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一、云南民族舞蹈多层面发展的现状
马克思曾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或地区舞蹈艺术的发展总是随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因此,云南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云南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影响云南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其一,云南特有着丰富的舞蹈文化遗产;其二,云南民族舞蹈所走的独特的发展道路;其三,云南各族群众不同时期对舞蹈的不同需求。对于丰富多彩的云南民族舞蹈来讲,一方面为云南民族舞蹈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为云南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发展方向。
在20个世纪中期,云南舞蹈工作者到高山、平坝、峡谷、江畔等地区进行考察。他们在各民族群众中搜集并整理了一批民间舞蹈,将这些传统民族舞蹈先后搬上艺术舞台,用于表现云南各民族群众的心声。像《景颇刀舞》、《孔雀舞》、《阿细跳月》等都是这一时期相继推出的优秀作品。正是这样一些民族舞蹈,让世人认识了云南,认识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了解到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别样风情。虽然云南的民族舞蹈在文革期间随着“样板戏”潮流黯然失色,可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即又重新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20世纪80年代是云南民族舞蹈的大发展时期。历时十年的《民舞集成》不漏一个民族、不漏一个舞种的普查搜集工作,初步地探清了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海洋”的深度和广度,而且为云南传统的民间舞蹈作了图文并茂的保存。正是伴随着《民舞集成》工作的开展,国内也掀起了一股民族风,这又为云南民间舞蹈的复兴,为民间舞蹈的舞台重新展现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在这一时期,有一大批经整理加工的民间舞蹈在艺术舞台上华丽上演。如哈尼族《扭鼓舞》、拉祜族《斑鸠捡谷子》、彝族《铜鼓舞》、佤族《高格龙猛》、傣族《孔雀会》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新作。随着改个开放的全面展开,文化开放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这为扩展云南舞蹈艺术家的艺术视野,拓宽了人们了解云南民族舞蹈的艺术渠道,增强了云南民族舞蹈的影响力,使云南的民族舞蹈艺术得到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感。比如在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上的56个民族的广场民间舞蹈展演,《跳云南》充分展示了云南民族舞蹈艺术的“新、奇、美”;《红土情》展示出特色鲜明的民族情感和时代精神;还有意蕴深厚、形式优美的大型舞剧《阿诗玛》,这无疑是云南民族舞蹈多层面发展的先兆。
可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代舞蹈家和编导者不断挖掘民族民间舞蹈的原生态资源来丰富自己的创作,这是民族舞蹈繁荣、发展、演变的一种趋势。促进了传统民俗性舞蹈向非民俗性舞蹈的演变。从而实现民俗性舞蹈特有的神秘性、神圣性及其人文价值。
二、云南民族舞蹈多层面发展的可行性
云南民族舞蹈资源十分丰富,它是云南各族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形成异彩闪烁的多样性的风格传统。音乐舞蹈在云南各民族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构成著名滇文化的一个光彩夺目的组成部分。云南民族舞蹈按其内容、用途来划分,主要分为自娱性舞蹈、祭祀性舞蹈和劳作性舞蹈三类。(一)娱乐性舞蹈如:傣族的孔雀舞、佤族的“甩发舞”、哈尼族的“扇子舞”、白族的“百鸟朝凤”、藏族的“热巴舞”等。这类舞蹈多在节庆、婚嫁、社交、聚会等场合跳,一般都表达喜乐性感情。(二)祭祀性舞蹈如:纳西族的“丧葬舞”、佤族的“祭木鼓舞”、白族的“绕山灵”等。据不完全统计,云南少数民族祭祀性舞蹈有几百种。(三)劳作性舞蹈如:傣族的耕牛舞,彝族的阿细跳月(按其传说是源于劳动,模仿在刀耕火种的地上被烫得跳的动作)、傈僳族的推磨舞、佤族的“舂米舞”以及许多民族都有的采茶舞、纺织舞等。值得一提的是,云南民族舞蹈艺术,在经历了数代舞蹈艺人的精心继承和发展后,其表现手段日益多样、表现层面也日益宽广,现已呈现繁花似锦的局面。其基本特点是:1.乐舞种类多,诸如铜鼓舞、芦笙舞、羽舞、铃舞、盘舞、徒手舞等,还有多种表演于一体的大型歌舞场面,形式很美。2.这些舞蹈已经远远脱离随意性、即兴性和以自娱为主的原始阶段,形成了具有滇人特色的乐舞制式。3.以滇人为代表的云南民族乐舞,显然继承和发展了楚雄万家坝早期乐舞的传统,并对四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为适应各种商业艺术表演活动的需要,广场集体表演性民族舞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艺术团体经过精心搜集整理,把民间流传的丰富多样的舞蹈搜集起来。舞蹈艺术家运用创新型的舞蹈模式选取与某一民族生活有关的题材,在保持原有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民族本色风貌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创作。如彝族《打歌》、苗族《芦笙舞》、景颇族《刀舞》;以及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中的《跳云南》、普米族舞蹈《蹉搓》等等。此类作品经过改编,内容上突出新颖性,从而极大地增强其艺术性和观赏性。 三、云南民族舞蹈多层面发展的意义
所谓“多层面发展”,泛指多种民族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所呈现出的百花齐放的形势。当我们用20世纪80年代的艺术眼光去重新审视当今云南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时,我们会发现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云南各民族群众对舞蹈的需求已是多元化、多层次的。由于受地理位置和地域环境的影响,至今云南各地区在经济、文化上的发展极不平衡,使得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边远山区之间,人们对舞蹈的需要又是各种各样不尽相同的。在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文化生活呈现出开放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在乡村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因而对舞蹈艺术的要求也开始多色调。但与城市相比,在乡村中,人们对舞蹈的需求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凝固性。人们在对一些新的舞蹈样式表现出兴趣的同时,也并未放弃那些原来就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在他们看来,民间舞蹈与一些利用民间舞素材创作的舞蹈不是一回事了,它们的功用已发生了改变,因为民间舞蹈不是给观众看的,而是调动人们的参与性,让人们自己跳的,但舞台节目却恰恰是给观众看的,因此它不能代替自娱自乐的民间舞蹈。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集聚区,受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那里的人们在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上,仍保留着较多的民俗传统,有些地区仍尚未摆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他们长期生活在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文化氛围中,很少能看到专业艺术团队的演出。民间舞蹈对于他们来说仍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对民间舞蹈怀有浓厚的深情。面对着这样多元化多层次的民族舞蹈艺术需求,唯有民族舞蹈的多层面发展,才能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给人们提供更过的自由选择。为此,我们要从云南的实际现状出发,既要发展面向城市的民族舞蹈,也要发展面向乡村的民族舞蹈。
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其文化的多元性、丰富性是西部地区其他省份无与伦比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之一,保护民族文化资源(生态与人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社会价值。
四、云南民族舞蹈多层面发展的展望
探究云南民族舞蹈艺术“多层面发展”的现状、可行性和意义,固然很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它融入到创作的实际中。对此,笔者认为,对问题的思考如果不贴切或不深透,往往会因此而偏离了实际的重心,实施民族舞蹈多层面的发展,要调整观念,把它作为一个可供参考的坐标来予以纠正。云南民族舞蹈走多层面发展之路,要调整人本观念,树立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创新发展的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繁荣,为中国舞蹈事业的繁荣,为中华民族文艺的发展而努力。
总之,在云南民族舞蹈艺术多层面的发展中,以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创造的主流,力争在每个层面上都推陈出新,多出精品,从中发现不同层面的各自不同的特色,发展每种不同舞蹈层面特殊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用。这既是我国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规律和趋向,也是云南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必然途径。唯有如此,云南的民族舞蹈艺术才能层出不穷,才能实现全面的多层次发展。这也是我们探寻云南民族舞蹈艺术多层面发展的一个归结点。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70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