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浅析《雷雨》的人道主义

浅析《雷雨》的人道主义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摘 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曹禺的《雷雨》可谓是臻于完美的经典之作。《雷雨》融入了曹禺与众不同的人道主义思想,它把焦点投向\"那些受苦受难,秉性高贵,引起我同情的妇女。\"﹝1﹞本文通过蘩漪形象的再解读,分析曹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平等爱情执着追求的认可,对人的不可征服的尊严的赞美。曹禺选择了蘩漪\"困兽的斗\"的无边的挣扎来\"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2﹞这是曹禺对人的爱﹑怜悯以及恻隐。

关键词:人道主义;曹禺;蘩漪
  曹禺在《雷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难以企及的技巧,比起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独特的人道主义关怀,似乎显得黯淡些许。在现代文学史上,曹禺是一位心思细腻而又悲天悯人的作家。曹禺出生于衰落的如牢笼般的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家庭中妇女的悲惨苦难生活形象深刻地烙印在他的脑海里。"我长在旧家庭,看到过很多不幸的女人。" ﹝3﹞曹禺是一个人道主义作家,他对现实生活中妇女的苦难和所受的压迫是抱怜悯﹑同情的态度的。
一﹑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关注。
   曹禺被人认为是一位"女性化"的剧作家。他所创作的女性形象多不胜数并且深入人心,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成了他剧作的一大亮点,尤其是悲剧女性在其大部分创作中熠熠生辉。刘再复说中国人从来没有经历过做人的时代,只有"稳坐奴隶"的时代和"连奴隶也做不得"的时代。由于父权夫权三纲五常伦理的束缚,妇女基本上被忽略,因而妇女问题在文学中是一直没有得到全面和正面的表现。
  曹禺借《雷雨》拉开了关注千百年来女性悲剧命运的序幕。蘩漪出身于书香门第,受过旧式教育,有良好的修养。年轻的她应该是"热情"的,"明慧"的,有"胆量"的,并且"机灵"、"果敢"、"厉害"。命运却让她落在周朴园这样的家庭中。十八年来,这个世故劳碌、冷峻专横的男人像法律一样专制她,把她安放在一个窒息的环境里,让她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的空气,扼杀了她追求自由的个性。她为他生儿育儿,而他从来都是不爱她的。偏偏"她也是要一个男人真爱她,要真真活着的女人。" ﹝4﹞现实渐渐地使她失去了自身,她一无所有,她做人的尊严也荡然无存。她本身就被看作某个男人世袭财产的一部分:最初是她父亲所有,后来是她丈夫所有。从父权之奴走到夫权之奴的可怜境地。从社会意义上来说,她的生存意义差不多就等于零。蘩漪畸活着。
  陈旧的道德观念促使蘩漪事事要依着自己的丈夫,在孩子面前要做一个服从的榜样,然而这种服从是违背她本性的。在周家,蘩漪虽然衣食无虞,过着阔太太的生活,但她的生活是寂寥的,并且思想受到了难以忍受的压抑。周朴园的道德观念和家庭观念对蘩漪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和限制,蘩漪慢慢地被磨成一个石头样的死人。曹禺一再叙写蘩漪怎样在周朴园的强权下灵肉分离,其实是在对之进行灵魂的审判,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女性悲剧命运原因的深刻思考与真知灼见。
  蘩漪在痛苦地寻找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她所做的对自己或是对周围环境的暴力行为,自始至终都是消极的,虽然喧嚣一时,却收获甚微。她无法改变她的附属、次要、寄生的地位。她结婚之后,这就是她在世界上的全部命运,没有其他前途。一种可怕的强大的自然力量在只配着她,并且使她难以抗拒﹑无法逃脱。曹禺称之为"命运"。但同时,曹禺不忍心让蘩漪处于自然的异己力量之中而无能为力,静静等死。他让蘩漪拥有了自身创造的力量。自然的力量与个人创造的力量在剧中进行搏斗,曹禺希望蘩漪拯救自己,完成自己。因此他构思了蘩漪与周﹑鲁两家的一连串冲突。"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5﹞但是,可怜的蘩漪最终失败了,她对事物无力反抗。她的性格使她创造了自己的牢笼,她抗议男人、生活和自己的生存处境,可是不能成功地摆脱这一切。她注定也要服从于、归属于男人,由男人利用。《雷雨》的序幕和尾声都宣告了她的悲剧命运,蘩漪无法逃出周朴园的势力范围,变得疯疯癫癫的她被关在由周公馆改装而成的医院里,永远接受周朴园的怜悯。"《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6﹞
二、对平等爱情追求精神的认可。
  曹禺说蘩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在文弱哀静的外表下,蘩漪有着狂热的思想。她不怎么喜欢说话,但从她的眼色我们可以窥见她那颗绝对炽热的心。她了解她的丈夫,她知道周朴园的一句话就能把她所有的梦打破,但是她不能改变丈夫对自己的态度,所以她对周朴园只能顺忍,独自叹气忧郁。
  周朴园给了蘩漪无爱的婚姻,在这个婚姻关系中,周朴园处于慈善家的角色,他与蘩漪之间有上下尊卑的差异,蘩漪是一个工具,一个附属品。她简直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周朴园对蘩漪的要求是不允许她有丝毫的违逆。她一度以为没有了自己,是周萍再次点燃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她卖尽了力"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7﹞
   "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狠起你来也会像一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了你的。" ﹝8﹞对待爱情,蘩漪是奋不顾身的。她不像周朴园和鲁侍萍那样怕旁人的闲话,她也不像周萍那样犹豫退缩,她坚信﹑极端﹑"不后悔"﹑"向来做事没有后悔过"。
  曹禺认可蘩漪所追求的爱情,给予激情的叙说,充满忧虑与同情,这实际上是从人道主义立场对普通男女自由相爱的思考。三十年前,周朴园和侍萍真心相爱,但由于身份地位的悬殊,周朴园迫于当时家族压力,娶了有钱有门第的小姐蘩漪,多少年后,周朴园对侍萍始终不能忘怀并且心中愧疚有增无减。侍萍当年的生活习惯一直在周公馆保留下来,侍萍当年用过的柜子桌子也保存至今,周朴园对蘩漪没有爱,对女人"一向是不喜欢的",却时时久久端详侍萍当年的照片。周冲喜欢四凤的纯真活泼诚恳漂亮,希望四凤答应他的求婚,却因为四凤始终是个没受过教育的下等人而遭到母亲的反对,鄙视乃至厌恶。四凤爱上周萍,父亲鲁贵不忘警告她"你想想,你是谁?他是谁?你没有个好爸爸,给人家当底下人,人家当真心待你?你又做你的小姐梦啦,你,就凭你......"﹝9﹞ 所有的爱情都讲究计算,所有的爱情都需要衡量。门当与户对是当时婚姻的前提条件,缺乏这个根深蒂固的基础,相爱的男女也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
  作为一个母 亲,蘩漪用传统的思想规范周冲,但作为一个人,她的内心充满着一个女人的激情。她在光天化日之下袒露自己的内心"自从我把我的性命,名誉,交给你,我什么都不顾了。我不是他的母亲,不是,不是,我也不是周朴园的妻子。"﹝10﹞即使是在周萍对他们的恋爱关系感到羞耻想逃离的时候,蘩漪仍然有想要继续爱他的冲动。曹禺对蘩漪给予了极大的宽容,"我会原谅她,虽然她做了所谓'罪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的母亲的天责。我算不清我亲眼看见多少蘩漪。(当然她们不是蘩漪,她们多半没有她勇敢。)......虽然依旧落在火坑里,情热烧疯了她的心,然而不是更值得人的怜悯与尊敬么?这总比阉鸡似的男子们为着凡庸的生活怯弱地度着一天一天的日子更值得人佩服吧。"﹝11﹞
三﹑对人的不可征服的尊严的赞美。
  蘩漪不可征服的尊严主要体现在她对周朴园的反抗上。周萍眼中的蘩漪是忧郁的,周冲眼中的蘩漪也是忧郁的,读者眼中的蘩漪更是忧郁的。这个说话沉郁,充满失望后的痛苦的蘩漪有反抗的勇气吗?中国女评论家黄梅说过:"每个善良﹑温顺的女主人公都直接间接地拖着一条癫狂的影子。"
  曹禺默默地向蘩漪的灵魂深处挺进,描写蘩漪的"灵魂之深"。真实的蘩漪善中包藏着恶,恶中包藏着善。"她的眼睛烧着内心的疯狂的火,然而也是冷酷的,爱和恨烧尽了女人一切的仪态,她像是厌弃了一切,只有计算着如何报复的心念在心中起伏。"对周朴园的报复使她产生了快感。
  在周朴园要求她按时喝药时,她说出"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这是她第一次说出自己的不愿意。周朴园多次派仆人催蘩漪去看医生,蘩漪反而派仆人转告周朴园"说我没有病,我自己并没有要请医生来"。在此,蘩漪不仅没有听从周朴园的安排,并且要自己做主。在蘩漪跟踪周萍的那个雨夜,蘩漪更是在被迫走到绝壁后直言不违地轻蔑周朴园,喊出让周朴园地动山摇的"我不愿意"!
  蘩漪对周朴园的反抗是曹禺人道主义思想的外现,是他赞美尊严在人道主义中的涵义。
  蘩漪不仅要对周朴园进行报复,她要对一切恨她的人,叫她失望的人,叫她嫉妒的人进行报复。她试图卑鄙地利用自己的儿子阻止周萍与四凤的离开,她低声下气地恳求周萍可怜可怜她,带她离开这个让她备受折磨的"监狱似的周公馆",她甚至允许日后周萍把四凤接来一块儿住,只求周萍不要离开她。可是这一切努力都归于徒劳。周萍骂她神经病,狠命的恳求最后换来的是周萍眼中的"怪物"和"疯子"。这个"有一颗强悍的心"的魔一般的女人,放下了自己的尊严,把自己放在最卑微的位置,作最后的呻吟与垂死挣扎。她希望自己"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那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12﹞
  曹禺总在蘩漪的极端背后给予深刻的理解,他把妇女的软弱﹑自私放在蘩漪身上,但恰恰是这种软弱与自私,使蘩漪的性格更加深邃,使蘩漪的感情世界更加全面。蘩漪也就更有现实感,更逼真,更接近读者。在这一过程中,曹禺对不可征服的尊严进行了人道关怀与呼唤。
  狄德罗曾说"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曹禺正是通过笔下的蘩漪形象唤醒人的意识,揭示人的价值,试图改变女性的悲剧命运。《雷雨》中的人道主义品格使其彰显出无可比拟的文学价值。
参考文献:
曹禺,《雷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刘再复,《关于人与文学的思考》,《读书》,1986年.
西蒙?波伏娃著,《第二性》,西苑出版社,2009年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994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