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是艺术生产理论的三个环节,二度创作成为连接艺术创作、歌唱主体与欣赏者之间的重要纽带。通过分析做好声乐演唱二度创作的“四要”与“四不要”,提出实现二度创作的主要手法,需要演唱者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不断丰富二度创作技法,为观众诠释出更具艺术内涵的声乐作品。
一、艺术作品的生产过程
马克思在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形态的过程中,提出了艺术生产理论。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1]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深刻揭示出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艺术生产理论中的“艺术创作”环节指的就是一度创作。对于歌曲来说,一度创作是曲作者通过丰富的生活生产体验产生乐思,形成歌曲创作的灵感,最终谱写成歌曲。与艺术生产理论中的“艺术作品”环节相对应的是二度创作。在原作的基础上,演唱主体通过分析和理解,真实再现曲作者的创作思想,再加以创造性地延伸,最终通过演唱表达出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二度创作是演唱主体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的过程。艺术生产理论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艺术鉴赏”,则是观众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在这个过程中,观众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身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对于培养健全的审美心理建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而,这一过程又被称为三度创作。艺术教育的意义正是于此。
音乐活动中一度创作是对生活的提炼和概括,二度创作是对一度创作的补充和丰富,三度创作则是将一度创作的结果还原到生活,推动新的一度创作完成。艺术课堂的说、唱、演、奏、舞、画等活动都是在创作中进行。一度创作、二度创作和三度创作三者相互作用、互为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二、做好二度创作的“四要”与“四不要”
声乐演唱中,二度创作是关键一环,通过演唱主体对艺术作品的再次呈现,将词曲作者与表演者、欣赏者在不同时空不同维度紧密连接起来。因而,二度创作需要演唱主体从歌曲的本质内容开始,认真研读,反复揣摩,掌握歌曲的精髓,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声,既有对原唱的形似神似、形神兼备,更贴有自我独特个性的标签。即使是由原词曲作者或原唱者多次演唱同一首歌曲,每次也会有不同的心灵体验。很多歌手都表示,对于同一首作品,每次演唱效果都会不同。因此,做好二度创作对于演唱一首歌曲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了。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二度创作。
做足唱前功课——熟读歌谱的音符、节奏、歌词、表情术语等,为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打好基础。识谱、读谱、背谱是演唱主体必备的基本音乐素养。通过听歌来模仿和学习歌曲是非常有限的。演唱前,需要认真研究歌谱,掌握歌曲的全貌,分析谱中的调性、音符、节奏、段落等基本要素,这样就能在练习前做到胸中有数。接下来,还需要大声朗诵歌词,掌握咬字与吐字的韵律。有的歌谱还会标记音乐表情术语,了解各种常用音乐表情术语,对于准确地唱好歌曲是有很大帮助的。
理解歌曲内涵——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分析歌词情感变化,产生“心灵共鸣”,更加准确、深入地了解歌曲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歌曲的艺术内涵。每一首歌曲的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例如,1999年,贵州某景区发生了缆车坠毁事故。一个名叫潘子灏的孩子的父母在缆车坠落时双手将孩子托起。孩子得救了,而他的父母双双失去了生命。歌手韩红知道这个故事后,非常感动。她领养了这个孩子,并创作演唱了歌曲《天亮了》。这样的歌曲创作故事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演唱主体在熟读歌谱的同时,还要深入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走进歌曲作者的内心,以独创性的行腔形成声情并茂的演唱,触发自身与歌曲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同时也为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做好情感铺垫。
适时调整改进——根据不同演出需求,对歌曲的演绎形式进行适当调整。参加不同的演出,对歌曲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例如,有的节目将独唱改为对唱或重唱,应与合作者设计好分句、声部和表演动作。或者把独唱歌曲与其他歌曲整合为联唱节目,应挑选歌曲的部分进行重点练习,熟悉前后歌曲,做好与其他联唱节目的连接。
三、实现二度创作的主要手法
英国著名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意思是每个人有不同的经历,对事物就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对同一个事物的看法也会各有不同的见解。声乐演唱的理解与表达也是因人而异的。尽管实现二度创作的路径不同,最终判断的标准都是唤醒歌曲新的生命,表演富有感染力和影响力,达到启迪心智的作用。
经过归纳总结,进行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主要有深度情感表达、改变演唱方法、创编歌词陈词、设计曲风节奏这四个手法。各手法之间是相互依存、互为联系,共同作用形成二度创作。
(一)深度情感表达
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内在生命和灵魂,没有审美情感就没有艺术。每首歌曲被赋予的情感是不同的,有表达爱国之情的,有歌颂美好生活的,有描写亲情友情爱情的,也有宣泄内心情绪的,等等。演唱的最高境界是感动观众,但首先要感动演唱者自己。当演唱者完全融入歌曲的意境时,其情绪和声音随着歌曲的变化而跌宕起伏,令观众的情绪也随之起伏,收获了美的体验。因此,演唱种类各异的歌曲,需要演唱主体具备一定的情感阅历,能够与歌曲产生情感上的联觉,真正理解和领会歌曲深含的意蕴[3]。对于相关情感上未曾经历或经历不深的演唱者,需要多阅读文学作品,观看不同门类的艺术表现形式,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运用假想或移情的方法,揣摩歌曲韵味,逐渐走进歌曲的内心。深度情感表达是最为常用的,也是见效明显的二度创作手法。
(二)变化演唱方法
歌曲的演唱方法不再囿于原有的传统唱法。随着现代流行唱法发展,流行唱法又细分为布鲁斯(blues)、摇滚(Rock)、爵士(Jazz)、R&B、Hip-Pop、民谣等多种表现形式。因此,在改变演唱方法方面,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比如平安、黄石磊、黑鸭子组合等,用通俗唱法重新演绎美声、民族唱法的经典歌曲,激发出歌曲新的活力。国内各卫视举办的歌唱选秀类节目中,很多歌手也将传统的流行歌曲改编为布鲁斯、摇滚、爵士等,为歌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创编歌词衬词
一首歌曲往往是因其朗朗上口的旋律而深入人心。在二度创作过程中,借助歌曲原有的曲调,根据演出的需要重新改编歌词或衬词,也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法。创编歌词衬词,既保留原曲的整体风格,又能“接地气儿”,与观众产生近距离的互动。被称为“急智歌王”的台湾流行歌手张帝,常在现场用现有的歌曲即兴填词,创作出符合现场气氛的歌曲。一般来说,选择旋律较为简单的歌曲,适合做歌词衬词的改编。
(四)改变曲风节奏
这一点在本质上是与“改变演唱方法”相通的。为追求炫酷的表现效果,在歌曲中融入更多的音乐元素,或将几种不同风格的歌曲进行整合,在不同歌曲中切换演唱,增强表演的新颖度和演出效果。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视歌曲内容、演出场合、受众群体等因素谨慎使用这种方法。
四、结语
目前,声乐演唱二度创作的实现路径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演唱者作为声乐表演的主体,艺术感知、情感的转化和生成等素质成为制约其艺术表现的重要因素。因而,演唱者在加强声乐表演基本功的同时,还需进一步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丰富二度创作技法,为观众诠释出更具艺术内涵的作品。
作者简介:李玲(1979-),女,山东淄博人,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人文社科部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9033.html上一篇:福柯“疯癫”理论与文化艺术初探
下一篇: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优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