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哲学理论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了“三个倡导”,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软实力的提升。然而,要让核心价值观真正被民众普遍接受,在认同、共识中升华为信仰并践行,成为民众日常的生活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则必须使核心价值观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对接。因此,推进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关系到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成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推进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的前提,是从价值观自身的科学引领性出发,从民众的日常生活入手,增强民众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是人们对事业和人生目标的共同价值追求和共同理念认同,是人们判断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重要衡量标准,是统领其他价值观的主导价值观。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认识、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推进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的前提,就是这一观念系统本身的科学性和引领力,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科学性和引领力的观念系统,能获得民众的广泛认同。我们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转轨,社会加速转型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关系发生着深刻变化,人们的思维观念日趋活跃,一元与多样、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本土与外来的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激荡和冲击着民众的内心世界,一些错误思潮和腐朽价值观念找到了生长之地。如何让“前途茫然者”确立信念,让“意志薄弱者”坚定信仰,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考验。在这种社会思潮剧烈变化的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的表述方式,将我们现在倡导的理念鲜明的提出来,它既体现了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最新成果,又体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最大限度地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具备了民众认同并实现日常生活化的理论品质。
践行的前提是认同,一种价值观念要成为社会诸多价值观念的主导者,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除了取决于这一观念系统本身的科学正确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这种价值观念能否得到广大民众的情感认同。对于大多数民众的认知而言,核心价值观是抽象的,具有高深不可及的特点,但这仅是核心价值观的一方面,核心价值观同时又是具体的,有生命力的,就像我国古代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的背后有诸如“孔融让梨”等许多流传至今感人的故事一样,核心价值观是百姓通过身边一些感人事迹可以感知和体悟的。马克思主义历来把从事实践的、处于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人作为理论研究的基点,马克思所强调的生活世界是实践的生活世界,在这里,人们不仅进行物质的创造,同时也进行着价值观念的创造和精神的生产。所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不仅是民众体验、认知、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场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生发的场所。
因此,要推进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就要实现核心价值观与民众日常生活的对接,从民众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寻找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土壤,让民众在日常言行举止中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和渗透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和动员广大民众自觉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从身边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和说起,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意志品质,努力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推进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的基础,是着眼于民众普遍能够认同、接受和掌握的形式,充分发挥广大民众的主体地位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的实践主体,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在推进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上,一定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凝练的价值观念,要想让人们认知和认同,需要有生动人物事迹的感染和形象的表达,理论只有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才能走进群众、深入群众。如何将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将抽象的核心价值观念转化为具体的价值、理论和思想,以真实、鲜活的人物和事迹拉近理论本身与民众之间的距离,这需要一定的载体,即通过能让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参与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而拉近核心价值观与民众日常生活距离的形式和载体中,民众身边模范人物的典型示范作用及民众广为接触的影像、影视作品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
首先,充分发挥“模范典型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怎样作出大众化的努力、怎样拉近与他们生活的距离,他们总会感觉到其抽象性和从内心产生的一种疏离和膈膜,而拉近距离和消除膈膜的桥梁和纽带,就是不断从他们身边涌现出来的模范典型人物。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日前揭晓,甘于清贫誓当“高原守护神”的好民警陈如亮,无微不至地关心老人的敬老院院长方庆珍等101名先进典型从741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当选为6月份的“中国好人”,他们都是近期各地和网络广为传颂的身边好人的先进典型,他们和全国“最美”系列评选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一样,用自己的大爱义举,用自己的善行执着,生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默默传递着“正能量”,感染和激励着无数普通人,让核心价值观走进普通民众的内心深处。他们的事迹真实、鲜活,正是从这种真实鲜活、质朴真诚中,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感悟到了人间的大义,感受到了社会的正义。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正是这些平凡“小人物”的积极实践的“汇集”,铸就了不寻常的道德力量,使理论化、抽象的核心价值观变得生动、具体,变得可亲可近可学,使核心价值
观走进了民众生活,接上了“地气”。正如雷锋生前战友说的:经常看到、听到的雷锋多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雷锋就会醒了。那么,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自然就会有了。
其次,充分发挥影像、影视作品的天然传播优势。影像、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大众性特点,决定了这种艺术形式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选择。对任何一部电影、电视剧或网络视频来说,它在进行影像叙事的同时,可以充分运用音乐、声响、美术、服装来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借助绘画、摄影、戏剧艺术进行精美的绘画构图和处理场景,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既具有报纸、杂志的视觉效果,又具备听觉功能,还具有报纸、杂志、广播所不曾具备的直观形象性和动感性,使观众无需接受特殊训练,就能观影接受。譬如《建国大业》、《劝和小组》、《离开雷锋的日子》、《郭明义》等弘扬主旋律的影视作品运用影像叙事的形式,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共同建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取向,对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必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利用传统节日、公益广告和宣讲活动的形式也可以起到营造文明氛围、弘扬新风正气的效果。
三、推进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的关键,是营造准确传递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性的舆论环境,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推进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离不开核心价值观融入普通民众的生活点滴,离不开模范人物的示范引领和众多优秀影视、影像作品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样也离不开新闻媒体的舆论支持和主流引导以及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首先,推进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的过程,离不开各种媒介工具和舆论支持的主流引导。新闻媒体历来是我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当下更是弘扬和传播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在一个社会价值日益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在新媒体影响力日渐扩大的舆论环境中,媒体因其公共话语权的特有社会影响力,在社会舆论的营造中,在对公共的价值影响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如何理性规导社会舆论,如何减少恶性事件渲染和价值杂音引起的负面影响,如何把握核心价值观宣传报道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客观性,如何注重核心价值观表达的简洁性、通俗性和完整性,致力于追求感染群众、凝聚人心、达成共识、强化认同的传播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政府整合纸质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的各类资源,把握全局和主流,理性掌握舆论宣传的效果和话语分寸,建立健全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主渠道作用的运行机制,着力营造一个符合时代特征、彰显媒体特色的,能够准确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主导性舆论环境。
其次,为推进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能够深入持久成为常态,就必须建立并健全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一方面,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如何让先进典型人物根植于民众生活的沃土,使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民众的自觉追求,就应该有完善的褒奖激励机制。奖励是让善行得到善报的最基本手段,这既是对善行者本人荣辱感的激发,也是对社会成员好事善举的有力鼓励,如“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河北省的“沧州好人”,江苏沛县做好人、做好官的“双做”等系列评选活动,政府对其既有大张旗鼓的荣誉表彰,又有物质奖励,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享关照、社会上受尊重,就会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另一方面,制定和完善保障制度,为模范典型人物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如河北省沧州市建立了“好人后援会”,开展帮资金、帮发展、帮教育和帮健康的“十帮”活动,常年关爱慰问“沧州好人”和道德模范,使他们及其家人生活有保障、有依靠、有尊严,真正将好人有好报、善行有善报落到实处,这有利于核心价值观在普通民众生活中落地生根,发挥更大的激励和引领作用。
〔参 考 文 献〕
〔1〕葛晨虹.共同价值观:超出想象的国家力量〔J〕.道德与文明,2013,(01).
〔2〕邓然.“中国好人”传递社会正能量〔N〕.光明日报,2013-08-10.
〔3〕杨业华,姚瑶.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1).
〔4〕陈秉公.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铸魂工程——解读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J〕.中国高等教育,2013,(02).
〔5〕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影像建构与传播〔N〕.光明日报,201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