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困境及破解思路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困境及破解思路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目前艺术院校思想政治艺术理论课教学存在着教育定位单一化、教育目的实用化和教育效果表面化的困境。教育困境的改善,需要系统反思课程定位、学情特点、教学环节,进而因势利导,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开展针对性教学,方能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一、当前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教育困境

 

  1.教学实效性偏差导致的教育定位单一化困境。当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表现,有各种不同的理解”[1]。长期以来,知识教育目标被视为教育的重要目标,甚至是首要目标,而价值引导和行为养成目标被视为是附带的、水到渠成的事情。在这一教育模式之下,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的枯燥性,使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自然的排斥,艺术类学生情况更为严峻。无论是思政课教师,还是学生都一度迷失在这个提前设定的教育情境中,受困于教育效果形式化的困境。近年来,学界逐渐形成一定的共识,认为知识授受、价值熏陶、行为导向,都是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应有之义,认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获得还涉及到社会文化的支撑问题。然而,长期的教育惯性仍然普遍顽固存在,这就需要理顺知识教育、价值引导、行为养成等的关系,重点解决思政课的教学认同问题。因为“不同的认同层次具有不同的实效性位阶,其中情感认同是基础,价值认同是目标,行为认同是归宿” [2]。这就需要探求多元化的教育形式,改变以知识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使思政课教学从教育效果形式化的泥沼中脱离出来,进而形成教师爱教、学生爱学的良性互动氛围。

 

  2.艺术功利化倾向引起的教育目的实用化困境。由于国内艺术教育政策的功利性,无论是艺术生的艺考之路,还是艺术院校的育人实践都具有强烈的功利性。从艺术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艺术类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都折射出这一鲜明特点。艺术类学生思想的功利性与其成长成才的经历密切相关,他们当中很多人从小就参加过社会演出活动,过早地接触社会,使得他们在思维意识上受到社会上功利思想的影响,进入大学以后,他们逐渐以功利的视角审视所学的教育内容,重视专业实践,轻视纯说教性、非实用化的课程,成为他们最直接的价值选择,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首当其冲地受到冷遇。当前,在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为教而教、为学而学的状况,仍旧比较突出。教师在教育教学侧重关注教育正当性问题,与学生未来发展结合不足,而学生个性张扬、表现欲强,学习动机实用化,无法形成对教育的有效认同,进而在缺乏信念支撑的情况下,体验不深,不求甚解,学习过程中“表演化”倾向浓厚。艺术类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要么冷淡而漠不关心,只是作为课程而加以应付,合格过关即可;要么为了考试、成绩等功利目的,以“吃快餐”的眼光审视教育,把获得高分的课程成绩视为资历,或者是炫耀的资本;要么对教师的理论教学视为畏途,却积极参与各类感兴趣的课内外实践活动,借机展示自我。这种基于实用化的考量,着眼眼前,不求甚解,更较少把教育提升到升华自身素养的高度,是当前艺术类大学生政治认同或政治信仰危机的重要表现。

 

  3.认知思维性冲突带来的教育效果表面化困境。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建构在逻辑严密的科学思维基础之上的,其教育的过程通常是一个知识和理论架构等话语体系转移的过程。而“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和思维的倾向性,艺术类大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存在着较明显的感性有余、理性不足的二元化特征”[3]。学生更乐意或善于以艺术思维的方式来解读、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艺术思维侧重于情感渗透和形象思维,思维的结果通常不是宏大的理论体系,而是画面感、意象性更强的融通体系。更重要的是,艺术思维具有强烈的人身依附性,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通常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冲突性,直接对艺术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产生影响,但是两者又不是针锋相对、互不兼容的。艺术类学生一般都能掌握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基本方法,但由于学习动机、专业嗜好的倾向性,他们更乐意选择后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等硬件的普及,网络、QQ、微信等软件的日常化,进一步加剧了艺术生的这一特点。其直观的表现是学生群体普遍思维碎片化,对直观性、感性化素材有较强嗜好,侧重关注事物的表象,不求甚解;反之对抽象理论的传授接受度降低,甚而逃避。在实践中,学生表面上都能参与思想政治学习,按部就班地上课、听课、参与课程活动,但基于思维的“有选择”的学习却相应架空了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育人功能,学生分层现象明显,两极化现象严重,已经成为其认知和求知的重大障碍,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知之,却不行之”知行脱节怪圈的深层次原因。

 

  二、艺术院校思政课教育困境的教学反思

 

  由于艺术生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的动力不足、动机功利化及习得思维独特性等原因,造成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出现诸多教育困境。这些教育困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效性,需要结合课程定位、学情特点、教学环节等进行系统反思和改善。基于对问题焦点地解析,我们认为,当前解决教育困境的思路主要有两点:其一,强制反向,在现有教学的基础上,提升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督促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上下功夫,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改进教育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其二,因势利导,了解把握并结合学情特质,升华课程,提升课程自身的吸引力,即强化教学针对性,探索思政课与学生专业,与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相结合的契合点,更新教学理念,选择、重组、升华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的反思与重构。思政课教学要实现何种目标,是知识的传授、价值的熏陶和引领、亦或是行为的塑造?不同的目标设定,会有不同的导向性,同时也标示着对思政课程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层次剖析与定位。当然,这种定位是相对性的,有重点,有侧重,是在全盘考虑基础上的一种综合安排。艺术院校由于学情特点,弱化知识目标,强化价值引导,促成行为养成是改善方向。为此,为完成本目标,一方面要实现思政课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和信仰体系的转化;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体系,并从此出发完善前项任务。对艺术生而言,后者任务更加迫切,因为如果思政课教学所教授的内容,学生不认同、不接受、不实践,教学便没有价值,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理念。为此重新明晰课程定位,重构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事情。

 

  2.对教学对象的把握,是获得教学实效性的基点。对艺术生学情特质的了解和把握,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特征、专业倾向、成才期待等方面的特质,但不限于此。有学者对我国大学生学情状态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我国大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并不十分乐观,大学生的学习观、对课堂教学环境的体验和感知、学习方式和学习收获还存在着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要加强对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因素的研究,如学生的学习信念、学习特点、学习满意度、研讨与研究强度、心理状态等”[4]。可见,对学生学情把握得越透彻,获得学生教学认同的可能性就越高,教学效果就越明显。艺术专业的独特性,促成了艺术生观察世界和解决问题的独特视角,即在专业意识影响下,他们开始尝试用专业的视角来感知外部世界,塑造自我,并进而以专业的视角把握外部世界,实践自我。艺术类专业的功利性和实用化,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认知态度。从艺术生的视角而言,思政课存在着合理性和可行性的问题。学生的知识构成结构,是影响其对思政课接受程度的诱因。一方面,如果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不能产生有效链接,就会使学生在知识授受过程中出现断层现象;另一方面,对学生发展中知识结构的把握程度,特别是对专业特点、认知特点、专业期待等因素的考量,将是针对性教学的前提条件。

 

  3.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教学针对性的主要承载。改善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开展针对性教学的重要载体。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的传授,注重知识间的逻辑结构,注重间接经验的系统化、效率化宣讲。在传统社会中,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但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这一模式的有效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大学生的特殊学情,一贯采取讲授式教学效果通常不佳,目前高校都在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方面做文章,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直观性,从感性到理性的一般认识规律出发,注重感性素材的利用,提倡知识的立体式表达,强调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由此如何把教材内容直观化,成为教学改革的又一重点。当然,直观化教学的弱点也很明显,也就是感性有余、理性不足。虽然可以让学生对所教授内容产生兴趣,然而缺乏系统和整体的理性引导,有可能使思政教学遇到更艰难的发展瓶颈问题,这是改革过程中应当注意到的问题。

 

  当然,以上三个方面,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离开这一点,一切都无从谈起。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任务重,课程重复率高,部分课程理论性、政策性很强。加之长年累月讲授一门课程,周而复始,难免厌倦”[5],从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克服教学倦怠,是解决当前教育困境的基础,也是不容忽视的前提。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困境及破解思路


  三、艺术院校思政课教育困境的改善思路

 

  通过上面的剖析可知,解决当前思政课教育困境的核心是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首要的是对课程定位和教材体系的剖析和重构,对教育对象大学生学情特质的把握,进而才能对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这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1.要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方面做文章,培养可能性。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确定职业目标。职业目标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既非常渴望了解,又存在明显的困惑。对此,思政课以此为切入点,发挥课程优势,帮助学生认知职业,树立职业目标,有助于学生获得教学认同。实践证明,大一学生对于专业的了解和把握,一定程度上来自于思政课课堂。不同专业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就业期待和成才期待,思政课教学可以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道德相联系,结合学生期待就业目标举例示范,分析流程,有助于学生进行职业定位。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产生专业认同、提升专业意识。思政课既有事关个人成长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微观内容,又有事关国家大政方针,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战略的宏观内容。为此,在授课过程中,可选取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或者有影响的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可以使学生明白专业的发展前景和专业的社会价值等,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学好专业产生学习期待,提升专业意识。

 

  2.要在学生知识迁移方面做文章,找寻共同点。寻找相同或相近要素,利于学生产生知识迁移。根据知识迁移的一般规律,两种知识之间的相同点越多,越容易产生知识迁移。思政课要让学生感兴趣,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就要寻找其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或知识结构的相同点,这样才容易获得教学实效。这就要求教师,要侧重选择与学生学情特质相关的教学素材展开教学。在寻找相同或相近要素的基础上,要学会运用迁移原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链条。“普遍迁移也叫非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6]。普遍迁移原理运用得当,将成为沟通思政课和专业课的重要桥梁,并且能各得其所,形成合力。这就需要在思政课的课堂上,多尝试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科学的人生哲理等分析与学生学情特质有关的社会现象或案例,使学生通过感性素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课的思想和价值熏陶,对所学内容产生认同。在此基础上,学生会自觉养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判断新的知识或者所感知的社会现象。

 

  3.要在学生专业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做文章,挖掘资质潜能。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学的思政课,应该区别于高中以前的政治课,应根据一定的规则建构实现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化,并且在此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特质,特别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能力。对于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稍差的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可适当增加直观性教学素材,从学生擅长的形象思维出发,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抽象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从学生学好专业角度,巧妙设计思政课教学内容;从学生专业出发,善于运用头脑风暴法和戈登技术等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这样的尝试,在教学安排上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即提前设计教学任务,安排学生搜集整理直观素材,引导他们从专业或者更广阔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拘泥于直观化的教学内容,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总结、提炼,升华到思政理论的高度,注重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抽象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当然,这需要学校给予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较为宽容的环境,特别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安排上,要赋予教师较多的自主权。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总之,对于教育困境的把握程度,决定着教学的深入程度,也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度。针对教育困境,把握学生理性成长成才的关键,因势利导,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并开展针对性教学,对于提升教学实效性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作者:陈朝勇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 2016年8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906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