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在当下重申与活用的必要性

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在当下重申与活用的必要性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推动艺术走向国际市场,以艺术的方式获取文化认同,俨然已成为一个国家塑造民族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受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我国自身的艺术理论长期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取而代之的是结构主义、符号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等西方理论话语。为此,中国当下艺术学理论专业的建设不仅是一个学科内部的体系问题,更是一个关系我国当下文化事业大发展,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伟大复兴的战略问题。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博大精深、历史悠远,具有强大的阐释力和生命活力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在当下的重申与活用,应当与中国当下的文化发展、艺术创作以及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我国的艺术学理论才能既不失大气开放的国际视野,又不缺自身的民族文化根脉,才能在实现与西方艺术理论的对话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一、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在当下重申与活用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与言说方式。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在当下的重申与活用既是一个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现代价值转化问题,更是一个中国当下艺术创作、艺术发展以及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缺失与重申--中国当下艺术现象的一种症候式反观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当代艺术在大众文化和各种后艺术思潮的影响下,开始进人一个不断嬗变、发展的新境地,更多的艺术家摈弃了对“意”的创作追求,转而迈向了以时尚流行为准则,以娱乐消遣为目的,以市场价值为尺度的“象”的制作。如是,这种以“象”为价值取向的艺术创作不仅遮蔽、消解了艺术的审美性、神圣性,还致使当下艺术创作滋染上了一些不良病症,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中国当下艺术创作出现了某些认识论上的偏差。艺术认识论是一个关涉艺术本质和艺术创作的基本命题。笔者认为艺术是人们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认知世界的产物,这种把握世界、认知世界最基本的特点就在于它是非功利性的、超越性的、付诸生命情感的。但在消费至上并发展成为一种主导性生活方式的当下,艺术已经被市场资本所绑架,逐渐失去自主性,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人们的曰常生活,成为了消费品,(PM8>。艺术家的创作不再是为了揭示客观真理、寻求一般规律和表达生命情感,而变得急功近利,唯利是从。于是,各种艺术策展、艺术拍卖、签名售书、首映礼、娱乐选秀活动铺天盖地,各种网络小说、网络神曲、网络游戏、低俗视频、暴走漫画层出不穷。特别是近年来的电影创作,不少作品“圈钱”的意图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冯小刚拍《私人订制》就坦言自己是为《一九四二》补差价,结果一部翻版《甲方乙方》的续貂之作却获得了7亿多的票房;同样,据制作方透露只花两周时间拍摄的《爸爸去哪儿之大电影》也赚取了1亿多的票房。足见,一旦艺术沦为商品,流通于市场,艺术自身的审美价值必然会遭到遮蔽、扭曲,甚至消解,而艺术的娱乐价值、消费价值则会被无限放大,成为艺术家、艺术市场新的追求目标。


  第二,中国当下艺术表现趋于追求形式上的浮华,缺乏深刻的思想和韵味。在消费社会,艺术作为商品,其交换价值并不等于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还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状况。为了取悦和迎合消费者,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往往不再着力去追求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而是借助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来传递一种思想观念或者自我感受。审视我国近年来的艺术发展趋向,由于受到市场资本和消费观念的影响,艺术和现实都变成了“仿象”,艺术作品中的传统因素越来越少,审美价值被抽空,艺术创作只是为了满足大众的感官刺激与娱乐消费,缺乏深刻的思想和韵味。如郭敬明导演的系列电影《小时代1、2、3》虽然获得了超过13亿的票房收人,但其浮华、时尚、夸张的视觉符号背后仍掩饰不住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缺陷。在电影《小时代1、2、3》中,导演致力于利用浮夸的影像语言来堆砌一个虚拟的“景观世界”,从演员的选用到人物角色的设计与造型,再到道具、场景的运用都极其奢华,赤裸裸地展现了摩登都市人那种恋物的生活价值取向,而在故事叙述和电影艺术性的?表达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硬伤。因此,笔者认为电影《小时代1、2、3》在票房上的成功,一方面证实了当下的电影创作在商业资本和市场法则的导向下越来越趋于市场化、娱乐化;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当下的艺术生产已逐渐沦陷为消费欲望、消费激情的生产。


  第三,中国当下部分艺术家过于注重对名利的追求,导致人格、艺格的缺失。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家的人格和修养决定着艺术作品的生命力。纵观整个人类艺术发展历史,古今中外凡是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他们对自己的艺术理想均有着执着的追求和信念,都保持着高尚的艺术情操和良好的艺术品格。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艺术的商品化不仅改变了艺术创作的价值尺度和表现形式,也改变了艺术家的人格和艺格。不少艺术家在经济利益与社会名誉的诱惑下,开始追名逐利、迎合市场,创作了大量缺乏文化品位与思想内涵的媚俗之作。如邓超主演的《分手大师》为了博得观众的青睐,不惜在剧中搞怪、卖萌,把各种低俗手段毫无遮掩地搬上了银幕。再如最近由歌手王蓉演唱的MV《小鸡小鸡》,不仅歌词低俗,衣着暴露,还充满了性暗示。的确,不管是《小苹果》,还是《小鸡小鸡》等网络神曲,创作者为了追求网络点击率,忽视了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与思想内涵,结果被不少评论者垢病为“贱艺术”、“贱文化”。从这个层面讲,我们认为“贱艺术”、“贱文化”背后更多地是艺术创作者对市场的妥协,是艺术创作者人格、艺格缺失的集中体现。


  由此可见,商品化后的艺术不再为人们提供任何经典的意义和经验,取而代之的是平面感或无深度感。艺术作品中的传统因素越来越少,艺术家的主体地位被市场资本和消费者所取代。但我们更应看到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认知世界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即便是在消费社会,它也分属于商业的和文化的两个领域。所以,如何在艺术的商业和文化两个领域寻求一个艺术创作的平衡点?如何处理好传统艺术理论与现代艺术理论之间的关系?这既是中国当下艺术理论建设所要面临的重点课题,也是中国当下艺术创作和艺术文化发展所要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继承与活用--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元理论价值反思


  艺术学理论升格为一级学科后,国内各艺术院校、综合型大学的艺术学院以及艺术研究所等纷纷忙于“艺术学理论”学科点的申报,为自身的学科建设谋求新的发展机遇。然而我们十分清楚,“艺术学理论”的建设不仅仅只是学科升级、正名那么简单,它还涉及艺术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理论体系的建构等诸多问题。关于艺术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已有不少学者作出较为全面的论述'但目前更为严峻的问题应该是 艺术学理论的体系建构问题。正如金丹元教授所言:“当下中国的艺术学理论在研究话语、范式和体系上还不够成熟,中国艺术学理论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中国艺术学理论的体系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建构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理论体系呢?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继承和活用。


  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文论、诗论、书论、画论、乐论、曲论等方面都有非常经典的理论着作,对中国乃至世界艺术的发展也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然而,新时期以来,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中国自身的艺术理论体系在概念范畴、表达方法、话语规则等方面受到了十分严峻的挑战。随着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日趋频繁,无论是在艺术学的基础理论层面,还是艺术批评层面,我们总是喜欢参照、模仿、照搬西方的艺术理论,甚至常常运用结构主义、符号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艺术理论与西方进行对话。这样的对话不但不公平,而且还会致使我们自身的艺术理论处于一种被冷落、被压制的境地,失去发声的平台,患上了所谓的“失语症”。当然,我们不反对学习、借鉴、吸收西方经典的艺术理论,但我们强调中国艺术理论的建构应该以中国的艺术实践为主体,应该继承和发扬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传统艺术理论。因为任何国家、民族的艺术题材、艺术表现形式、艺术理论等都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历史继承性,然后才是创新性。所以我们在艺术学理论升格为一级学科的语境下来谈论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重申与活用问题,其实质是在为当下艺术学理论的建构寻求一个理论基石和元理论。或许有人认为,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许多新的现代、后现代艺术不断涌现,而这些新的艺术类型、艺术现象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来阐释。但我们知道,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植根于中国五千年丰腴的历史文化之中,不管新的艺术类型在表现形式上如何翻新,表现手法如何多元,仍旧脱离不了中国历史文脉的艺术生命主线。如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情景交融的意象创作方法以及追求气、神、韵、味的意境效果,都可以融人当下艺术理论体系的建构之中,并用其来指引当下各种艺术门类的创作实践。


  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是一种僵死的历史现象,而是当下艺术理论建设的活的源头。即便是在当下艺术类型、艺术形式、艺术传播媒介不断更新的情况下,一旦离开对古代艺术理论的继承与活用,很多艺术现象的解释都将变得苍白无力,很多新类型、新形式的艺术作品都将变得索然寡味。例如随着3D技术崛起,近年来国产3D武侠电影蜂拥而至,不仅有重新翻拍的《龙门飞甲》《苏乞儿》《白蛇传说》《血滴子》《白发魔女传》等作品,还有诸如《太极》《四大名捕》《狄仁杰》《冰封侠》等系列作品。几乎所有的武侠电影都寄希望通过3D技术来“借尸还魂”,吸引观众的眼球,然而大部分3D武侠电影却被垢病为平庸之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下的武侠电影过分依赖于3D技术,未能处理好“技”与“道”的关系,而丧失了故事性和文化性的武侠电影,也只不过是徒剩3D技术的躯壳,缺乏内在的艺术生命力。但与此相反的经典武侠电影《英雄》,则不仅注重视觉效果,更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思维精神。在电影《英雄》的创作中,张艺谋深谙“意境”的营造之道,无论是从故事到主题,还是从色彩到音乐,抑或是从场景到人物,都可谓匠心独运。特别是“胡杨林打斗”这场戏,飞雪与如月身穿极夸张的红色戏服,两人在金灿无比、落叶漫天的胡杨林中来回飞舞,整个打斗动作柔美、飘逸,极为巧妙地营造出了空灵、幽远的意境效果。足见,无论是当下艺术理论体系的建构,还是艺术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继承与活用。


  二、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在当下重申与活用的可行性


  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以“天人合一”观为主导精神的追求下,形成了“虚静”“神思”“玄鉴”“气韵”“风骨”“空灵”“境界”“机趣”等艺术范畴体系。它们不仅指引着中国艺术千百年来的创作和发展,更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言行。因而,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在当下的重申与活用,应该处理好传统艺术理论与文化发展、艺术理论体系的建构以及当下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一)把对传统艺术理论的重申与活用同中国当下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的建构结合起来


  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升格,既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来自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的重重困境。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中国艺术学作为学科意义虽然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巳被提出,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艺术学只是文学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所谓的艺术理论也只是作为文艺理论或文艺美学的一个部分而存在,缺乏独立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20世纪以来,由于受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我国的艺术观念、艺术术语、艺术创作方法、艺术批评标准等出现了严重西化的倾向,导致我国的艺术、艺术理论在非常长的时间里呈现为“西来东去”局面'失去了话语的主动权。从现实困境的角度看,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宗旨在于“打通各门艺术之间的壁垒,通过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联,构建涵盖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的宏观理论体系”。然而中国艺术博大精深,分门别类,又都拥有各自独立的艺术理论体系。所以,要以打通各艺术门类之间壁垒的“大艺术”观来建构当下的艺术理论,就必须在梳理传统经典文论、诗论、书论、画论、乐论、曲论的基础之上,融会当下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美术、设计等各艺术门类发生的艺术现象,探寻制约、引发这些艺术现象的普遍规律。为此,中国当下艺术学理论的建构问题,不仅是一个学科的升格、学科点的申报问题,更多的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理论的现代价值转化问题、中西方艺术理论的对话问题。而在中国传统理论的现代价值转化、中西方艺术理论的对话中,笔者认为中国传统理论的现代价值转化是前提,是进行中西方艺术理论对话的资本。因为中国艺术理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文化根脉,中国当下艺术理论的建构必须重视传统艺术理论的元理论功能和阐释价值。只有打通我国传统艺术理论与民族文化的血脉,夯实自身艺术理论的体系和内涵,才能具备同西方艺术理论进行对话的底气,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当下的艺术实践和文化建设。


  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是中国当下艺术理论建构的基石和源头,其内在的丰富性、科学性决定了它本身就是一个自给自足、自我发展的良性体系。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孔孟之道和老庄哲学。先秦儒家倡导美、善合一,强调艺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重视个体与整体,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所以才有孔子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如果说先秦儒家非常注重艺术的社会道德教化功能,那么老庄则是从“道”到“游”,追求道法自然、物我两忘的艺术审美境界。先秦儒家、道家虽未形成比较系统的艺术思想,但却建构了中国哲学和传统艺术理论的根基。先秦之后,随着艺术理论的发展,不仅涌现出了诸如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阮籍的《乐论》、谢赫的《古画品录》以及李渔的《闲情偶寄》、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经典着作,还形成了诸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澄怀味象”“气韵生动”“离形得似”等一批富有生命哲思的理论命题和“虚静”“神思”“玄鉴”“气韵”“风骨”“空灵”“境界”“机趣”等一批富有人生情致的理论范畴%这些经典理论着作、理论命题、理论范畴的构建之初虽各有侧重,有的是文论、诗论、乐论、画论,有的甚至是戏剧理论,但它们大都能把人生体悟与艺术的形象、意趣相融会,体现出艺术创作与人生追求相统一、艺术品鉴与人物品格相一致、真善美相贯通的“大艺术”思维和审美情趣。因而,当下艺术学理论的建设必须要在继承、活用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基础上,以“大艺术”的理论观和思维方法,兼容并包、博采众长,从各类具体艺术现象中探寻适合“大艺术”的普遍规律。


  (二)把对传统艺术理论的重申与活用同中国当下的艺术创作结合起来


  由于受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中国当下的艺术观念以及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艺术与现实、艺术和生活、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艺术置身于商品、技术、娱乐这三极之间,艺术家的主体地位被资本、媒介所取代,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变得多元化、碎片化。如是,艺术家变得急功近利,艺术创作变得浮华、空洞,大部分艺术作品缺乏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既无灵动感又无创新性。那么,如何才能创作出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的作品呢?笔者认为,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继承和活用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也是一种非常关键的方法。例如中国的传统艺术理论中的“虚静”“气韵”


  “空灵”等不仅可以为当下的艺术创作提供方法论的指引,还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精神被凝结在艺术作品之中。


  第一,“虚静”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审美精神可以指引我们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虚静”要求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必须保持一种“虚空澄明”的心境,方能进人最佳的创作状态,正所谓是“疏瀹五藏,澡雪精神”。而当下许多艺术家在市场与资本的绑架下,急功近利。他们为了迎合市场、取悦受众,可以创作一些低俗,甚至是恶俗的作品。例如当下的一些所谓的畅销书,为了争夺市场资源,不惜找人代笔,短短几个月可以出版一个系列作品,算得上是“皇皇巨着”。再如近年来的电影市场,一些像《泰囵》《分手大师》《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心花路放》等作品虽然获得了较高的票房,却被垢病为内容低俗、逻辑吊诡的“嘻剧”171。与之相反的是电影《白日焰火》从剧本创作到作品完成,导演花了近8年时间,这种“虚空澄明”的创作精神使得该片一举获得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足见,“虚静”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精神,能让艺术家远离世事纷扰和功利之心,回归到最本真、最自由的创作状态。


  第二,从中国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的发展走向看,“气韵”经历了由气、韵分说到“气韵”并举的变化过程。由于受老庄哲学和禅宗思想的影响,自魏晋南北朝的谢赫提出“气韵”为六法之首后,“气韵”说便逐步占据了中国画学、诗学精神的核心位置。正如徐复观所言:“由气韵生动一语,可以穷中国艺术精神的极谊。,宗白华也认为:“气韵生动,不仅是绘画创作追求的最髙的目标、最高的境界,也是绘画批评的主要标准而邓以蛰则把“气韵”理论推到了另一个髙度:“盖艺术仅有种类之不同,而艺术之理则当一致。此理何为?气韵生动是也。”既然如此,那么如何才能创作“气韵生动”的艺术作品呢?朱志荣教授认为气韵的创构首先要依赖于艺术家的灵感,需要与生俱来的天赋与后天的品格、涵养;其次还需要遵循合理的艺术法则以及对艺术语言的灵活运用。”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可谓大气磅礴,韵味十足。这既与总导演张艺谋本人的艺术素养有关,也是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精心创作的结果。


  第三,“空灵”可谓艺术创作追求的审美极致,是一种虚实有无、飘逸灵动的艺术境界,展现了宇宙的静穆深远和大自然的生机流荡。“空灵”艺术境界的创构,既要求创作者保持自由、超然物外的创作心态,又强调运用简约、淡雅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以达到超逸的艺术效果。如张艺谋在创作电影《归来》时就谈到只想“安安静静地拍一部电影”,“用删繁就简的方式去反映一个大时代的故事”。的确,张艺谋的《归来》一改他以往那种浓墨重彩的艺术处理风格,采用最传统的中国式叙事,运用简约、简洁、简练的表现技法,让有限的银幕空间蕴含着无限的思想意味。在叙事模式上,他对原着内容进行了大量的缩减,追求一种平实的叙事;在影像语言的表达上,他褪去浮华’舍弃绚烂,没有让色彩喧宾夺主,而是应用简练质朴的白描手法,使得整部影片充满了真实感;在演员的表演上,陈道明、巩俐更是举重若轻、点到为止、引而不发,强调通过人物的心理刻画来传递饱满、深层的情感。总之,张艺谋在《归来》中对“留白”“空灵”等传统艺术技法进行了很好的应用,创造出了一种“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的审美意境和诗意效果,而这恰恰又是当下艺术创作所缺失的和需要借鉴的。


  (三)把对传统艺术理论的重申与活用同中国当下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艺术学的升格与中国当下的文化建设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艺术学理论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艺术学理论学科内部的相关范畴,还应对当下文化建设中诸多社会问题展开思考,从整体上把握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顽强的生命力。在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和文化复兴的现实背景下,我们认为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重申与活用至少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


  第一,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不但是我国当下文化事业和艺术学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我国当下文化事业和艺术学理论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当下文化事业的发展,还是艺术学理论的建设,都离不开对我国传统艺术理论的继承与活用;反之,也因我国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艺术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传统艺术理论才能焕发生机。艺术学理论的升格既是我国艺术创作与理论发展的客观结果,亦是我国当下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艺术学理论的建设“不仅要引导人民群众的文化追求,还要引领艺术创作转化为符合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实现艺术作品本身思想品质、艺术品格和观赏品味的有机统一,力求创造出一条全民参与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光辉道路,建设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美好精神家园”。因而,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我们应当继承、吸收那些诸如“虚静”“气韵”“空灵”等优秀的、有生命力的理论,并将其活用于当下的艺术创作和文化建设,使之得到传承和再生。


  第二,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所强调的“天人合一”的和谐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是相一致的,可以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得到传播和发扬。中国的传统艺术理论是一种“和合”文化,特别强调天地万物间的整合关系、辩证关系以及有机性联系。从庄禅艺术到儒道思维,从刘勰的“澡雪精神”到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无不体现了“天人合一”,天、地、人和谐发展的艺术哲学观。可以说,这种以整体性、辩证性、有机性来理解宇宙万物关系的“天人合一”观既是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主导精神,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本质内容和基本特征吒因此,无论是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讲究真善美的统一,还是以和谐化、辩证性的思维方式等,这些经典的传统艺术精神可以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被贯穿到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中,从而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扬。


  第三,对传统艺术理论的重申与活用是创作更多优秀艺术作品,让中国艺术走向世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密切,推动艺术走出去,以艺术的方式赢得文化上的认同,是一个国家塑造国家形象,促进民族文化传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中国艺术的海外交流和文化传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具有持续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太少,艺术传播的方式、方法创意不够,国际艺术作品交流对话的平台不公平等诸多困境D如进人新世纪后,“中国制造”的商业大片开始进军海外市场,电影《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集结号》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大部分作品在海外市场遇冷,像拥有12亿票房的《泰回》在北美点映三天票房仅为3.2万美元(约合19万人民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文化差异性导致的文化折扣现象,另一方面则主要是因为我国电影本身的质量水平较低,缺乏国际竞争力。那么,作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关键之一的电影,该如何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走出去”呢?笔者认为中国电影要“走出去”必须实行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巧妙相结合的策略,要重视作品创作中的中国文化精神,尊重他国观众的审美习惯和思维方式,创作出真正具有“普世价值”的优秀作品。


  三、结语


  艺术学理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学科建设任重道远,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又遭遇着来自学科体系内部的多重困境,其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艺术学理论自身的理论体系,如何处理古今、中西艺术理论之间关系的问题。对于中国艺术学理论而言,就是要从“大艺术”思维的角度,打破各艺术门类之间的壁垒,努力寻求它们之间的相同或相通之处,建构涵盖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的理论体系。不仅如此,当下的艺术学理论建设,还应重视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继承与活用,在古今对话、中西对话的基础之上,重新打通民族文化与艺术精神的血脉,将独具中国文化精神的传统艺术理论与当下的艺术理论建设、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神、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具有生命活力的优秀作品。


  作者简介:周旭,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913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