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摘 要:仗义疏财是宋江义士形象的重要基础。宋江仗义疏财救助弱者的个人行 为有救助阎婆、欲将帮扶\"卖汤药\"的王公和送给宋老儿银子三次。但事实上 这些传统所谓的仗义疏财典型义举展示的却是宋江趁人之危霸占民女、仗势欺 人言而无信和冷酷无情伤人不救。宋江的出场词并非作者的\"按语\",而是社会对宋江的赞誉;社会赞誉与其立身行事形成巨大反差,从而让读者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宋江的虚伪与狡诈。
关键词:宋江;形象;仗义疏财;质疑
一直以来宋江被看做是一个义士,仗义疏财就是这一认识的最为重要的基
础。小说第18回宋江一出场,作者就对他仗义疏财的品质作了介绍:"又且于
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
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
贫苦,赒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
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①如此的褒扬渲染于是产生了强烈的导
向作用,加之紧随其后的救助阎婆和王公的疏财义举,就使得宋江富有同情心、
全力救助有难有急的弱者的性格形象清晰、鲜明起来。
宋江仗义疏财救助弱者的个人行为共有三次②:第20回救助阎婆,第21回
欲将帮扶"卖汤药"的王公,第39回送给宋老儿银子。仅仅这三次仗义疏财的
典型义举,就为宋江赢得了六百多年的荣誉。但是如果抛开宋江的出场词客观
地研读,这些所谓的义举表现的其实是宋江的不义。
宋江救助阎婆一节不义有五:一是救助的目的不纯,借机霸占了阎婆惜。宋
江救助阎婆之前"做媒的王婆"跟宋江亲口说明"央及老身做媒" ③,第21回
阎婆惜向宋江提出交还招文袋的三个条件中的第一条就是"你可从今日便将原
典我的文书来还我" ④。此两点说明宋江救助阎婆是以占有阎婆惜为目的,并
且只花了一副棺材和10两银子就轻松地实现了这一目的。这显然是趁人之危、
趁火打劫。二是违背承诺,玩弄阎婆母女。第20回中,前有王婆的"央及老身
做媒",后有王婆与阎婆"他曾有娘子也无"的讨论⑤,可知"宋江初时不肯"
但经过王婆"撮合山的嘴撺掇"后"依允了"的,就是娶阎婆惜为正室夫人。
但是为什么"初时宋江夜夜与婆惜一处歇卧,向后渐渐来得慢了" ⑥?显然是
宋江不肯履行他的承诺明媒正娶,又无法直接面对阎婆惜的催促和质问,竟至
于以"学使枪棒"为借口回避乃至疏远阎婆惜。三是卑鄙叵测,设计摆脱。是
宋江一手导演了阎婆惜与张文远的私情,而并非宋江如何有涵养能容忍。试想
宋江既与张文远是"同房押司"又怎能不知他"飘蓬浮荡"、"风流俊俏"⑦?既
知张文远人品轻浮善于勾引女人又将之带给阎婆惜,宋江的目的就是既要摆脱
阎婆惜又要变被动为主动置对方于不义,以便把花在阎婆惜身上的钱从张文远
那里赚回来--这也正是阎婆惜的痛恨之处。四是心狠手黑,致人死命。整部
《水浒传》宋江只有一次亲手杀人的经历,杀的却是他负心于人的、无辜的阎
婆惜;宋江从没表现过他的无畏或神勇,但杀阎婆惜却杀得够狠,只两刀,"那
颗头伶伶仃仃落在枕头上" ⑧。五是不敢承担,畏罪潜逃。宋江杀惜与武松杀
嫂形成鲜明对照,武松大义凛然敢于担当,而宋江则是自知理短逃之夭夭。宋
江逃跑直接导致无辜的唐牛儿受冤获刑发配,更导致阎婆老无终养。这些难道
是英雄义士所为?救助阎婆母女一节所展示的完全是欺凌弱者的流氓行径。
第21回宋江欲将帮扶王公终究没有帮成,但人们一般认为对这样一个没有
身份地位的人哪怕有个帮扶的想法就已经值得敬佩了,况且宋江要舍的还是一
条金子。其实作者在这里通过宋江的心理描写隐晦地道出了他的不义:"宋江吃
了,蓦然想起道:‘时常吃他的汤药,不曾要我还钱。我旧时曾许他一具棺材,
不曾与得他。想起昨日有那晁盖送来的金子,受了他一条,在招文袋里,何不
就与那老儿做棺材钱,教他欢喜。’" ⑨宋江的不义有三:一是空口许愿,敷衍
欺骗。"我旧时曾许他一具棺材"但是至今"不曾与得他",显然是一个空口愿,
是吃人白食后的诓骗、敷衍。二是倚势欺人,吃人白食。宋江何以能够许一个
空口愿就"时常"吃白食?显然是倚仗了他的押司身份;"教他欢喜"透露出的
是王公不"欢喜",王公敢怒而不敢言。三是假意送金,籍口脱身。宋江时常吃
王公白食应该时时记得许愿一事,怎么会是"蓦然想起"?显然"蓦然想起"
的是自己忘记了"招文袋";所以宋江并非真要舍金子,只不过是吃过白食后的
再一次敷衍、诓骗罢了;况且先说送金子--说了3个句子、69个字的一段话
--再去摸"招文袋",显然不合常理,言不由衷。所以帮扶王公一节也并非"及
时雨"所为,读者看到的是一个仗势欺人、随处蒙骗、随口大话、言而无信的
无赖的行径。
第38、第39回宋江送宋老儿20两银子一段的大意是:宋老儿的女儿宋玉
莲卖唱打断了李逵的话头,李逵怒将宋玉莲打伤,宋江一次送给宋老儿20两银
子。在这一段中,由于李逵只是"把两个指头去那女娘额上一点"⑩宋玉莲就晕
倒了这一情节具有喜剧性的效果,因此宋玉莲的伤情总是会被读者忽视--似
乎伤得很轻,因此宋江开口就给20两银子就显得豪气十足。实则这一段表现的
也是宋江的不义:第一重不义是伤人不救,急于逃脱。李逵伤人后有一句叙述
语言因为位置特别--第38回最末一句--所以常被人忽略:"那酒店主人一
发向前拦住四人,要去经官告理。"⑾忽略了这一句,整段故事的性质就完全不
同了--这是一个打人后的纷争场面:李逵动手打人,伤者倒地不醒,宋江四
人见状逃脱,家属、酒保拦挡不住,"酒店主人"以告官威胁方拦住宋江。宋江
为首的这些英雄好汉无端伤人却不施救,而是急于逃跑。为什么呢?因为宋玉
莲"桃腮似土,檀口无言"⒀,宋江以为出了人命,他害怕惹上人命官司,他不
敢承担。这一场面与宋江杀惜后的逃脱如出一则。第二重不义是奸诈虚伪,急
于摆平。宋江被拦下后跟宋老儿问了一句话:"你姓甚么?那里人家?" ⒁看似
在关心实则是要套取宋老儿的社会关系。当宋江得知宋老儿不是江州人没有社
会关系后,当即许下20两银子,并且摆出一副行善的架势。一个急于逃脱的人
难道会突发善心?宋江内心是在为自己盘算:只要不告官,哪怕多给点银子尽
快摆平更划算。因为告官自己必受牵连,况且已是囚徒身份,那时要付出的恐
怕不止是十倍、百倍。第三重不义是冷酷无情,毫无恻隐之心。宋玉莲"大叫
一声,蓦然倒地
","桃腮似土,檀口无言"说明伤得很重,但是宋江自始至终
没有表现出一点同情和关心。决定20两银子私了后,李逵无耻地反骂宋玉莲"只
指头略擦得一擦,她自倒了,这般鸟女子,恁地娇嫩",宋江、戴宗、张顺 "众
人都笑起来"⒂。更加不堪的是宋江此时居然与张顺争抢起"还钱"买单来,氛
围极不协调,完全视伤痛的宋玉莲而不见,冷酷之至。第四重不义是宋江对李
逵无端伤人既无责罚之意,反行表扬彰显之实。李逵伤人后宋江自觉代替李逵
承担了赔偿责任,不仅如此,作者还用了一个对比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宋江对
李逵的表彰:"宋江先取两锭小银二十两,与了宋老儿","宋江又取出五十两一
锭大银对李逵道:‘兄弟,你将去使用。’"⒃这段故事与小说第二回鲁智深救助
金老儿父女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同样的场合面对同样的弱者,一个是挺身而出
道义相勖,一个却是冷酷无情伤害有加,人格品质天壤之别。
综上所述,宋江典型的所谓救助弱者的疏财之举或为霸占妇女,或为摆平冲
突,或为敷衍诓骗,均为不义之举。如此看来,宋江所行与其出场词便发生了
严重的矛盾。在宋江出场时作者对其品质予以高度评价,其后又让他反其道而
行,难道是作者自相矛盾?
其实早在1950年茅盾先生研究《水浒传》的成就时,就指出《水浒传》塑
造人物的一个原则是用人物的社会行为的描写表现人物--"关于人物的一切
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⒄。茅盾先生以林冲、鲁达、
杨志为例分析说,在人物出场时"除了简短的容貌描写而外,别无一言介绍他
们的身世,自然更无一言叙述他们的品行了;所有他们的身世和品行都是在他
们的后来的行动中逐渐点明,直到他们的主要故事完了的时候,我们这才全部
认清了他们的身世和性格。"相对而言,这种人物塑造方法需要更高的题材驾驭
能力,这种方法要远高于作者先下按语评价为人物定位的方法。在宋江的人物
塑造上作者仍然坚持了"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的原则,宋
江的社会行为、立身行事所表现的才是真实的宋江。值得注意的是,宋江的出
场词并非作者的"按语"而是社会对宋江的赞誉,宋江的社会影响。社会赞誉
在先立身行事于后,"仗义疏财"、"及时雨"的社会赞誉与趁人之危霸占民女、
仗势欺人言而无信、冷酷无情伤人不救的立身行事形成巨大反差,从而让读者
去思考一个如此败德毁行的人何以能够攫取那么高的社会赞誉,让读者更全面、
更深刻地了解宋江,了解他的虚伪与狡诈。
注释:
①《水浒传》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年 205页.
② 个人行为指宋江上梁山之前以个人身份的救助.
③《水浒传》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年 236页.
④ 同上 252页.
⑤⑥ 同上237页.
⑦ 同上238页.
⑧ 同上253页.
⑨ 同上249页.
⑩⑾⒀ 同上476页.
⑿⒁⒂ 同上477页.
⒃ 同上478页.
⒄《茅盾评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 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