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论文摘要:本文从两首爱情诗歌的创作背景、情感基调及象征手法方面,对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异性诗人所创作的诗歌进行了比较。在欣赏优美感人的文字中彰显的爱情观的同时,本文思考了当今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爱情观,对人们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论文关键词:诗歌,爱情观,背景,象征
爱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致橡树》是女性诗人舒婷的名篇,在《诗刊》(1979)发表后,便以其鲜明的女性意识、崇高的人格精神和对爱情的热烈呼唤,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被多种诗歌选本选入。《WhenYouAreOld》是爱尔兰伟大诗人叶芝(1865-1939)在1892年为爱尔兰独立运动领导人毛特岗写下的,此诗“并不为西方学者看好,可能是因该诗属于老歌新唱。早在1578年,法国七星社龙萨(1524-1585)写过类似题材的十四行诗”。①但1923年叶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该委员在授奖辞中盛赞说:虽然叶芝熟读英国大师的作品,但其诗歌自有崭新之处。这首“旧瓶装新酒”的作品仍然打动了全世界的人们。这两首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在风格、手法、情感基调等方面皆有异同,却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相同的爱情观。
一、创作背景
1、女性意识
《致橡树》的创作缘由按诗人舒婷的说法,是同一位老诗人在鼓浪屿散步时,由老诗人的一段话引起的创作冲动②:
老诗人说起他坎坷又丰富的一生,说他认识那么多女性,却没有一个能使他全心膜拜。有性情温柔的却头脑简单;有聪颖事业心强的却又不修妆饰;就算成绩斐然又外貌出众的,但一开口,却令人恨不得抱头鼠窜,舌端之锋利、言词之辣毒,足以使周围寸草不生。舒婷听了很气愤,但从女性的目光看去,又有哪一个男子是十全十美呢?花和蝶的关系是相悦,木与水的关系是互需,只有一棵树才能感受到另一棵树的体验,感受鸟们、阳光、春雨的给予。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使女性的独立人格被极大的扭曲,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几十年后,也依旧有很大的影响。在诗中,她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系,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给予的互爱原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由此可见,这首诗是一首“女性独立”的颂歌,它植根于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
2、痛苦而执着的灵魂
《Whenyouareold》是爱尔兰伟大诗人在1892年追求爱尔兰独立运动革命家毛德冈所作。1889年23岁的叶芝遇见了美丽的毛德冈(MaudGonne),诗人对她一见钟情:“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③更让叶芝着迷的是,这个女子还是个革命家,在叶芝眼里,她是爱尔兰的圣女贞德,并且“有着朝圣者的灵魂”。尽管这段一直纠结在诗人心中的爱情几经曲折,没有什么结果,但诗人对她的强烈爱慕之情却给诗人带来了真切无穷的灵感,此后诗人创作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诗歌。《Whenyouareold》(1892)就是那些诗歌中非常有名的一首。诗中那深沉的爱,那超凡脱俗的情感,已远远超出了言语所能表达的内容。诗人痛苦而无奈,真切而凄婉,梦幻般地喃喃自语,温暖的炉火似乎告诉世人诗人对爱的坚定与执着。
二、赏析与对比
1、以假设开头,引出诗的主题意象
在《致橡树》中,诗人一开篇便唱道: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诗人以六个比喻直接列出六个否定,不攀援,不做依附品;不索取,不简单地给予;不陪衬,不做装饰品。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诗的前半部的中心落在“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诗上。
“Whenyouareold(当你老了)”是一种对时间的假设,在诗的开头,诗人设想了一个情景:在阴暗的壁炉边,炉火映着已衰老的情人的悲伤的脸,头发花白的情人度着剩余的人生。在那样的时刻,诗人让她取下自己的诗,在那样的时间也许情人就会明白:诗人的爱是真诚、深切。时光在曾经美丽的脸庞上刻下了岁月的沧桑,黯淡的肌肤和幽深的眼神无不表露着时间的影子,然而,时光也验证、创造了爱情。在诗的第二节,诗人引出了自己所爱的是“你那朝圣者的灵魂”,不会随着时间流失而消退,不会因为岁月的沧桑而改变,相反会坚如磐石、历久弥新:
Howmanylovedyourmomentsofgladgrace,多少人爱你优雅欢乐之时,
Andlovedyourbeautywithlovefalseortrue;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Butonemanlovedthepilgrimsoulinyou,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Andlovedthesorrowsofyourchangingface.爱你衰老了的脸庞上的悲伤。
2、运用象征手法,意味深长
象征是指借助某种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与之相近或相似的抽象概念或思想情感。在这两首诗中,均有表现,尤其是《致橡树》。
高大伟岸的“橡树”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挺拔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摒弃了旧式女性纤柔、妩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这既继承了古代描写爱情的文学作品中用“高大”来象征男性,用“花朵”来象征女性这一传统,又创造性的发扬了这一传统,用整体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情观:那就是树与树的比邻并肩。
有着“象征主义巨匠”之称的叶芝认为,象征是“最伟大的力量”(Yeats1980:49),能表达“某种看不见的本质”,是“精神火焰的透明灯罩”。④在《Whenyouareold》一诗中,他用“pilgrimsoul”来指代毛德·冈所追求的民族独立运动事业;用“theglowingbars”来表示自己对待爱情的信念;“uponthemountains”和“amidacrowdofstars”表示爱情并没有烟消云散,销声匿迹,而是在“头顶的山上”,“在一群星星之间”,隐藏了自己,低调而又永恒。
3、情感基调、视角和风格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握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善于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整首诗充满一种自信、力量、积极向上的情感。
叶芝是痛苦而高贵的诗性灵魂的象征,诗最后一节中“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哀婉的气氛蔓延开来,平淡的语调中蕴涵着一种无奈。诗里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甜言蜜语、柔情似水,没有海誓山盟,只是心平气和地描述了情人老了的情景。诗人却用那略带悲哀的语调,诉说着不可挽回的爱情。无人能够理解他心底的悲哀,因为当他的恋人开始明白他的心时,她已经老了,诗人自己也老了。王佐良先生曾评论叶芝初期的诗作风格“朦胧、甜美而略带忧郁,充满了美丽的词藻。”⑤在此诗中,其“朦胧”和“忧郁”可见一斑。
此外,在视角方面,《致橡树》运用第一、二人称,仿佛是在面对面的交流;而《Whenyouareold》较为明显的是第二人称,用“oneman”来指代诗人自己,将款款深情向情人娓娓道来。
4、爱情观上的相同处
对于诗人舒婷,她所认为的“伟大的爱情”植根于平等:“站在一起”,“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红硕的花朵”,“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很明显,这是一种自由平等的爱情观。互相独立、平等,但又心灵相通;相互尊重、荣辱与共,男有阳刚之气、女有阴柔之美,同甘共苦,忠贞不谕,心心相印。“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此句揭示了真爱的内涵,它超越一切外在的、表面的、物质的东西,上升到一种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层面的交流。
在叶芝的诗中,那些庸俗的人们同样爱慕着她,为她的外表,为她的年轻美丽——他们怀着假意,或者怀着真心去爱。但是,诗人的爱不是这样,诗人不仅爱情人欢欣时的甜美容颜,同样爱情人衰老时的悲伤,更爱着情人那朝圣者的灵魂。诗人的爱不会因为爱情的艰辛而有任何的却步,诗人的爱不会因为情人的衰老而有任何的褪色,反而历久弥新,磨难越多爱愈弥笃。诗人的爱也因此有着朝圣者的忠诚和圣洁。
撇开舒婷诗中的女性平等意识不谈,两位诗人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坚贞不移的爱情的向往,认为永恒的爱情与外表、财富、地位这些物质的东西无关,而是取决于其内在的品质与个性,以及理想信念的志同道合。
三、现实的意义
诗歌之所以经典,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们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美好向往。这些美丽的文字成为了文化中的积累和沉淀,给一代代人精神的补给。两位中西方的不同性别的诗人对爱情的感悟理解如此相似,说明了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共同看法。在两位诗人的眼中,真正的爱情是欣赏对方的内在美,包括很多的方面:品格、个性、涵养、理想等等;它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志同道合的见证;真正的爱情或许平凡但绝不庸俗。在当今飞速发展、信息如洪流的社会中,在形形色色的爱情观前,还有多少人留存着最初的真挚?也许重新拾起这些经典的作品,细细品味会让人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自己,认识别人。
参考文献
1 徐晓东.《英文观止》[M].北京:兴国图书出版社2006:337
2 王丽.《新讲台》[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24
3 Yeats,W.B. Autobiographies [C]. london:Macmillan,1955:123
4 Yeats, William Butler. Essays and Interductions [C].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0:116
5 王佐良,霍斯曼·叶芝·艾略特[J].读书,19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