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一、环境艺术的色彩需求
环境艺术被称为是“会说话的眼睛”,它直接体现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活品味。通过关注人的需要,环境艺术可以调节人的心理,安慰人的精神。特定的环境引导着人们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活动范围也在日益扩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多样化也越来越注重,对质量方面多环境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为环境设计提出了更新的方向。例如,环境中的多功能厅和综合性商店等。由于人们在年龄、文化、行为方式和心理境况上存在不同,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功能性和精神性的特征要能够在环境中有很充分的体现。有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在感知外部信息时,来自视觉的占80%,在感知的前20秒内有80%是色彩的成分。因此可以说色彩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是极强的,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色彩可以满足环境艺术中的不同需求,这一点上值得我们在设计中进行深入挖掘。
二、色彩体现在不同社会环境中
色彩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运用到了人们的生活中。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出土的彩陶,其色彩简单、质朴、明快,充分体现了他们那个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封建社会时期有着森严的等级观念,以致于色彩的运用也呈现出等级的性质。同时不同时期的统治阶级根据个人喜好的不同使得每个朝代所注重的正色在风格上也存在差异,这充分体现在服装和建筑中。西周时期,色彩有了正色和非正色之分,从色彩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等级贵贱。朱、青绿、黄、白、黑五色是正色,由统治阶级使用。春秋时期,宫殿建筑柱头、护栏、梁上和墙上的彩绘普遍运用朱红、青、淡绿、黄灰、黑白等色彩。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黑色成为当时的主色。汉代,五行理论盛行,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别用青绿、朱、白、黑、黄作象征。黄色处于五行之中,成为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一统天下的象征色。盛唐时期是人们对色彩的审美情趣变得多样化:服饰色彩以红为主,建筑上流行绿色、青色琉璃瓦,深青泛红的琉璃瓦也开始逐渐使用,多种色彩相融共生。宋代,受儒家和禅宗思想的影响,色彩风格追求清新淡雅。室内和建筑装饰讲究简洁高雅。元代色彩的运用吸收了少数民族的特点,建筑绘画中广泛应用红、黄、蓝、绿等色彩。服饰上盛行青色。清代,盛行油漆彩画而民宅色彩多呈现出材料的原生态。北方以灰色调为主,南方多是青瓦粉墙。
由此可见,色彩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生活,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
三、情感因素在色彩中的体现
我们的世界里充满丰富的色彩,对色彩强烈的好奇心引导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但是仍然无法全面把握色彩。原因就在于,客观性的色彩现象所产生的色彩效果随着人们微妙的感觉变化被人们赋以主观性。性格特征各异的人们使得色彩的性格特征也随之变得多样化。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要接触到各种色彩,会渐渐形成符合自己性格特征的色彩观。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会逐渐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生活方式一样。因此,对色彩的研究重点在于色彩的情感因素。我们可以从色彩中捕捉到一个人的情绪特征,通过色彩的展示我们更易与一个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同样的色彩出现在不同的环境里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红色出现在婚礼上就象征着吉祥如意;出现在战场上就代表流血与牺牲。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色彩的反应,在某一种色彩环境中长期生活会削弱人们的色彩观。生活中,我们应该通过接触不同的色彩去收获不同的情感体验。
四、现代环境艺术与色彩设计
在环境中,色彩可以给人们营造出舒适感,充满情趣、和谐舒适的生存环境得益于对色彩的运用与设计。环境设计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但指建筑设计还包括规划设计以及雕塑、壁画等的设计,其中建筑设计是环境设计的主角。无论是建筑、壁画或是雕塑等的设计都与环境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脱离整体环境的设计都可能导致与环境相悖,甚至是破坏环境的结局。这种情况就是提醒人们在色彩设计中要兼顾对比与统一的关系。风景优美的江南水乡中的典雅精巧源自黑白、动静的对比效果。一个城市的风貌特征、历史内涵、文化内蕴以至城市的精神风貌、居民的质气品位等充分展现在环境艺术中。环境艺术在城市的塑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环境艺术中重视每个色彩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这有助于设计出更加适合现代人品味的舒适环境。重视色彩在环境中的应用是环境艺术的必然之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70130.html下一篇:苏州博物馆艺术语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