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论文导读::这无疑是世间伟大母爱的展现。更感叹生活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母亲的愚昧。最为愚昧的行为莫过于给女儿操办冥婚。
论文关键词:母爱,愚昧,冥婚
王鲁彦是“五四”时期重要的乡土文学作家之一,他富于个性的乡土写实,当时就得到了鲁迅、茅盾等新文学先驱者的肯定,后来也得到文学史家的高度赞扬,被称为“乡土写实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短篇小说《菊英的出嫁》是其文学作品中优秀的一篇。文本中的母亲十年来一直生活在思念中,“这十年中她不知道滴了多少眼泪,瘦了多少肌肉了,为了菊英,为了她的心肝儿。”女儿到了十七八岁的谈婚论嫁的年龄,她又主动张罗女儿的婚事,五六年来她“冒风冒雨,跋山涉水的去东西打听”,为女儿找到了一个好女婿,然后又忙碌地置办嫁妆,热热闹闹地把女儿嫁出去。这无疑是世间伟大母爱的展现,但细细地研读文本,我们不得不在感叹伟大母爱的同时,更感叹生活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母亲的愚昧。
首先,菊英是可爱,乖巧的,她的死亡本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由于母亲对医药知识的偏见和无知最终导致了她的早夭。菊英跟着祖母去吃喜酒,因在外感染风寒冥婚,开始咳嗽,但是母亲并没在意。后来菊英的声音有些哑了,母亲才开始担忧。当母亲发现菊英的喉咙有小小的雪白的点子时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娘不晓得这是什么病,娘只知道喉病是极危险的。”于是,娘喊了一只划船,带她到一个喉科医生那里去看,在医生那里她听到了一个可怕的名字:白喉。并且她听许多人说过,生这病的人一个礼拜就要死的。但是菊英的病情并没有好转,而是情况更加恶化。当有人告诉她西医可以治好这种病,她还是带着菊英来看了。但是娘本身就“不大相信西医”,再加上菊英心里也怕西医,做母亲的一时心软,就依了孩子。最终导致第三天早晨,菊英呼吸困难,出现了可怕的临死前的迹象,菊英娘才把西医请来。但是为时已晚。从文本的叙事可以看出,菊英虽然得的是白喉,但就当时的医疗水平来看,并不是不可治愈的,而是由于菊英娘对西医认识的偏见延误了医治时机,最终葬送了女儿年幼的生命怎么写论文。
其次,最为愚昧的行为莫过于给女儿操办冥婚。在此,冥婚本身就是作者批判的一种风俗暂且不论,我们且说母亲操办冥婚的确是出于对女儿的无限爱意,但也不排除做给外人看的成分。面对长年在外做生意的丈夫,菊英从一降生自然就成为了母亲的精神寄托。在娘的心中,“菊英幼时是何等的好看,何等的聪明”,“她离不开娘,娘也离不开她。”“她是娘的肉,她是娘唯一的心肝儿!”但是这个孩子在八岁的时候早夭,离开娘已经整整十年了,十年来母亲过着日思夜想的生活。文章处处都洋溢着母亲对女儿的无限爱意。但是透过文本,我们又不难发现在母爱背后还有其他的因素,就是完成外人对自己作为好母亲的评价。
当菊英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母亲按照自己的想法觉得她一定非常的寂寞,非常的孤单,该是给她找一个老公的时候了,于是娘按照自己的想法冥婚,终于寻到了一个自己很满意的好女婿。接下来她更是不惜自己平时辛苦攒下的钱给女儿准备嫁妆,准备热热闹闹阔阔绰绰的办婚礼。她“尽她所有的力给菊英预备嫁妆,是她的责任,又是她十分的心愿。哈,这样好的嫁妆,菊英还会不喜欢吗?人家还会不称赞吗?你看,哪一种不完备?哪一种不漂亮?哪一种不值钱?”“看的人多说菊英的娘办得好,称赞她平日能吃苦耐劳。她们又谈到菊英的聪明和新郎生前的漂亮,都说配合的得当。”娘在这场风风光光的冥婚中得到了邻居们的赞赏,至此,菊英娘的母亲形象得到了众人的高度评价。但是菊英娘并没有因为这场热闹的冥婚而得到快乐,而是婚礼后,她陷入了更加悲苦的境地,至少曾经的她可以看见心肝儿的棺材,但是从此以后连棺材她也是永久看不见了。我们无法奢望生活在那个年代的母亲懂得唯物论,懂得人死后皆已化为一缕烟尘,所谓的来世根本不存在。因此就操办冥婚一事而批判菊英娘就显得没有意义。但是这个母亲操办冥婚的目的不纯粹是对女儿的思念,而是完成外界对自己最为母亲角色的最高褒奖,这不禁让我们觉得悲哀。“其实, 只要稍加反省就可知道别人的看法并不能影响我们可以获得的幸福。”①鲁迅在批判国民性的同时也对“看客”心理做了批判,而菊英娘这次却自觉自愿地做了一回“被看者”,这难道不是同“看客”一样同等悲哀的国民性体现吗?
[注释]
①叔本华(德).人性的得失与智慧.华文出版社,2004年,第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