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艺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它们是互相影响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即当宗教成为支配社会的意识形态时,它对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艺术也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除此之外,人的宗教观念和宗教制度也会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纵观欧洲历史,早期的基督教受到了罗马帝国的严酷镇压,而到君士坦丁大帝时期,基督教从一个历经迫害的宗教开始走上罗马帝国国教的道路。同样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也是变化的。
基督教的历史发展无非是为欧洲美术奠定了基础,它就像艺术道路的开拓者。在长达14个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一直扮演着崇拜的角色,而艺术,就是营造这种崇拜环境的最理想、最现实的工具。要想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就先必须了解基督教艺术的发展之路。
宗教往往需要利用艺术来使人们更好地直观感受宗教的真理。艺术越宗教化,它就越具有艺术性。艺术在宗教中得到更深的基础,宗教就好比是母体,艺术在这种母体中才得以成长。而宗教也离不开艺术,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使宗教成为人类最深的渴望寻求互相寄居的精神归宿。宗教赖以艺术而得以壮大,艺术依靠宗教得以发展,而这两者最终传达的载体是人类。所以要搞清楚基督教美术在中世纪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转变就得从主客观的因素上考察。
首先我们得追溯一下文艺复兴之前的基督教历史。
早期基督教艺术作品涉嫌“偶像崇拜”而不予提倡,甚至加以反对。即使这样,它也没有与艺术绝缘。公元2―4世纪,基督教遭受罗马帝国政府的迫害,教会逼迫转入地下。公元4世纪初,基督教在罗马帝国逐渐取得了合法地位,教会由地下转到地上,为了发展的需要,营造更大更吸引人的崇拜场所,更主要是使更多没有文化的基督信徒在直觉感官上理解在书中无法理解的宗教内容,于是壁画与镶嵌画得到空前的发展。公元325年是基督教跨时代的一年,君士坦丁大帝召开了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一次宗教会议――尼西亚大公会议,基督教从此从一个以下层社会成员为主的宗教开始走上罗马帝国国教的道路。公元8―9世纪是基督教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主要表现在教堂建筑、装饰与圣像镶嵌等方面。这一时期西欧的加洛林文艺复兴成为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
公元14世纪以后,文艺复兴的旋风横扫西欧,艺术家们陆续冲破教会的控制,彻底抛弃了呆板的程式,把审美职能与宗教职能相提并论,甚至放在宗教职能之上,用现实主义的和平、宁静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理性信仰的虔诚。在这场转化中,佛罗伦萨画家马萨乔在乔托开启的现实主义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不但注重透视学、解剖学的原理与色彩的运用,而且强调把宗教题材世俗化。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人更是把文艺复兴推向了极致。
这一时期的转变在绘画上极为突出。中世纪时期,美术的人物就是用象征的手法来表现神秘的属灵世界,不注重(甚至排斥)真实的生活。人物造型一般都是眼大口小,表情严肃或者呆板。人物占据大部分画面,而且有严格的排列次序,最下面是俗人与平信徒,其上是教士,再上是圣徒环绕的天使和“圣家庭”(圣母玛利亚、耶稣和约瑟),最上部是基督(代表上帝)。色彩也划分为固定的象征意义,如金色象征神圣、紫色象征尊贵、白色象征圣洁、绿色规范化的程式当然大大地束缚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影响了艺术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开始了现实主义的探索,他们开始注重宗教题材的世俗化,并开始研究透视学、解剖学的原理,以及色彩的运用。在中世纪时期,美术只宣扬苦难人生,否定对自然的探索,而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已敢于不顾宗教禁律,整夜地解剖尸体,研究人体的构造,探索生命的奥秘,促使被中世纪的伪科学窒息了达千年之久的绘画和雕塑艺术朝着更科学、更生动的方向发展。“尊重自然,又强调艺术的理想化”,这是文艺复兴时期许多杰出的艺术家的主要贡献。15世纪的人文主义艺术家所创造的许多反映人间生活情趣的“宗教”美术品,让人领悟到真正的“天堂”不是在天国,而是在人间。这是一种从禁欲主义里解放出来的进步思想。
从西方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这一段时期中,我们不难看出基督教艺术的发展与转变,而这种转变使得宗教艺术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后期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70112.html下一篇:明清时期的戏曲艺术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