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国哲学
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文化等快速发展,教育显得越来越举足轻重,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中国高等教育方面,如何培养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未来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今后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一培养任务既包括自然学科领域,也包括人文学科领域。就人文学科中的文学领域而言,为了适应这种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高校教学中,要不断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改革和探索,唯有如此,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使文学这一古老而又富于魅力的人文科学更好地发挥其激浊扬清、教育引领、感染熏陶、推动文明的重要社会功能。
本文将主要探讨文史哲综合教学法在文学欣赏中的意义问题。在以往的文学欣赏教学中,我们可能更多地仅从文学领域来分析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的功能及其本身的艺术成就,而不太注意或者较少注意将文史哲的东西综合起来以提高文学欣赏的效果。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文学欣赏中,仅从文学角度入手来欣赏文学作品本身,只能是一种因循式教学,而不能算作一种策略式教学和创造性教学,其教学效果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创造性、全面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什么是文史哲综合教学法?具体而言,文史哲综合教学法就是指在文学欣赏中,既要从文学的角度来欣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又要密切结合历史和哲学(包含哲学和思想领域的东西)领域来提高对作品的欣赏力度。两者相辅相成,其中,文学角度仍然是最主要的途径,而历史和哲学则是积极的辅助手法,这里的历史和哲学都是广义的概念。具体而言,这里的历史是一个综合概念,主要包括作家生活的历史时代、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时代、作家的生活经历、作家作品风格的历史等;哲学主要包括作家的哲学思想、作家的其他重要思想、作品所反映的哲理等。只有综合起来从文史哲的角度全面把握,才能对作家及其作品有一个更加透彻、高屋建瓴地把握,才能更好地欣赏作品本身。当然,教学中,对于文史哲综合教学法的理解要灵活,不能牵强和呆板,有些作品没有史哲方面的突出特点就不要“勉为其难”、生搬硬套。
下面具体来看文史哲综合教学法在文学欣赏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这里,文学角度就不多赘述,主要是谈谈对史学及哲学的理解和掌握在文学欣赏中的意义。
一、了解作家生活的历史时代对于文学欣赏的意义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家是一定时代的作家,作家所生活的时代往往在作品中留下或深或浅的烙印,表现在政治、经济、生活、文化、习俗等各个方面,对于作家生活的历史时代的了解有助于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如对元朝社会的时代特点有所了解的话,就不难理解关汉卿了《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等的悲剧色彩。同时,对于作家生活的历史时代的了解,也有助于掌捤这一时代作品总体风格,从而把握具体作家作品的特色,如对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总体风格的了解,就不难理解普希金、果戈里、契诃夫等人的作品。
对于现实主义较强的作品,我们更应该从作家所生活的时代去探讨作品的深义。例如杜甫的作品大多是现实性极强的作品,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何为“史”,“史”就是他所生活的那段历史,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特点,诗歌既是他心路历程的写照,也是他生活历程的写照。杜甫时代,发生了著名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杜甫的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安史叛军对人民残酷杀戮,人民流离失所,社会衰败萧条,土地荒芜废耕,饿殍白骨屡见不鲜,这一幕幕对杜甫触动太深,所以杜甫的作品自然就显得深沉凝重,无论是《羌村二首》、《北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还是“三史”、“二别”,无不表达了凄凉萧索、K生凋敝的感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可见,了解了作家生活的历史时代,对于文学欣赏尤其是主题的把握具有重要意义。
二、了解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时代对于文学欣赏的意义
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是作品中事件或情感本身所产生的背景,这和作家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尽相同,但有时可以重合。;对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时代特点的了解有助于更加深刻地了解作品本身。
如龚自珍的《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这首《咏史》所反映的正是清朝腐化衰败的道光时期。这一时期,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社会颓废、万马齐喑,龚自珍在其作品中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如《己亥杂诗》、《咏史》等。正是鉴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在《咏史》中,作者充分掲露了所谓的东南名流们空虚无聊、纸醉金迷的生,和精神世界,也讽刺了文人们丧失气节、苟且自保的社会现状。如果对这一时期的现状不甚了解,我们就很难了解龚自珍作品的强烈批判与讽刺的艺术效果。
三、了解作家的生活经历对于文学欣赏的意义
作品是作家思想的集中反映,而作家的思想与其在一定历史阶段下的具体生活经历往往是分不开的。许多作品都是作家生活经历的直接反映,有的是其间接反映,任何作品都不是天外来客和空穴来风。所以在文学欣赏中,教师一定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作家的生活经历入手来把握作品的主题和艺术。
如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歌往往隐晦、曲折、忧郁,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与李商隐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原来李商隐虽是王室宗亲,但因“宗绪衰微,簪缨殆歇”,以致“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为了生计,李商隐先后入令狐楚和王茂元幕府供职,从此便陷入了-生中最为痛苦而无辜的牛李党争泥淖中。正因如此,李商隐的作品大多表达了其不幸的身世和遭遇,作品风格也多隐晦而沉郁,甚至有些作品为避免迫害而使用“无题”为题。如《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暧玉生烟。”语言含蓄,情调凄婉[4]。可见了解作家的生活经历对于文学欣赏的意义之大。
四、了解作家作品风格的历史对于文学欣赏的意义
一般来说,对于一个成熟的作家而言,其创作风格往往比较固定。不过,由于社会的变革、作家的成长、生活经历的改变以及作家感情的变化等原因,有些作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在风格上有所不同,甚至差别很大。因此,我们在分析作家作品的时候要区别对待,不能对所有的作家都千篇一律,不能认为所有的作家一生的创作风格都--成不便。
如被称为“千古词帝”的南唐后主李煜,其词作可明显归为两类,风格完全迥异: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多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如《菩萨蛮》、《相见欢》等;一类为降宋后所作,由于亡国之痛,此期词作大多哀婉凄绝,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如《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因此掌握李煜的作品,首先必须了解其前后风格的变化及其原因。
五、了解作家的哲学思想对于文学欣赏的意义
有些作家本身就是哲学家和思想家,其作品除了闲适、消遣、怀古等外,多为其思想的反映,因而了解作家的哲学思想对于其文学欣赏的意义不言而喻。像老子、庄子、孟子、刘禹锡、柳宗元等本身既是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又是大文学家。对于他们的作品,我们既要从作品本身入手,又要结合其本人的思想特点来分析。
例如庄子,虽然庄子在对待哲学的根本问题上,采取的是唯物主义态度,但他的思想方法是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他忽视了事物质的绝对性和差别性,最终进入了万物齐一、毫无差别的“道”,所以在他看来,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正因如此,所以《庄子•至乐》出现“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的怪异现象。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就不难理解作品中这种“生不足喜,死不足悲”的怪异现象了。-
六、了解作家的其他重要思想对于文学欣赏的意义
除了哲学思想外,作家的其他重要有影响的思想对于分析文学作品也非常重要,因为作品的主题往往是这些思想的反映。如庄子的无为思想,孟子的民本思想,清代学者的经世致用的思想等。
如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由其性善论的哲学观点出发,主张民为邦本的观点。《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了解了孟子民本思想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孟子》中许多选段的含义便迎刃而解。如:《孟子•离娄上》“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这就与孟子的民本思想息息相关,理解起来就变得简单了。
七、了解作品反映的思想、哲理等对于文学欣赏的意义
有时,为了深入理解作品,仅仅了解作家的思想还不够,还得了解作品中所反映的思想和哲理等。
如苏轼并非哲学家,但他在《前赤壁赋》中却有饱含哲学意义的句子:“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句话就是对变与不变的哲学思考,这对于生命价值的思索,对于委命自然的主题的表达非常重要,因而一定要注意对此类句子的把握。
综上所述,在现代大学文学欣赏中,不能单纯地从纯文学作品本身的角度来欣赏文学和教授文学,应该把文史哲综合起来进行欣赏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主题及其艺术。
本文作者:陈明富 张鹏丽
上一篇:文史哲综合实验基地班实施探讨
下一篇:开设中国古代史专题讲座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