了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1912年发生在巨型游轮泰坦尼克号上的爱情故事,杰克和罗丝的一段悲戚的生死恋。电影中重要的主题音乐就是由席琳?迪翁演唱的《我心永恒》,歌曲娓娓道来,渐入高潮,给观众极强的催泪感,强化了电影中的剧情和两个主人公的爱情带给人的冲击。

  (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电影歌曲

  英国导演丹尼?泊伊尔指导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2008年上映后获得巨大反响。影片通过贾马尔在电视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中的答题为窗口,通过几个题目层层展示了贾马尔、沙里姆和拉提卡三个印度普通青年的生活情感经历,这其中包括孟买的街市、相识的好莱坞明星、孤儿院、宗教冲突中去世的母亲、黑帮生活等诸多层面,就像是展示印度的窗口。最终贾马尔和拉提卡终成眷属,也靠着善良的内心和一丝运气成为幸运者。

  影片中,丹尼?泊伊尔揭露了阴暗情境中人性的挣扎,展现了印度社会的阴暗和残酷的一面,全片中都充满着导演对这些黑暗面的讽刺,然而他并没有停留在这一层面上,影片中还有他温情的流露,包括对底层人士的关注和对各色人等的同情、希望和宽容。电影配乐正配合了导演的这一基本思维,让观众在绝望中触摸希望,在冰冷中感受温暖,不论环境如何,不论处境如何,只要靠着追求执著和内心的善良、纯洁,便可赢取幸福生活,成为精神的百万富翁。

  四、电影歌曲在电影中的作用和独特魅力

  本文中所叙述的两种声画组合方式(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都有特定的受众心理因素,它也表征出声音在影视传播中的魅力所在。

  首先声画合一是将电影画面信息表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更加符合我们对真实世界的理解和感觉。上文已述,我们感知的世界不是单纯的图像,我们看到一个景物的同时,总会听到伴随着的声音。观其形,闻其声,这才是我们感知客观世界的方式。所以声音在电影中发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信息完整。画面虽然有感性、直观的特点,但是它同时也有多义性的特色,我们经常可以找到同样的画面被解读为不同的内涵的案例,所以特定影片中的画面表示什么含义,全凭画外音的解说或者配乐的配合。比如两个人坐在一起聊天,配上低沉的小调管弦乐,就能说是一对坏人在耍阴谋诡计,而配合成大调的钢琴伴奏,则可以理解为两个好朋友在谈心。

  其次,声音可以营造另一个时空,大大扩展人们的认知范围。在电影叙事中,观众常常会感到时空颠倒、交错和重叠,给我们的心理带来极为复杂的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也许并不是同一事物,有的时候听到某种声音,发声体却在视觉以外,有时声源就在眼前而我们往往对它视而不见。这是因为观众的联想和想象是构成电影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声音让人联想起的画面不在眼前而在过去。上文所举的电影主题曲《那些年》便是一例,眼睛虽然看到的是歌手或者舞台,但脑海中浮现的则是由音乐所激发出来的画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7005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