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浅谈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中国传统艺术的内蕴是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宝藏。它形态多样,内涵深厚,蕴含着我们古老 民族创造和审美最本原的精神。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演变,有着独特审美习惯和传 统文化内涵,发掘和提炼出中国传统艺术的装饰元素, 使中国设计在国际化发展中更具民族特色,一直是众 多设计者探索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传统装饰元素的 形态、应用原则和设计表现,将传统装饰艺术独特的设 计语言应用到现代设计中,为传统装饰文化的继承和 现代设计的创新进行一些探索.
一、传统装饰元素的形态分析
1、装饰图案 传统装饰图案是中国艺术的资源宝库,是中华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历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创 作才华,融合了中国的宗教、政治、伦理和民情风俗而 发展起来的,并且形成了最具民族特色的装饰艺术体 系。我国传统装饰图案大都具有一定的意境,寄寓一定 的思想意识,有一定的文化渊源,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从传统图案存在的基本形态和创作心理来 看,它的创造目的是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以丰富的 艺术想象力,综合了理性和感性思维方式,运用特有的 视觉形态,向世人传达着独具特色而朴素宜人的视觉 信息,它重叠了实用意识、民俗风情、伦理道德、宗教习 俗,是世代相传的文化心理的艺术形态体现。传统装饰 图案中的点、线、面、体、色彩、肌理的构成,充满着人类 的审美意识和情感,具有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平衡、尺 度与比例、节奏与韵律的特征,这些特征共存于同一画 面,体现装饰遵循的秩序感艺术规律.
2、文字 汉字起源于远古的记事画图,汉字的结构在保持 象形因素的同时,又具有了抽象符号的意义,本身具有 审美价值,符合形式美的法则。文字作为一种符号、一 种特殊的图形,除了作为语言信息的载体在物化层面 上呈现着“形”之外,更是具有直观诉求力的视觉传达 要素,代表着文化层面上的含义。汉字的结构在保持了 象形因素的同时,又具有了抽象符号的意义,这就使书 写汉字的书法艺术,不是单纯的书写,而是应用笔画点 和线的结构和运动,具有多样和自由的形式,符合形式 美的法则,从而展现深广的意境。比如,楷书具有壮美 的气势;行书具有妩媚的线条;汉碑具有古朴的内涵; 草书充满了动态的、美的韵律。如果我们把中国书法艺 术的形、神、意恰当融人艺术设计之中,完全有助于形 成具有强烈文化意味的民族特色.
3、色彩 中华民族独有的色彩原色观念“五行五色”学说, 所谓“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阴阳五行学 说中所谓的“五色”由黑、白、红、青、黄构成。在传统的 宗教壁画、民间年画、传统服饰、京剧脸谱、古代建筑中 大量应用。另外在传统装饰中金、银两种色也大量使 用。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拥有五彩缤纷的赋色体系,形 成了中国的民族色彩观,这也为现代装饰艺术提供了 丰富的视觉语言,我们可以由此而得到启发与突破。传 统的装饰艺术色彩一贯注重如下几方面.
(1)表现性.
传统装饰色彩具有表现性,关注自然景物色彩的 形式美,研究自然色的各种色相、色调、明度、纯度及其 规律;而又不受自然色彩的限制和束缚,在自然色彩的 基础上进行想象和联想,表达情感,形成象征.
(2)象征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皆被赋予了特殊的涵义 并有所象征,色彩可以表明身份和地位,能深刻地表达 人的观念和信仰。色彩的象征性是指色彩作为某种观 念或感受或联想的一种形式,是色彩情感的进一步升 华,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色彩是一种富于象征性的 媒介,它能体现出情感、文化意味等等.
(3)装饰性.
传统装饰色彩具有装饰性,其色彩艳丽、丰富、鲜 明,以凸显吉祥喜庆的气氛,通过色彩的装饰,能激发 积极、热烈的心理,象征吉祥、喜庆.
传统色彩能帮助在设计中有效地运用传统艺术, 从而产生自豪的民族情结。同时设计师应该分析现代 人的色彩观,考虑色彩与受众、环境等方面的关系,结 合中华民族深厚的色彩文化,推陈出新,处理和运用色 彩去表现相关主题.
二、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传统装饰元素经过历史的锤炼,粗劣的被废弃了, 精妙的被保留了。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些传统装饰元素 不能与现代相适应,只有突破传统局限,并于现代科技 和时代精神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构思上、造型上、艺术 上进行突破,才能反映现代人的思想感情、使用要求和审美意识,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中尝试运用传统装饰元素,体 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复制和仿制。设计中运用传统的平面布局、形态 以及细节,遵循原有结构上的韵律、节奏和秩序,将这 些语言和符号运用得当,将令我们受益匪浅.
2、传统装饰符号的提取和拼贴,这是当前广泛使 用的方式。设计师在丰富的文化传统中去捕捉和发现 美的装饰符号,使其成为自己创作的素材,同时对这些 装饰符号组织构成,并传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想法.

3、传统形象的变异和进化。在现代设计中,可以发 挥传统造型特有的中国魅力进行设计创作。根据形象 的构成,结合现代构成意识对中国传统艺术重构,打破 固有布局设计的平面性、虚拟性和意象性。用现代的观 念和审美情趣去重新阐释和发掘传统的精华,寻到东 西方文化的接合点,东西方审美互补形成特有的中国 设计风格.
4、从中华民族整体文化中寻求构思源泉,推陈出 新。例如:北京申奥标志“太极拳”、北京2008奥运标志 “中国印”就是中国元素运用在设计的成功案例。中国 元素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赋予了设计者的创作灵感, 折射出中国优秀文化在设计领域的新崛起.
在现代设计中,出现过繁多的风格,流派,理论,思 想和主义,不管它们的出发点如何,一个共同的目的就 是为设计寻求新的理论依据,带动设计的崭新变革。近 年来,“可持续发展”又成为全世界的热点议题,而可持 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对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地 方特色的继承和发扬.
三、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1、传统装饰语言的直接选用 中国传统装饰语言的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吉祥 图形符号,它是中华文化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典 籍”。如:龙、凤、麒麟、朱雀、玄武等图案,意纹、回纹、水 纹、太极八卦、中国结等纹样,在现代设计中将其逐步 挖掘、变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传统装饰艺术从装饰 内容到装饰技巧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创作时可将 其好的装饰形式和处理手法,应用到现代设计中。传统 图形里有许多的极其高度况、艺术性强的图形,我们可 以直接挪用,这种直接应用必然有个选择的过程,不是 任何的传统装饰元素都可以直接照搬的,我们更多的 是对其部分装饰图案、造型的吸取,装饰技艺上的采 用,以及装饰内涵、装饰风格等进行采纳。直接使用传 统装饰元素的做法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量要适度、手 法要合理,讲究文脉,尽量不要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 的装饰元素同时堆砌、一拥而上。二要注意现代装饰对 象和装饰题材上的吻合,要考虑其暗含的文化寓意,在 造型装饰、色彩装饰中选用切合主题.
2、传统装饰元素的提取和重构 对传统装饰元素中的造型、图案、色彩等进行装饰 形象上的概括,设计者运用各种设计元素、造型规律、 文化内涵和艺术设计法则,将传统图形元素加以提炼、 组织、整合,融入现代的审美理念,最终创作出现代设 计作品。在设计时,需要按照现代设计法,将部分传统 装饰图案进行现代形式感的抽象与变形,再按照传统 图案设计手法进行组合。我们可以从传统装饰图案中, 挑选出可以被现代设计所吸取的图案元素,再将其重 构。这种方法在将传统装饰艺术进行现代创新性设计 中是非常有用的,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运用得比较广 泛。但是它并不是简单机械的拼接与罗列,而是在理解 对象的前提下进行有机的组合。因此,设计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和分析原图案造型的形式特点、组合方式, 保证提取的元素具有独立性和代表性,合理将传统装 饰元素提炼出最符合现代审美倾向的装饰元素,在设 计里体现一种传统性格.
四、结束语 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国际设计界享有很高的声 誉,国际上很多著名的设计作品具有中国元素的气质 和神韵,中国的元素、中国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部 分。中国传统艺术的的内蕴是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宝藏,它蕴含着我们古老民族创造和审美最本 原的精神。研究传统装饰元素可以拓宽我们的设计思 路,适度借鉴和应用相应的传统装饰素材,可以体现地 域性和民族性。通过认真分析传统装饰形式、造型规律 和文化内涵,发掘和提炼出中国传统艺术的装饰元素, 以现代的形态构成和视觉符号系统理论去研究中国的 传统元素,将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与当代审美规律有效 的结合在一起,逐步建立现代中国装饰元素的语意系 统;通过对传统装饰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地位和意义 的分析,结合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发展概况与存在问题 的研究,发掘、提炼传统艺术中的精华,使之成为中国 现代设计的源泉,让中国的传统装饰元素散发出自己 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①汪田明《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的再设计》,中州学刊,2002.
②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③寻胜兰《新民族图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
④高阳《中国传统装饰与现代设计》,福建美术出版社, 2005.8.
⑤王平、陈聪《现代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回归》,文艺研究, 2005.
⑥白然《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生活,2006.3.
⑦黄华明,李鸿明《装饰图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2061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