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中国哲学 > 中原文化“走出去”的实践困境

中原文化“走出去”的实践困境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国哲学


摘 要:

关键词:
近年来,河南省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与此同时,加速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实现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式发展。然而,在审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却不能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河南省的形象被不断地妖魔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并没有展示出其应有的“软实力”。事实表明,当前河南省在提升文化软实力、实施中原文化“走出去”活动中,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
  (一)中原文化“走出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改革创新理念的逐步确立与文化发展观念的相对保守
  改革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则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文化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近年来,河南省积极倡导改革创新理念,把文化建设作为全省提升软实力的战略任务,大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坚决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各种束缚,推进艺术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并着力在文化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上取得突破。文化创新理念的逐步确立,极大地激发了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全省文化软实力得到明显增强。从2005年至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6%左右,超过GDP的增幅。据河南产业网报道,2010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仍高于同年GDP的增幅。虽然改革创新理念逐步确立,但文化发展观念相对保守仍是当前河南省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思想羁绊。具体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缺乏文化发展的战略眼光,想当然地认为当前文化的发展还没到所谓的黄金时代,还没到多投入快发展的阶段,因此行动迟缓甚至无所作为。二是目光短浅,认为文化发展投入较大、收益率低、见效缓慢,在文化发展问题上未能正确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三是缺乏文化发展的产业理念,缺乏必胜信心和创新意识,认为文化产业只是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候,做不成大文章,导致产生“做不得”、“做不大”和“做不成”的错误认识。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让很多河南入对文化问题的第一反应是明哲保身,按兵不动,不犯错误心儿例。提升河南省文化软实力,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束缚人们头脑的保守观念,使大家以新的思维方式全面推进文化强省战略。唯有如此,才能为河南省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整体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与文化投入的相对不足
  文化软实力总是依赖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在一定条件下为经济硬实力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文化软实力提升刚刚起步的阶段,更需要经济硬实力的支持。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文化软实力才能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硬支撑”。近年来,河南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实施中原崛起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迅速增加,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五位,在中部地区居首位。2011年,河南省全年生产总值仍达到创纪录的2723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河南省整体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无疑为文化软实力的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受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并没有完全发挥其为文化软实力奠基的作用。
  近年来,全省各地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投入虽然随着整体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有所增加,但就总量来说仍然偏少,难以为河南实现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这也是当前制约文化软实力快速提升的瓶颈。以公益性文化事业为例,全省人均文化事业费连续十几年在全国排名垫底,文化设施相对落后,34%的公共图书馆没有购书经费,32.5%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没有业务经费,40%的乡镇文化站(中心)处于无房舍、无器材、无经费的“三无”状态。为摆脱财政投入相对较少的困境,各级政府纷纷把目光转向市场。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很多文化产业项目为历史文化资源,难以找到开发的盈利点。同时,各级政府在与民间资本对接过程中也没有找到有效的途径让开发商解除后顾之忧。这是导致民间资本不愿意过多介入的两个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必须积极探索和遵循文化软实力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政府投入和市场机制的关系,通过积极引导和科学管理,实现政府与社会、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的“共赢”。
  3.文化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与创新激励机制的相对缺乏
  近年来,河南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本省实际,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先后出台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关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若干配套政策的意见》,并将郑州、洛阳等地市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市,将河南省歌舞剧院、河南省影视集团、河南省报业集团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截至2011年,全省70多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所有电视剧制作机构、电影制片厂和70%以上的出版单位完成了改制任务,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大大增强。
  体制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的特点,体制决定机制,机制依附体制。文化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为不断克服河南省文化发展的体制性弊端,繁荣河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河南文化软实力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但是,从具体实践来看,宏观的文化体制改革在很多领域并没有带来文化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根本性转变:部分文化产业创新主体受市场利益驱动,创新意识较弱;社会转型期文化创新评价标准日益多元化,缺乏统一的科学评价体系;部分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产业企业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的现象;文化领域尚未建立以人才资本价值实现为导向的分配制度,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的政策尚不够完善;文化产业中现代文化产业所占份额很小,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品更少。只有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文化创新机制和文化激励机制,才能为有效提升河南省文化软实力提供莺要的制度保障。
  4.文化人才总量的匮乏与培养引进流动的相对滞后
  人才是提升文化软实力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提升河南省文化软实力,归根到底必须靠人才来实现。 作为文化软实力重要载体的文化产业,集中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现代高新科技和文化资源相结合的产业,也是一个特别需要高素质人才的领域。虽然日前河南省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文化产业人才,但是与其他省份相比,文化产业人才在全部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还比较小,总量相对不足。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目前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已达1200万,占就业人员总数的5%。早在2004年,浙江省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就已达到186万,占该省从业人员总数的6.3%。据河南文化产业网报道,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为46.03万,较上年增加4.97万,占全部就业人员的0.76%。这与全省文化产业的需求和兄弟省份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
  目前,文化人才总量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河南省文化产业规模化高层次发展的最大障碍。解决文化人才总量匮乏问题,基本途径有三条:一是积极培养,二是大力引进,三是加快人才流动。然而,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省在文化人才培养、引进和流动等方面的步伐明显滞后。以人才培养为例,广东、浙江等省不仅依托大学和研究机构成立了省级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而且还在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开设了相关专业,培养专门人才。而河南省到目前为止只有信阳师范学院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文化产业研究和人才培养远远落后于其他地方。要有效提升河南省文化软实力,就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引进和流动机制,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从根本上破除制约河南省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人才障碍。
  5.中原文化的厚实积淀与现代开发创意的相对欠缺
  文化是软实力,文化资源则是软实力之本。河南省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认为,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具体可以概括为史前文化、神龙文化等18种文化2。丰富深厚的中原文化是凝固的历史,要想使这种静态资源活跃起来,逐步转化为现实生活中动态的文化软实力,就需要借助现代科技和艺术技巧,通过各种崭新的文化创意,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提炼。
  近年来,河南省在文化的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相继推出了一批具有河南特色、反映时代风貌、在社会上叫得响、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文化品牌,这些文化品牌成为河南省的文化“名片”。然而,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省在这方面的工作整体相对欠缺。以文化旅游产业资源为例,近年来山西省以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为切入点,以高规格、大手笔的影视作品为突破口,打造以晋商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精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树立了区域文化的崭新形象。事实上,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河南并不缺乏类似于山西乔家大院的历史文化资源,缺乏的是对有关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有效管理。如安阳县马氏庄园,无论建筑年代、占地面积、建筑风格、艺术特色,还是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教育特色等,与山西乔家大院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封建官式建筑标本”,专家们认为,马氏庄园是“树立河南文化形象的又一切入点”。3要想有效提升河南省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对诸如此类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包装,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使之体现现代风格和审美情趣,把文化的“原生矿”变为有用的资源,把文化资源的“富矿”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
  总之,只有正确审视和深刻反思当前河南省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现实困惑,才能逐步找到促进河南省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有效路径,从而使河南省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同步提升,文化进步与经济发展共同推进,不断开创中原崛起的新局面。
  (二)中原文化“走出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通过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努力,中原文化“走出去”成果显著。但是,从整体上看,河南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与浙江、广东、山东等省份相比,中原文化“走出去”还有一些不足,如路径还不宽,步伐不够大,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性开发水平还较低,制约着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中原文化“走出去”存在的上述不足,实际上是多种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客观、辨证地剖析这些因素,对于我们扬长避短,拓宽中原文化“走出去”路径,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4
  1.思想观念封闭、落后,难适应国内外文化产业激烈的竞争
  河南省地处内陆,历史上大多数封建王朝曾定都于此,这使得中原文化在表现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同时,又兼有封闭性、保守性和排他性的一面。求稳而不求变、求生而不冒险的温饱型思想和因循守旧、不敢为人先的思维定势,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中原文化推陈出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些思想观念突出地表现为:第一,大部分文化企业至今还未走出计划经济的圈子,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旧体制遗留下来的观念痼疾,使得不少文化单位仍然根据行政指令开展工作,重项目规划,轻市场调研、可行性论证,盲目上马;重产品生产,轻经营管理;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不适应国内外瞬息万千的市场变化和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第二,缺乏战略眼光,许多文化宝藏的发掘、利用被外省、外国捷足先登,致使中原文化痛失大好良机和巨额财富。例如,当成都杜甫草堂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景点、《西游记》风靡全球时,河南的杜甫故里、玄奘故里却没有引起重视,更没有开发。河南的先进典型史来贺、任长霞先后被广东省及北京兄弟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出资拍摄成电视连续剧和电影。花木兰是河南豫剧的典型形象,但却被美国重新诠释并赋予西方的价值观,拍成迪斯尼动画大片《花木兰》,仅票房就赚了7 亿美元。第三,文化团体各自为阵,谋求资源整合、合作发展的意识还很欠缺。河南有近千家旅行社,散、弱、乱的特点明显,利润率仅为0.58%,做大做强很难,也容易形成无序的恶性竞争。由于难以平衡各方利益,旅游协作至今尚未开始启动。由此可见,陈旧、僵化、封闭的思想沉疴严重窒息了中原文化的生机,使其“走出去”步伐缓慢,弱化了中原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内驱力。
  2.中原文 化走向市场化、产业化道路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彻底清除
  中原文化能否“走出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套适应市场变化,有效配置资源的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相继推出了有关文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举措,文化企业活力得到一定激发。但从总体上来讲,目前改革进展还较慢,广度、深度也不够,旧体制及机制的弊端还未彻底清除,河南文化产业基本上尚处于“后计划经济”时代,主要表现在:政府与文化单位的关系尚未理顺,多头管理、行政干预过多,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现象仍然严重,文化生产的计划性与文化产品的市场性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政府投入不足,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充分;产业布局不合理,小、散、弱现象普遍,低水平、小规模、粗放式经营占主导地位,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有些行业重复设置,既浪费了资源,又导致有效文化生产力和文化产品的短缺与无效文化生产力和文化产品过剩并存的不良局面。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广度、深度、力度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原文化“走出去”的瓶颈,中原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制度环境约束仍然相当严重。
  3.中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换、创新水平不高,精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
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其创新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能否“走出去”及其市场竞争力的强弱。中原文化虽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但要在国内外获得广泛认同,必须跨越巨大的时空障碍,实现古代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换,实现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融合。这种巨大的文化再创造工程,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创新能力的保障是不可能的。尽管目前河南已成功地向海内外推出了《风中少林》、《木兰诗篇》、《清明上河图》、《梨园春》等创意度很高的精品力作,但与兄弟省份以及发达国家相比,河南的文化产业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它表现为:保守有余而创新不足,同质化现象和低水平重复严重,粗放型生产模式明显,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新兴“文化创造性产业”相对滞后,网络、游戏、卡通等高新技术手段尚未广泛用于改造传统文化。从整体上来说,河南的文化产品还没有摆脱古气、土气、小气,缺乏大气、雅气和现代气息。河南的报纸、广播、电视、图书等传媒产业,电影、音乐、美术等艺术产业,还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栏目和品牌,许多文化艺术产品还没有走向全国,更不用说走向世界了。中原文化产业的这些局限,造成河南文化企业外向度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在河南出口的近200 种文化商品中,出口额上千万美元的仅4 种,出口额上百万美元的仅10 种。作为文化传播主要载体的对外文化贸易上的弱势状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力和思想影响力的提高。
  4. 河南文化产业人才奇缺,加大了河南文化产品上档次、上品位的难度
  在构成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资源中,人才的重要性无疑处在第一位。然而,由于河南文化产业人才奇缺,难以满足河南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河南高校在结构布局及文化、艺术专业设置上仍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河南迄今没有一所专门的高等艺术院校,现有的艺术类教育都是隶属于某些高校院、系的一般性教育,而湖北、陕西、四川都早建有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作为河南目前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的郑州大学,至今还没有设置文化产业研究机构,没有开设文化产业专业。河南在文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散、小、弱问题,导致全省文化人才队伍总量不足、青黄不接、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传媒、出版、设计、策划、旅游、动漫游戏、经营管理、文化贸易等文化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复合型文化人才严重短缺。河南文化产业人才奇缺的困境,加大了本省文化产业在激烈的国内外文化竞争中转型、升级、创新以及提高产品、服务的档次、品位的难度,不利于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削弱了中原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智能基础。
  5.中原文化宣传的力度不大,在国内外的传播范围有限
  在信息化时代,文化的传播、影响的广度、深度与宣传力度关系很大。从总体上看,河南的媒体以及宣传、文化部门对中原文化宣传的力度还不大,国内外许多人对中原文化非常缺乏了解。著名学者韩康到河南之后才知道抗日名将杨靖宇将军是河南确山人,其家乡所在的驻马店市建有纪念碑和靖宇广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河南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名流文化宣传不到位,对河南发展红色旅游也有一定影响。中原传统文化中的伏羲文化、老子文化、黄帝文化、龙门石窟文化、开封宋文化、安阳殷墟文化等在世界上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绝大多数只是被专家、学者提及,外界知道的人寥寥无几。中国的英文是China,而china 的另一个意思是瓷器。虽然包括河南的钧瓷、汝瓷和官瓷等在内的中国瓷器在几百年前就已经远销到了西方,但现在,即使是河南人,知道这些瓷器及其文化意蕴的人也不多。河南对外文化宣传上的这些不足,显然约束了中原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范围,压缩了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孟轲:河南省文化软实力提升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管理学刊》2010年4月,第23卷第2期,72-74。
2.徐光春.努力加快河南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光明日报,2007—06—21(7)。
3.张锐,李庚香.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0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廖生智:影响中原文化“走出去”的因素及对策,《天中学刊》,2010年8月,第25卷第4期,120-123。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zhongguozhexue/1705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