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哲学理论
一、家庭价值观
纵观中美两国文化价值观,家庭价值观是文化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文化价值观,又叫价值取向,是人们心目中对于万事万物的相对比较固定的、成套的评价、看法或价值评估体系。价值观是一切文化的代表,是交际文化的核心内容,其内容牵涉很广,几乎涉及到了社会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而家庭价值观是指社会中家庭成员的行为和生活准则,是衡量这些行为准则好坏的标准,它是价值观体系的核心,是文化价值观在家庭中的体现。按照文化价值观划分的三个层次来讲,家庭价值观应该是在第二个层次,它会向外辐射影响其它所有的价值活动。可见家庭价值观的地位相当重要。
二、中美两国家庭观的差异
西方对家庭的定义较为宽泛,认为只要两个人有长远的关系,有正常的性生活或能繁衍后代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及能实现继承,就可定为家庭。而中国则强调必有血缘、姻缘关系和共同生活在一起,并被法律所承认的,方能定为家庭。这种家庭观的差异,在模式、行为、义务,利益、荣誉等方面,就呈现出不同的价值特征。
(1)在模式上,中国习惯于几代人同住。人们以几代同堂、多子多福、人多势众为荣。形成以直系血缘为主的大家庭。大家庭中的众多成员之间尽力协调一致,在生产上互助、社会上互持、生活上互顾,构成经济上的自给自足。而西方不讲究这种血缘的关系,因而他们家庭的结构较为松散。美国的家庭模规模最大的是核心家庭,由父亲母亲和两三个孩子组成,通常经济独立、有自己单独的住所。
(2)在行为上,西方人一般是寻求内行的帮助,父母对子女只提供建议,而中国人更多的足寻求家庭的支持和安慰.父母对子女可直接下命令。因此,西方人表现出对专家的敬重,对权力和威望的崇拜,中国人则表现出对长辈的敬重,对权威和等级的服从。
(3)在义务上,西方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表现为:在中国,子女要孝顺父母,父母也要为子女做出牺牲。中华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赡老扶幼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美德。在西方,例如美国,法律没有赡养父母的条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了解和承认的平等关系。很多家庭,子女很早就独立离开了,但与父母的关系仍较密切,认为父母也是重要的。
(4)在利益上,西方注重个人的利益,重视的是金钱;在中国,个人并不重要,家庭利益是首位的,强调的是忠诚与责任。由于西方的家庭结构较松散,家庭功能也较单一,人们强调的是自尊和创造性,因而追寻的是如何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达到自我的完善,个人的成功与否是其立足于社会的前提。在中国,家庭强调发家、兴家,尽力压制个人的欲望。由此,常把那些追求个人利益与需要的人们视为“不孝”和“叛逆”。个人的所作所为,似乎只是为了忠诚于家庭和为家庭而尽责任。
由中国传统家庭衍射出来的道德价值网络,首先是儒家所创造的“亲亲”原则和由此产生的“孝”的家庭价值观念。亲亲原则的建立不仅把“家”提高到人生最重要的生活群体地位,而且把维系家族血缘和群体感情的孝悌观念确定为最具普遍性的伦理模式和最高的价值观。
(5)在荣誉上,中国则特别强调家庭荣誉。中国对家庭荣誉的强调表现在光宗耀祖,因而望子成龙的思想特别强烈。西方的生活准则是以个人为主。连自己的姓氏都可以更改,家庭荣耀自然也就谈不上了。
三、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冲击
在跨文化交流的冲击下,中美两国家庭价值观相互渗透、相互侵蚀。其中,美国家庭价值观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家庭价值观中的某些思想行为进入乃至融入了中国家庭价值观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影响。例如,很多中国人开始像美国人一样觉得孩子的离开是正常的,永远不离开父母才不正常,甚至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到见解。而在美国,离婚率不断上升、堕胎、家庭暴力、工作家庭、同性恋家庭等问题的出现,让很多美国人认识到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优势。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中美两国的家庭价值观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能硬性断言哪种家庭价值观更好。
四、结束语
探讨中美家庭观差异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美文化,而且还能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中美文化差异的根源,从而解决跨文化交际障碍,不断促进和加强中美两国人民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本文的研究表明,家庭是人的世界,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家庭价值观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因此,家庭价值观研究是语言哲学就相关问题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zhexuelilun/154950.html上一篇:“当代哲学前沿”课程建设探析
下一篇:浅析哲学视野下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