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论文摘要:傩是以驱疫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的古老文化事象。黔北仡佬傩的主要特征有几个方面:一是谱系方面的,属于南方傩中的巴蜀支系,是一种“端公傩”;二是道、儒、释、巫一体的多神崇拜与神巫混杂;三是一种在民间很普遍的民俗事象,或者说是一种很有群众基础的民俗活动;四是娱神娱人,寓教于乐。
论文关键词:黔北仡佬傩,主要特征,解析
仡佬族现有人口四十多万,主要分布在黔北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一带,所以,道真与务川的仡佬傩事活动应该是很典型的仡佬傩文化形式。本文旨在以这一地区的仡佬族傩事活动作为研究的重点,对黔北仡佬傩的主要特征作一些拓展性的解析。
一、黔北仡佬傩的谱系特征
傩是一种古老的精神逐鬼,祈福免灾的文化现象。具体一些说,傩是以驱疫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的古老文化事象。[1]傩文化有一个庞大的谱系,黔北仡佬傩的谱系特征是跟其源流相联系的。
黔北仡佬傩是黔北傩文化带上的一个重要区域。道真、务川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傩堂戏班子较多,好多村寨都有。一个戏班称为一个坛,戏坛成员的发展是按照师承关系进行的,一个法师只要获得封牌(师父正式传度)以后,就可以自行发展成员自成一坛。加入傩坛的成员不受家庭、族亲、贫富的限制,很多傩堂戏班往往是以一个村寨为中心,一个姓氏为主体,或以亲戚为主要成员构成。
黔北仡佬族人的傩事活动一般是愿家(事主、又称为“信人”)请法师——掌坛师(许多地方称“端公”)、然后选择吉日良辰、准备、等,然后才“礼请”神祇、开坛做法事。所以,笔者认为黔北仡佬傩当属南方傩的一种分支样式,与华北东北地区及西北的傩有显著的一些区别,这应该是傩文化在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与不同的地方文化相结合的结果。当然,南方傩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黔北傩与荆楚傩文化虽同属于民间乡傩,可是,荆楚地区的傩事有明显的家族特征,不是师承关系的家族特征,而是傩事活动的家族封闭特征,是家族傩居多;而黔北仡佬傩则很少有甚至就没有家族特征,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傩,并且,也与走村串户的“游傩”相区别。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省份,由于地理方面原因,深受巴蜀文化的影响;由于历史原因,如明洪武时期的“调北征南”和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也受吴越及荆楚文化的影响。对于黔北来说,还有历史建制沿革方面的影响,受巴蜀文化的影响较大。黔北冲傩戏,其实也就应该是巴蜀的“傩願戏”;黔北的阳戏,实际上就是巴蜀“梓潼阳戏”之类。不过,由于黔北农村特有的相对封闭性,其傩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逐渐形成了一些地方文化特征。
黔北仡佬傩文化与省内黔西北、黔南、黔东南、黔中等地的傩文化也有较大的一些区别,但是,与黔东、湘西、巴蜀傩文化则区别不是很大。笔者所看到的傩事活动科仪手抄本,其中有直接的川文化影响的痕迹,也有间接的痕迹。抄本内容中有四川地域文化的内容,语言中也有明显的巴蜀方言味,有明显的巴蜀文化痕迹。笔者所见的一个《黔北阳戏》手抄本(一个从事傩事活动多年的人所回忆记录下来的一本手稿)讲到傩戏的种类时,说黔北傩戏有“私人愿戏”、“靖地戏”、“春台戏”、“梓潼戏”四种。其实,“梓潼戏”应该就是巴蜀梓潼阳戏,这是明显的内容方面的联系。2010年春,笔者考察了道真县的一个傩坛班子在正安县(与道真曾经是一个县,现为道真县邻县)三江村岩上村民组的一次“冲傩”还愿法事,梓潼菩萨就是作为“正神”供奉的,有的人直接就将其称作“还梓潼愿”。另外,语言中的方言现象就更多地说明了川文化对黔北傩文化的影响,以至于有些地方如果不加注解,现在的许多人都读不懂。如把“扛”的意思说成lào(音“老”),住在什么地方叫做“坐”,“没有”叫做“莫得”(音)等等。
从以上情况来看,黔北傩当属于南方傩文化中的巴蜀支系,至少直接的源流可以追溯到巴蜀。
黔北仡佬傩的这一源流谱系特征,可以简称为“端公傩”。端公又称神汉,指从事宗教祭祀活动,甚至施行巫术的人,一般指男性,主司捉鬼。在黔北仡佬族地区,“端公”也被称为“道士”,但与道观里的道士是有区别的,所以,叫“端公”比较确切一些,文化人也把这些“端公”叫做“法师”、“坛师”或“掌坛师”。
二、多神崇拜、神巫混杂
黔北仡佬族民间的信仰是宽容的,这种宽容在实际的宗教精神生活中对各流派道门兼容并包,在经历了长期的冲突与融合后,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道、儒、释一体的多神崇拜、神巫混杂的傩坛宗教信仰。
黔北仡佬傩主要依附于道教,也有佛教的痕迹,其中思想文化观念又随处可见儒学的影子。在道教中,对黔北仡佬傩影响大的主要是天师道为主的正一道,也有清微派(又称“淮南教”);从傩坛法师常用的科仪本来看,其中也有诸如《佛说三会龙华真经》、《大方便佛报恩经》、《佛说高王观忏经》、《佛说山王帝护国救民妙经》等佛教内容,傩戏剧本如《骑龙下海》等,也还是有儒释的痕迹。
道真县民族展览馆中,有许多精美的“神案”(这里指神祇图,是供于案子上的图画),都是法师做法事的时候供奉的神谱,有的“神案”是道家神祗,有的是佛教神祗,有的是民间英雄神祗,有的是几种神祗都有,分好几层。在具体做法事的时候,笔者看到有挂上这些神祗的,也有只挂梓潼、川主、土主、药王的傩事活动。当然,在神坛左侧,一般还供奉着许多面具,包括傩公傩母,秦童、翻坛小三、赵侯、三娘以至于龙王什么的。
从这些情况来看,黔北仡佬傩信仰多神,这些神谱系混杂,互不统辖。
黔北仡佬傩坛众多,他们有的属于佛门,有的属于巫门,更多的还同属于佛、巫或道、巫二门。[2]
傩与巫是分不开的,道真一位张姓法师在回答笔者的提问时,就直言自己是“巫教”。这个“巫教”,在方言里还有别的意思,有多而杂,不是很讲规矩等意旨。笔者理解就是在这个“巫教”里面,包含着道、释、儒等混杂的内容,结构比较随意松散。
黔北仡佬傩中还有许多神秘的巫术内容,浓厚的巫术色彩是黔北仡佬傩事的一大特征。这些巫术内容主要有打卦、师刀令牌的使用、傩技,如煞铧、过刀山火海,上刀梯等等,充满诅咒与暴力胁迫之类的神秘。从文化人类学等视角来看,黔北仡佬傩文化中,祈求比拟巫术、接触驱赶巫术、诅咒灵符巫术及占卜禁忌巫术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多神信仰的特征,应该跟黔北仡佬族人的边远性地缘政治特征和边缘性社会生活境况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边远性逐渐导致社会生活中的边缘性。由于身处边远地区,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就有一些边缘化的社会影响,于是,“山高皇帝远”,绝对的权威感觉不是很强烈,虽然有权威的意识,但是,实际生活中所受到的压迫与控制远远多于中央权威。所以,黔北傩事中礼请神祗时常有这样的内容:
“仙人佛座,玉女衙前;大道三宝高真、玉皇星主、无极雷府、十极高真、满天星斗、河汉群真、二帝双皇、五岳圣帝、三川八庙、血食神祗,下坛会上地傩五猖、祖师祖将、师公师祖、师叔师爷,各司、各部、各殿、各圣前。……恭望圣慈,曲垂洞鉴。伏愿岳府遥闻,鉴纳信人之微忱,恩赐将来之福祉。[3]
“县官不如现管”是当代黔北人也还常说的一句话,在黔北仡佬族人的生活中,与自己的生活很近的权威就是当地的权威。所以,在黔北仡佬傩中,山王是最重要的神之一,是很重要的权威神。
在旧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当老百姓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一辈子要受到好多好多的搓磨,在哪个方面都会有难关,在哪方面都有权威,所以,他们什么神都拜,什么神都不敢怠慢。在他们的神谱系统中,山有山神,水有水神,土有土主,石有灵精,花有花仙,药有药王,简直就是万物有灵。万物有灵其实就是人类早期社会的意识特征之一,在傩文化中也有其影子。
三、民风民俗特征
傩祭是原始巫文化的孑遗,是一种在民间很普遍的民俗事象,或者说是一种很有群众基础的民俗活动。
黔北仡佬傩不只是有多神崇拜加巫术的准宗教特征,实际上还是一种民族风俗习惯,是身处边缘地区山民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自古及今,这些地方的老百姓每遇病痛灾疫,少请医生诊治,惯邀巫觋诉神,请法师送“茅人”消灾。除了治病以外,家有凶事,要请法师“开红山”,以驱邪纳吉;打扫房子要请法师作法,祈保宅吉清净,房主无灾无难,平安无事;壮年夫妻无子,也要请法师“冲傩”,以求生子;老人生日要请法师“冲寿傩”,祈求延寿;孩子少而多病多灾的,12岁前要请法师“打十二太保”、“跳家关”、“保关煞”,以保小孩子过关,易长成人。[4]
黔北仡佬人生活的地方,民间有上庙进香的风俗,赶庙会是常见的民间盛事,在赶庙会进香的时候,人们一般都会在膜拜神灵的同时许下一定的心愿。之后,不管这些心愿能不能实现,都会再跟还愿联系起来。
仡佬傩法事中礼请神祇时有这样的内容:
“兹因信人○年○月○旬中得染○灾星不遂,发心叩许,冲降仙傩(酬恩东皇)良愿一供。自许之后,果蒙清吉,人物咸安,今不负恩,特伸表缴……”[5]
黔北仡佬族人许愿后,日子过得顺利,经济宽余的时候,就会想到“冲傩”还愿;如果日子并不很顺利,也往往会请人做一场傩堂法事,以祈求驱邪纳吉;如果遇上急病、失窃之类凶事,也会请法师“打急救傩”,如此等等。
2009年冬,笔者考察过道真县忠信李家湾一户韩姓人家所做的傩坛法事,起因就是主家男人长期精神不振,其妻又突发疾病失声,遂请法师至家中“打急救傩”。
这样的民俗风情实际上就是仡佬人生活的一种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跟仡佬族人的边远边缘性也是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地处边远山区,也铸成了社会生活的边缘性,经济贫乏,缺医少药,抵抗自然和社会的压力方面也是相当脆弱的。因为生活总得过下去,所以,有什么事情想不通,有什么疾病不能救治,也就只有用傩事活动来求得心灵的安慰也动平衡了。
四、娱神娱人,寓教于乐
黔北仡佬傩文化的主要特征中,最突出的应该就是其娱乐特征。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由于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傩文化的地盘越来越窄,古代驱疠逐疫、祈福纳吉等方面的功能作用越来越被人们忽视。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其娱乐功能作用逐渐凸显出来,成了一个很主要的特征。
黔北傩文化中,傩堂戏是主要内容,相当于是一种民间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傩堂戏的主办方称为“愿家”或“主家”等,其实相当于是在某种规则下作东(出资买单),主办一项公共娱乐活动,以至于周围的乡邻和亲朋好友都赶来观看。
黔北傩堂戏多以娱乐为目的。不管是正傩还是耍傩,是正坛还是耍坛,是阴戏还是阳戏,取材大多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演义。其中的娱乐因子随处可见。比如,一般傩戏最常见的开场白就是:
打动锣鼓请动神,有灵神祗上戏棚;天下神灵都要请,当方里域上戏棚
一开始就有很强的娱乐色彩。天下的神灵都请到“戏棚”来,四乡八里的乡亲朋友们还不来看热闹吗?
笔者所见手抄本《阳戏撒帐造棚》里,有神唱道:
“紧悠悠慢悠悠,走尽江湖百万州,五湖四海都游过,又到此处耍风流;紧喧哗慢喧哗,走尽江湖百万家,五湖四海都游过,又到此处贪玩耍。”
显然,这里是认为神祇也是喜欢娱乐看戏的。接着还有:
“青山绕绕向南开,肩老(黔北仡佬族方言,‘扛’的意思,下同)黄旗绕金街。肩老黄旗游天下,才来此处开戏场。”
这里,没有肃穆的祭祀气氛,倒真的是设棚演戏场合,其娱乐性可见一斑。语言修辞上的反复句式,是民间歌舞常见的风格,也具有很强的娱乐性。
再如手抄本《灵官考土地》中,王灵官叫来当方土地神,说:
在此封你长生土地,你领不领旨?(土地说:)长生土地坐那里(在哪里履行职责)?(王灵官说:)在主人家香龛脚下。(土地说:)那里我也坐过一年,那主人家他要做他妈的黑担酒,(神介:)还是红担酒。(土地说:)好个红担酒,一些母人,(神介:)是女人。(土地:)背些猴子盤的。(神介:)还是孩童。(土地:)来上席坐起,哈哈(哈欠)连天的,她的幺儿要尸尿(撒尿),车转身(转过身)就朝我身上尸尿,我抱住主人家给我提来的酒就喝一顿,现在还在打酒嗝。我不领旨。……
这显然跟《抓壮丁》上的王保长很相似,完全是娱乐性搞笑情节。
许多场合下,掌坛师为了充实活动内容,吸引更多人参加,还经常注入“插戏”,有时还采取诸如打闹歌、扯谎歌、山歌及其他为当地村民所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来扩大影响,从而增添傩堂戏演出中的娱人因素。
黔北傩戏的声腔统称为“傩腔”。演唱时人声帮合,锣鼓伴奏。实际表演中神俗结合,载歌载舞;天上人间,纵横驰骋。表演朴实无华,热情粗犷,兼之台上台下,插科打诨,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些正是黔北仡佬傩文化娱神娱人功能的淋漓表现。
黔北仡佬傩文化中,娱乐是渗透到人们的观念意识中的,即使是神,也有点像“游戏人生”式的生活态度。其实,神的生活态度只是人的生活态度的一种折射,娱神也是娱人,表现了人们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需要。
黔北仡佬傩事活动一般都保存在边远山村。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位置,社会经济、人际互动和知识结构等与发达地区的差异,群众文化娱乐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村民的需要,在农闲之际,傩戏表演艺术在社区人际互动和社会经济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边远山村,每逢举行傩文化活动时,方圆十数里的村民就会相互转告、携幼扶老纷纷来到举行傩事活动的地点,以寻求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满足。从中得到对于枯燥贫乏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调剂。当今世界虽然有了电视、电脑、MP3、MP4等等,但是,在中国,农村广大地区的差别则很大,尤其是在黔北农村,农民文化生活的单调性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即使是城市社区,不同年龄段的人,娱乐爱好的层次也是多种多样的,主流媒体虽然单位众多,队伍庞大,但是,多元文化层次性照顾显然有许多不周之处,所以,古老文化——傩,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显然是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与积极的社会意义。
黔北仡佬傩事活动也不仅只是单纯的娱神娱人,还有寓教于乐的特征。“教”是大教育,是教化。“教”的内容主要有诚信、禁忌、等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许愿还愿,冲傩还愿,这本身就是一种诚信的表现。黔北仡佬傩文化中道德教化的内容是很多很具体的,这在傩坛解结牒中反映得比较全面:
“信人或犯怨天恨地、违君悖亲、呵风骂雨、裸露三光、践踏五谷、秽污水府、烧毁山林、触犯禁忌、兄弟参商、夫妻反目、不敬三宝、破斋犯戒、毒杀鱼虾、毁坏桥木、拦截要路、恚怒师长、欺神灭像、捏讼挑唆、破人婚姻、杀害生灵、侮老欺幼、凌孤逼寡、损人利己、阴恶阳善、谋人财产、杀食牛犬、秽污字纸、见善不为、知过不改、讪谤圣贤、侵凌道德、谩骂愚人、越井越灶、嗜酒悖乱、跳食跳人、悭贪嫉妒之罪”(解结牒)[6]
黔北仡佬傩戏的剧目,各地的情况不一样,但是,许多基本的内容是一致的,都蕴含着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一些道德观和哲理。
黔北仡佬傩有很强的“报恩”意识的教化。冲傩还愿,本身就是一种报恩方式。“发心叩许良愿,今不负恩,特伸表酬……”[7](道真仡佬傩戏牒文词句)这是一种有恩必报的意识教化。禳关牒中还有“上答神恩,下祈祥贶”这样的内容。也是一种报恩求祥的意识。“殃祥有准,乃人所召;神圣无私,惟德是辅。”[8](道真仡佬傩戏牒文词句)这样的思想就是先秦时诗经或散文中常见的思想意识。
黔北仡佬傩文化传承影响和教育方面,也有思想比较深刻的内容,如黔北傩戏《痴痴度愚愚》:愚愚遇上痴痴,痴痴对愚愚传道,授愚愚以修真的各种玄机和秘语。
最后,愚愚大彻大悟,唱道:劝人生,莫把光明戏……进道者,学我装痴愚。……烧丹都是假……总在自身夺造化。
还有较深刻的人生哲学:“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等我回头看,还有跷脚汉。”(手抄科仪本)
黔北仡佬傩戏中有许多历史故事,宣扬的是功名利禄之类的世俗思想意识。如《正神削罪》(手抄本)中的“武戏上将通用诗”:“马背金鞍将挂袍,柳阴树下月儿高。男儿常挂封侯印,临阵回来血染刀。”
傩事活动在文化传承和教育影响方面,有不少的内容是歌颂劳动人民高贵品质的,有启迪人们正确为人处世的,反映了人民大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尤其是人间杰出人物神化后也走进也进了傩坛,大大扩展了傩事活动的内容。演示这些神生前的光辉事迹,既是对神的歌颂酬谢,又有教化人的作用。
傩事活动中的文化传承与教育影响内容还有科学常识性的内容,跟《幼学琼林故事》中的那种语气相似,一句话常识在傩坛也是常见的。如“说吾此状白如银,造纸原来是蔡伦。”“此钱不是非凡钱,昔日邓通会造钱”[9]
黔北仡佬傩文化中的文化传承教育并不是采用简单乏味的“说教”方式,而是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通过傩戏表演和民间艺人的多种多样的表现内容和形式来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边远山村乡民的精神理念。[10]
参考文献
1 庹修明.叩响古代巫风傩俗之门[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7.8
2 冉文玉《冲傩——来自巴渔傩坛的报告》[J].载贵州道真县《芙蓉古度》2000年度第一辑(总第1辑)
10 王义.《浅析贵州社区中的傩文化表演艺术现象》[J].
上一篇:如何鉴赏小说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