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梨花体为什么存在当代诗坛“病态”诗歌的哲学

梨花体为什么存在当代诗坛“病态”诗歌的哲学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论文摘要:封建王朝结束后,诗歌便从文学中心走向边缘。虽然不再处于主流地位,诗歌在当
论文关键词:梨花体,病态社会,非理性主义哲学,生存论,尼采
  一、“梨花体”事件
  随着中国封建体制的崩溃,以诗歌为主流的文学体系也随之崩溃。自1916年胡适、郭沫若等人倡导的新诗运动后,近一个世纪里,诗歌的地位慢慢沉沦。尤其是当下,诗歌已经处于边缘,不再是文学的正宗,也很少有人以写诗为谋生的手段。然而,在21世纪初,却爆发了继新诗运动以来,最大的诗歌事件和文化事件,即“赵丽华诗歌事件”。
  2006年8月,有人以赵丽华名字,建立了一个网站,粘贴了赵丽华的一些短诗,还炮制了仿造她的诗体作的伪诗,配上“鲁迅文学奖评委、国家一级女诗人”的标签,并且以丽华为谐音,创立了“梨花教”派,封其为教主,在三、四天时间,就制造出了“万人齐写梨花体”的壮观场面。
  这次诗歌事件也是网络媒介发达的产物。几万人参与的诗歌运动,在过去的任何时候都难以想象。梨花体诗歌曝光以来,争议不断。不少网友对赵丽华的梨花体诗进行恶搞和批评。韩寒写出博文《现代诗歌和现代诗人怎么还存在》批判现代诗,随后,遭遇现代诗人群起而攻之。这时候,诗歌如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论是知名学者,还是普通的小诗人,不论支持梨花体,还是否定梨花体,诗人们总爱问:“您怎么看待梨花体?”一些老诗人甚至无可奈何的叹息:“不明白梨花体为什么会出现。”
  诗歌的发展路程是曲折的,当一种新的形式出现,常常会受到老一辈诗人的诟责。朦胧诗在当下很受推崇,然而,在朦胧诗繁盛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却备受批评,遭到艾青为主的第一代诗人的反对,甚至遭到国家级刊物和中国作协的“封杀”。当朦胧诗的首创人都被“雪藏”的时候,朦胧诗才受到重视,并获得很高的声誉。朦胧诗存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这一批诗人的退出,就预示着北方诗坛的没落。1983年前后,诗歌的中心转移到南方,在南方兴起了“莽汉主义”“非非主义”“他们”“海上”等诗歌流派,推崇口语写作。莽汉充满野性和酣畅,受80年代改革开放的影响,以“文革中的造反者”的姿态要将西方一切艺术和现代繁华洗劫一空。非非主义消解两千年来“文以载道”的文化禁锢,对诗减去意义,减去语感。“他们”和“海上”将诗歌从“道”转向“人”。描写人在繁华世界里争辩、质疑、荒诞、孤独的心境。
  直到稍晚一些的圆明园诗群的出现,总算唤醒了北方的诗歌,抒发对大都市中的废墟家园的哀怜。然而,北方诗坛却不是一帆风顺的,80年代的最后一年,海子、戈麦自杀,骆一禾病逝;90年代初,顾城、徐迟、昌耀的相继自杀,使北方诗坛陷入一片恐惧和迷茫。90年代,诗坛终于恢复了平静,诗歌创作走向两个极端。一是接受朦胧诗的创作手法,重新拾起第三代诗人过分放逐的诗意,创作符合大众正常心里接受能力的诗歌,如韩东、欧阳江河、西渡、伊沙等。二是放逐80年代诗歌中已经放逐和没有放逐的的东西,彻彻底底地摧毁诗的意义和功能。人们将这一系列的诗歌称为病态诗歌,如废话派、垃圾派、无聊派、下半身等。这些诗歌如其名字,追求诗歌纯口语写作,零度意义,既无朦胧诗派的理性,又无第三代诗人的感性,把对社会生活的废话、垃圾、无聊的态度直接表露出来。
  通常,人们只知道梨花体的存在,不了解其与废话派、垃圾派、无聊派等诗派的实质联系。它们都是当代诗坛争议很大的诗歌流派。人们知道梨花体最多,本文也以梨花体为题,只是因为梨花体形成了一个诗歌运动,在这类诗歌里为人最为了解和关注。
  二、病态社会与历史演变
  “病态”一词,已经不是完全的贬义词,它体现的是一个时代的态度,在20世纪中叶,哲学家就借来这个医学术语,阐述他们的社会理论。病态诗歌的出现与病态社会有极大的关系。德籍作家马尔库塞阐述了产生病态社会的原因。发达的工业社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这个社会将人异化到了极点。社会和人随时都应该是多向度、多方面的,有肯定,也有怀疑的东西。社会各个行业都以效率为第一标准,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为重要目标,以科学技术为达到这两个标准的方式,征服对立面,使社会一体化。整个社会在向标准化协调,人们便产生与现存制度相一致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凡是超越工业社会的观念、欲望、精神都会受到排斥。光与影、声与电等媒介将社会观念植入人的思想意识。不仅是从精神方面,现有社会是由工业和政治掌管着,主人们为了物质欲求,将战争和对自然地破坏强加于普通人头上。人们便在这些压迫无意识地接受了这种系统性的操纵,人的外在和精神都“物化”了,屈从于虚假的幸福意识。而弗洛姆更是将“病态”移植到了人身上。病态社会使人性发生异化,成为病态的人,这是工业社会生产了一切方便于人的物品,有一项重要的产品。“病态”诗歌的命名也许就源于此。
  这种新诗的变异是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产生的。王国维说:“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明清之小说,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彪炳于史册。”诗,多多少少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实践和思想情感。一个时代造就一代诗人,“诗余”“词余”终究成为一代的文学正统。

在20世纪初,尽管有许多遗老的反对,言文合一、白话兴起成为必然的趋势。从新诗的兴起至建国后,中国风雨飘摇的政治现状,使诗歌自觉担当一种社会责任。第一代诗人从战争中走过来,艾青要吟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经历文革的创伤,他们更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反思意识,从民族出发,探求发展行程曲折的原因。而朦胧诗派的诗人大多没有经历过战争,文革期间尚小,不能感受文革的压迫,没有多少历史责任来担当,自然转向对祖国未来和人生未来的关注,如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历史规律的难以超越性,使他们充满迷茫、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
  不同的社会政治时局使人产生不同的心态。第三代诗人与第二代诗人风格迥异,多多少少受到现实的影响。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较大成效,国势比较稳定。有人说,文人便是如此,除非你让他做皇帝,否则他永远不会满足。人是好斗的动物,野蛮方式是战争,文明方式是文斗。乱世出英豪,而在盛世,诗人们的国家观念往往很淡漠,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随之消解,小人物甚至反英雄主义的人物便会走向前台,表现出反崇高的倾向,甚至把国家当作调侃的对象,发现并描写社会及人本身不为人知的劣性便成为文人们的选择。
  文章并不如其人,能说反崇高、反热爱的诗人是反对国家的么?不能。“造反”诗人会为一些国家的人抢夺奥运火炬而拍手叫好吗?会跟着一些外国人嘲笑汶川地震是报应吗?会有把西藏独立出去的心理吗?都不能。废话派鼻祖杨黎把世界写得毫无意义,也能用“废话”式得风格写出地震时自己的心情。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辱,当刺激到民族主义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最为义愤填膺的也许是最能揭露国家丑恶的文人。人们都不缺少爱国主义和民族心理,只是缺少社会和民族主义的刺激。
  梨花体走向公众视野,还源于一种名人效应。因为赵丽华曾经写过好诗,并获得极高的荣誉和地位。她的那些梨花体如果是普通的人写出来,顶多能算游戏。然而在赵丽华及其与她同一战线的诗人们看来,便可曲解出无限诗意。
  三、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
  然而,造成中国新诗变异的,不止于这些外在的力量,更是人们心理受到潜移默化,不自觉地接受一种现代性哲学思辨的结果。在艰苦的抗争年代,诗人们往往意气昂扬,从不怀疑未来生活的美好。当和平的生活真正来临的时候,大多数文人却充满了悲观主义情绪,自己也弄不清到底在怀疑和否定着生活的什么。
  东西方哲学有着共通之处,都是从神本位转移到人本位。这一方面中国比西方转变的时间早得多。孔子两千多年前就篡改神话,教导“未知生,焉知死”,而欧洲在神学思想的统治下,直到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才把握了自我.。正如后现代思想倾向所讲,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叔本华开启了反理性主义的先河,其后,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后现代转向与非理性主义转向一脉相承,把理性主义一步步逼到万劫不复的深渊。至于为何出现反理性,非理性主义和生存论都没有回答,直到20世纪下半叶的后现代主义才对这种转变做出合理的解释,这种哲学的发展进程类似于小说叙事中的倒叙手法。
  福柯在60年代的学术观点,将西方不同时期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知识型,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相似知识型和古典时期的表象知识型,从19世纪至今是根源知识型,人处于表象的前台,世界秩序本身没有规律,知识本身没有确定性,都是人赋予其肯定。知识型的裂变导致“人”的死亡,尼采宣布上帝死了,福柯宣告人也死了,表现是人将不再处于创造的中心地位,不再处于宇宙的中心。
  这一派别先把人从宇宙中心拉出来,尔后把一切在理性主义哲学时代认为是真理的东西挑出来。无论东西方,主流思想都是把世界看成是二元对立的:真理与谬误,理性与感性,本质与现象,生与死,美与丑等。人们都以前者为标准的眼光去看待二元对立,认为前者都是本质的、中心的、本源的,而后者都是非本质的、边缘的、派生的。有意抬高前者的地位,将其上升为社会道德,这种不平等待遇的结果便成为禁锢人们生活与思想的理性。几次社会革命的失败,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事实,甚至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失败等事件,使理性建立起的神圣真理之殿必然坍塌。后现代主义的德里达直接解构了这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使意义有了不确定性,摧毁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叔本华最先举起反对理性主义的旗帜。他认为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的,人最大的恐惧就是对死亡的忧虑,这种恐惧的根源在于意志。人们的生活之所以悲观,是由于人们意志的本质是盲目的欲望和不可遏止的冲动。愿望饱和后,目标便形同虚设,人就是在“欲望——实现——新欲望”中循环往复,实践着人生永不完满的结局。叔本华带着早产的思想去撼动理性主义哲学的基石,在当时是可笑的。然而,欧洲革命失败,人们看到永恒的理性、真理并不能让人真正幸福,对它们的追求是“盲目的理性”。
  美学时时刻刻跟随着哲学的脚步,从苏格拉底起,美学研究的主流就是审美,绝非审丑,丑作为美的对立物运用在文学中来提高美的地位。

理性主义的思辨哲学被推倒在地,理性主义美学也随之崩溃。丑便冠冕堂皇地走进审美领域,而不是作为提高美的衬托物被接纳到艺术中。
  尽管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的教育传授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想,但是,当代人们的行为和言语表现有着深深地非理性印记,以同样的眼光看待二元对立的两个方面,不再将美和理性作为一种真理来追求,在这方面特征最突出的就是垃圾派。
  垃圾派由皮旦创立,后有徐乡愁、管党生、余毒等二十多人的追随。垃圾派有三条原则:第一原则是还原、向下,非灵、非肉;第二原则是离合、反常,无体、无用;第三原则是粗糙、放浪,方死、方生。
  理性主义在各个领域坍塌,以人为本位的观念必然改变,正如福柯所说,人不再处于世界的中心。在技术和思想的双重压迫下,社会和人都异化为病态,这种病态使人像体验物品一样去体验自己和外在世界,感觉不到自己是世界的主宰。人感觉自己丧失了思想和理性,在社会上,不过是等同于一台机床、一辆车或者更为人所嗤的东西。
  徐乡愁将垃圾派的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我不得好死》:
  我永远不得好死
  出门被车子撞
  游泳遭遇海啸
  第一次坐飞机就流行空难
  中了五百万心梗
  抢银行被当场抓获
  我策动诗歌起义
  差点满门抄斩
  我跟警察巷战
  终于暴死在街头
  我的瞳孔渐渐的大起来了
  世界渐渐的小下去了
  没有人来给我收尸
  你们千万不要把我埋了
  最好把我的尸体吊起来
  像死猪一样地吊在
  城门的上空示众
  过路的群众快来看
  背背篓的提篮子的不要挤
  中小学生都来看
  法制教育从娃娃抓起
  朝廷的钦犯们也来看
  看完了也不要收尸
  我还没有死够
  人们一直接受着人是最高等、最智慧的动物,是世界的主宰,人代表着理性和美好的教育。当人努力地生活,但追求不到理性所说的真理后,便发现了人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是多么无能为力。徐乡愁另有《我的垃圾人生》《屎的奉献》《人是造粪的机器》《你们把我干掉算了》《我的良心被狗吃了》等诗歌,仅从题目就表现出对人生价值的否定,生活就是垃圾的倾向。
  垃圾派的思想,把各种世界观融合一起,仿佛它的本源就是捡起西方现代哲学倒掉的各种垃圾。在反崇高、反理性之后,他们也在思考生死存亡。如徐乡愁《我不得好死》《我的良心被狗吃了》,皮旦《解剖课》,余毒的《本人已死,有事烧纸》等诗歌表现出对死亡的无所畏惧,对其持赞赏和调侃的态度,精辟地诠释了垃圾派的第三条原则,方死方生,看淡生死存亡,这充满了存在主义的倾向。
  人们关注近两年韩国艺人频频自杀的新闻,殊不知,中国的20世纪90年代初,文人相继自杀也曾让不少人追问:“生命有何价值?”这一时期,北方诗坛复苏不久,却没有得到社会的支持。诗人们不再为国家受欺凌而愤然,不再为衣食不济而担忧,精神世界因外在物质的充足而变得空虚。柏拉图认为诗歌源于灵感和迷狂,诗人受诗神附体陷入迷狂状态,而迷狂往往使他们的精神陷入混乱,感性压倒理性。他们努力找寻世界的先在本质与真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他们热情地探索理性、崇高;他们祈盼在物欲横流的工业社会中营造诗的原始世界。当理想达不到时,他们唯有以牺牲悲剧成就其崇高和伟大。
  同样的情况下,当代诗人却寻找到了最适合这个社会的表达方式。海德格尔说生活充满了畏和惧,人最大的畏惧就是面对死亡。对死亡的畏惧使人逃避到日常生活中去,越是畏死的人,越是沉沦于日常生活。所以,人必须本真的向死而在,不要等到死亡来临时才思考死亡,要先行到死中去。直面死亡,才能使人从沉沦中醒来,筹划自己的人生。
  垃圾派正是秉承这种思想,摆脱迷狂,以狂热的态度超脱于生死之外。现代诗人的观念是为海子、顾城等诗人、也为自己寻求的一条生路。那个时代的诗人追求崇高、真理,现代诗人的看法是世界没有崇高和真理,不用去努力追求,当然也不用因为达不到目标,失去对生命的眷念。海德格尔“先行到死中去”的观点,两代人以不同的方式去实践了,海子他们认为牺牲的伟大的,最彻底地到死中去就是肉体的消逝,而当代诗人认为生命就是无意义,牺牲更是毫无意义,所以他们的方式是鄙视死亡,用语言来消解对死亡的畏惧。后者无疑是聪明的或者说是狡猾的。
  在垃圾派或相似派别的作家心里,他们宁愿要一个暂时的、可错的生活,也不要一个绝对的,永恒的真理。所谓的真理,是虚幻的,它欺骗着人类向着一个虚无的东西努力并失败,等着下一代人、下下一代人继续徒劳无功。他们不去追求一个信念,人的生活实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真理。古代人没有与电有关的一切东西,对现代人来讲,简直生不如死,难道说古代的人离真理比我们远吗?不是。他们的梦想就止于此,比起现代人天马行空的欲望和幻想,他们比现代人幸福多了。
  四、生存论
  有些现代人实在受累于这种欲望,不再假设和追求世界有先在的本质,要使人拥有最适合现实社会的思想,便要消解思想的确定性、反叛意义的崇高性、否定客观的真理。

叔本华以后,人们不再去思考人的崇高和理性,而转向了对人的生存的思考。
  当代诗坛里,梨花体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实际上,废话派才是这种形式的先驱。废话派就如同他的名称一样,把废话分行,即所谓诗歌。废话派、垃圾派、无聊派等流派的创始人在定名上就否定自身,调侃自己的同时也调侃了世界。莽汉主义、非非主义虽然倡导减去语感、减去诗意,但他们的诗歌不由自主地呈现出意义,如《悬棺》《枭王》《大佛》等有很深的思想意义和很高的文学价值。这种理论在21世纪被极端化了。这时,莽汉、非非倒不能接受自己创造的诗歌理论了。
  牧野是荒诞派的创始人,后来又开创了无聊派。两个派别的诗歌形式一如其名,但他们的理论却体现出哲学的思辨。牧野的《无聊派的宣言》主要说:“无聊,和达达一词一样,并不代表什么意义。但是,作为符号,很不幸,它作为了一个流派的代码:无聊派。”
  无聊派的精神在于对任何自然科学或感性思想都是平等的,并且是无聊的;让无聊以诗文本的形式解释符咒;人并非本人,自然亦非大化本然;任何文本形式的表述都是无聊,所以无聊派没有时间和历史概念,不承担任何社会和历史甚至自身的责任,不仅如此,人的生命也是无聊的。无聊主义者认为,尼采在上世纪宣布上帝死亡是垃圾派奠基,上帝的生存和死亡都是无聊的,只有上帝是唯一的,有权力自杀,而人的自杀是不成立的。假如上帝真的自杀,并且成功自杀,西方文化瞬间获得死亡和尸解。因此说,无聊主义者不信上帝。无聊主义者一再重复,无聊主义提前取消了自己,亦即“我是”或“我在”。如牧野的《诗是什么》:
  
  如果还知道诗是什么
  一定也知道一条狗
  有多少条命,死过多少回
  它有黑色的皮毛
  中午的眼屎
  比春天短一公分的舌头
  它在你面前没有太多的想法
  走走停停,左边,右边
  有时干脆坐在门口
  尾巴掖掖藏藏
  你不可能料到
  它是一条从诗歌丛林逃跑的
  怀着孩子的母狗
  这首诗看似准备写“诗是什么”,可是还没有起题,便风马牛不相及地转换了方向。无聊派诗歌大抵如此,没有系统的文字和语言,没有意义可发掘出时代或历史。老子说:有名,天地之始;无名,万物之母。有生于无,他们在宣扬世界无真理时,实则在追随一种“虚空”的真理,只是跟道家出仕无为,修养身心不同,无聊、垃圾等以超脱意义的入世态度在繁华中隐藏自己全部情感,“明哲保身”,体现出在无聊中的无责任意识。
  在这些诗歌中,废话派产生时间早于梨花体、无聊派等。在理论上,废话派虽然没有像无聊派一样有宣言和倡导,在诗歌形式上二者却是一脉相承的,在消解诗歌意义上,无聊派没有废话派做得彻底。无聊派尚有小部分诗歌有些拗口,废话派更是“白话中的白话”。如废话派代表人物杨黎的《秋风起》:
  哪儿的风
  吹在我
  半裸的身上
  当时是凌晨
  我刚坐在
  电脑前
  想写一首
  关于秋天的诗
  巧啊,我说
  那就这样写好了
  根据这首诗,我们可以在脑海里描绘出一幅图画,一个无聊的人在写一些废话,这些废话使当代人的情感。他也在思考,思考为什么当代人的生存为什么会崇尚废话。在对生存的思考中,海德格尔首先道出了“此在”的个体本质,人的本真存在应面对死亡,而萨特则完善地建立了存在主义理论。
  萨特认为,世界有两种存在,一是自在的存在,即本质先于存在,世界上有一个永恒的真理。一是自为的存在,存在先于本质,本质不是既定的,没有什么现在的本性,人的本质是他自己决定的。
  世界上有本质先于存在的东西,如保暖手套,在被制作出来之前,它的功能已经确定了,人们根据它的这个本质制造出来,使其存在于这个世界。理性主义哲学认为人也如此,人有一个本质,人生下来就要朝它的本质去追求,否则生命无意义。随着先验梦想的失败,社会科技的发展,本质先于存在就不再符合人类你“生”的需求。而存在先于本质,则告诉人们世界没有先验的真理,人最初的本质表现为“无”,人生有无限多样的可能性,而不是普遍的本质,需要由根据自己的意向来设计、选择和塑造自己,成为他愿意的那种人。
  存在先于本质本是要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一片空白,需要你自己的描画,一个人选择什么,它的本质就是什么。废话派、无聊派等没有朝“无”之后的“选择”界定自己的意义,却在生命最初的“生活无意义”就不再前进。生活是无意义的,当代人的笔尖下的诗是“描写主义”,仅仅描写生活无意义的现状,不是为生活创造意义,所以,他们的诗、感情也是无意义的。这也是一种选择,以无意义来填补“无意义”,他们为自己本质的界定就是最初的“无意义”。
  在人性、生活异化和物化的时代,存在主义哲学追求个体自由,揭示了现代人的存在的沉沦和世界的荒谬。牧野在《无聊派宣言》中提到的,都是叔本华及其以后的非理性主义哲学观念和道教的“虚无”观,虽然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却很好地适应了当代很大一部分现代人的生活和思想。
  在这类流派中,还有一类流派没有详细提及,就是以沈浩波为代表的“下半身”写作。

“下半身写作”首先在小说界泛滥,曾经因骂架而红极一时的卫慧、九单便是代表人物,这类小说必然影响诗歌领域。原因之二在于,文学创作受社会生活状况的影响。在抗战年代,诗人思考国家的独立;在贫穷年代,诗人思考国家的富强;在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的时代,诗人们只好“饱暖思淫欲”。若批评家批其“低俗”,定会有人反对他“浅薄”。这类诗歌用弗洛伊德的“性欲说”作为其理论支撑点,用诗歌表达出来,也就成了艺术。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原是性欲与生俱来,人的生命之初已存在,性冲动伴随人的终身。他的性欲说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要释放能量,否则会造成机体的压抑、精神分裂等。我们且不论“下半身”诗歌是释放弗洛伊德所谓的“里比多”,还是故意推崇这种“病态”欣赏,也不去评判“下半身”诗歌是好是坏,即使不登大雅之堂,存在即合理,起着他应有的作用。
  五、理性写作与感性写作
  理性主义哲学重理性,非理性主义哲学重感性,都达到了极端。现代社会人应该怎样对待文学中理性与感性的成分比呢?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提出了两种精神: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日神是美的外观的表征,代表着艺术。人们借助于艺术战胜真理的残忍、丑陋,但美不能赋予人生以终极意义,便要有酒神精神。酒神是情绪放纵的表征,表达着个体生命是稍纵即逝,但生命意志却是不断再生的。
  若说日神精神更多的是理性,那酒神精神就更多感性。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以上提及的诗歌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是放纵个人情绪,不管是垃圾的,还是无聊的,他们不去理会“正统”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诗歌,只在乎自己的创作快感,是没有喝醉的酒神精神。而“下半身”尤为突出地蔑视理性,放纵情欲,近乎迷狂地对人之“祖”的崇拜。
  关于“赵丽华诗歌事件”的论争,是以梨花体的胜利结束,因为所有的诗人,即使反对废话派、垃圾派的“正统”诗人都支持现代诗歌、支持赵丽华。在这次事件中,我觉得两派人马都犯了一个错误。首先是反对派,以韩寒为代表,在反对梨花体的过程中,一竿子打死,将梨花体与现代诗混为一谈,于是写出《现代诗歌和现代诗人怎么还存在》这种过于偏激的文章,自然会引发所有现代诗人的反对。而在支持派中,第三代诗人本是反对这种纯情绪、无意义的写作,现在面临了更大的敌人,要推翻反对派的理论,就得与昔日的敌人统一战线,于是诗界的主流声音便是“支持现代诗”,但反对派是以反对赵丽华为重点的,于是在“支持现代诗”后加上了“支持赵丽华”。
  无论如何,这个社会的主流是理性的。一个感性的社会,虽然放任了人的自由,但会造成社会如酒醉般,必将一败涂地。若要教导人们理性地写诗,首先应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以陌生化的眼光感性地看待世界;然后,应该思考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大众的情感需要什么,即使那是违背你的自然情绪,来理性地写作。
  总之,当代诗坛的“病态”诗歌之所以产生,是社会现状与历史演变的影响,也是当代诗人接受西方哲学观念而思想变化使然。它虽然受到许多人的垢责,但终究表达这一群人对现代社会的态度以及个人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韩秋红、庞力生、王艳华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吴光远、徐万里著,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
3 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洪子诚、刘登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969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