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论文导读::很引人注目的一类是相似性人物形象。相似性人物形象的形象分析。同中有异。给主要人物创设几种可能的人生、命运和结局。这正是作者悲剧意识的流露。
论文关键词:人物形象,相似性,同中有异,命运,悲剧意识
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之一是成功地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大批生动的不朽的人物形象。其中,很引人注目的一类是相似性人物形象。对于这类人物形象,本文在这里做一些初步的分析探究。下面具体来谈:
一,相似性人物形象的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相似性人物的形象据相似点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1,原初性主、客观条件相似的。可分为两种模式:
⑴ “镜子”式。镜子照物,如实呈现。这类人物关系,就如同照镜子一样,从对方身上可以看见完全一样的自己。出身相似,性格也相似、选择的路也相同。如:贾元春和薛宝钗,赵姨娘和花袭人,王熙凤和贾探春等。以贾元春和薛宝钗为例,他们同是出身很高,非富即贵;品格上同是聪慧贤淑,才华横溢;选择走的路也一样:贾元春“才选凤藻宫”,而当初薛宝钗上京也是为了要参加选妃。如果不是出了些差错,薛几年之后就是另一个“贾妃”。
⑵ “影子”式。影子和主人的关系有两个特点:①影子和主人,一个是真,一个是幻。②影子和主人原本是一模一样的,影子是主人的完全的类仿。但是由于外界的光线不同,影子会被拉长或者缩短,就和主人有了出入,有了不同。这一类人物关系就是如此。如:妙玉和黛玉,甄宝玉和贾宝玉。他们原初性的出身一样同中有异,地位一样,性情也一样。他们也是真与幻的对立。甄宝玉是真,贾宝玉是幻;妙玉是真,林黛玉是幻。为什么说甄宝玉是真贾宝玉是假?这个问题,学界已有定论,在此不复赘述。至于妙玉和黛玉,笔者要说一点个人看法。学界有说法是:妙玉是黛玉的“影子”。非也!相反,黛玉乃是妙玉影子。为何?众所周知,《红楼梦》普遍运用谐音,那么我们来看,黛玉,黛者,贷也;贷者,借也;黛玉者,借玉也!借的哪个玉?妙玉。为什么说是妙玉?《红楼梦》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黛玉自言自由体弱,三岁时来了个癞头和尚要化其出家。妙玉境况也是这样。不同处在于:妙玉父母允其出家带发修行,而黛玉父母未从。其实,当初把黛玉“舍了”就是妙玉,妙玉就是出了家的黛玉。真是情况是:到贾府的黛玉是幻,修行的妙玉才是真身。
2,主观条件相似,但客观条件不同的。即性格相貌都很相似,但是出身、地位,都不相同的。如黛玉和晴雯,宝钗和袭人等。
以林黛玉和晴雯为例来说。有下人和晴雯有隙,在王夫人面前挑唆说,晴雯仗着自己娇俏“有几分像林妹妹的样儿”,通过下人之口说出晴雯和黛玉相像的事实。晴雯和黛玉相像处很多:性格也烈,嘴巴也利,也有才气——黛玉之才在诗书,晴雯之才在针线。“勇晴雯病补孔雀裘”一节,宝玉看他病着不忍让他受累,却也只得由他补去,因为,除了晴雯,“别人也补不得”。若说黛玉是写诗的魁首,那么晴雯就是女红的班头。就连死,两人都是一样的死法:凄凉病死核心期刊。相像至此。写晴雯是为了正衬黛玉。
3,原初性客观条件相似的。即出身相似、地位相似,但是主观条件不同,即性格不同的。如:林黛玉和史湘云,花袭人和晴雯,薛宝钗和夏金桂。这一类的,一般更注重其相异处,而不是其相似处。其实同中有异,他们的相似之处很值得重视,其相异之处就是在相似之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出身,地位,家庭背景都很相似,性格却大相径庭,这是由于其个性朝不同的方向发展所致。其实他们本质上初始是一样的。这可以用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理论来看,她们一个把本我压抑了,以求达到超我;一个是释放本我,不加压制,任性发展。这样导致不同的性格显现是很容易理解的。
这里说的只是一些有代表性的,此外相似的人物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曹雪芹的高明之处在于:在写这些相似性人物的时候,不仅注意描写他们的相似处,更注重写其相异处,同中有异,而且是突出“异”,在不同处大力着笔,突出不同,突出个性。让每一个人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把每一个都写“活”,是独特的“这一个”。读者看了,绝不至混淆,且印象深刻。
二,作者曹雪芹创设这些相似性人物的意图
作者曹雪芹创设这些相似性人物的意图何在,他为什么要创设这么一大批相似性人物形象?
1,完善人物形象。写一个总觉单调,不能尽兴,索性再写几个相似的,一来可以完成一个“类”的支撑,二来可以补充、丰富人物形象,是人物形象更丰满、完善。
2,增强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并寄予作者自己的态度。有相似,才有对比。相似中的对比,比不同类的对比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在对比中,寄予这一类形象更多的象征与蕴涵。也更能突出他的褒贬,表现他的态度。像他创设的这样几组相似性对比形象就显现出他的煞费苦心:甄宝玉—贾宝玉,宝钗—黛玉,袭人麝月—晴雯司棋。这样一组形象,横线前的都是中规中矩的,横线后的都是叛逆的、“不守规矩”的、勇敢的追求自由的。某种程度上说,为了表现后者他创设了前者。
三,相似性人物的创设对《红楼梦》文本的作用
相似性人物的创设对《红楼梦》文本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1,对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完善人物形象;给主要人物形象找到类的支撑;增强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增加人物形象表现的张力和韧度;给主要人物创设几种可能的人生、命运和结局。
2,对情节发展方面:增加了故事情节,并为一些故事提供了线索和串联,推动了主要故事的发展同中有异,丰富了文本。
3,对主题表达方面:同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主题服务。不管是类仿者、被仿者或是互仿者;不管是身在主子阶层的、奴仆阶层的、还是“五行外”的(“槛外人”妙玉等出家者),不管是主观条件相似、客观条件相似、还是主客观条件都相似的;不管是选择了循规蹈矩积极向上的、叛逆不驯消极厌世的、还是“跳出三界外”的,最终殊途同归,通通都不得好下场。死的死,丧的丧,出家的出家,下嫁的下嫁,流落他乡的流落他乡。最后,“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正是作者悲剧意识的流露。
四,相似性人物的创设从文学史研究角度说有何意义
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里创设的相似性人物形象系列有深远的文学史意义:
1,相似性形象的塑造,可以给主要人物创设构造一个“类”的支撑。而且还可补充、丰富人物形象,使之更丰满、完善、立体化。曹雪芹创设的这些相似性人物形象,形象生动,艺术高超,价值不朽。他把文学形象塑造中的对比手法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集大成的表现。
2,在不同的阶层中创设相似性人物,就赋予其更多的深刻含义:相当于把一个人物放到不同的位置上去表现,相当于给一个人物,给他\她另一张脸,另外不同的人生,展现其种种可能的命运。这就增加了人物形象意义的深度和广度。这一点,可谓曹雪芹先生的匠心独运、千古独步。
参考文献:《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07版
下一篇:《宠儿》中的女性哥特_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