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中国哲学 > 浅析《孟子》中“之”字的用法

浅析《孟子》中“之”字的用法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国哲学


论文关键词:之 动词 连词 兼词 代词 助词
  论文摘要:《孟子》成书于战国时期,较鲜明地体现了战国词汇概貌。对《孟子》一书中“之”字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战国词汇的面貌,而且对古代汉语的研究和对后世书面语的发展状况的了解都非常有价值。《孟子》中“之”字随处可见,在对其量化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考察“之”字在《孟子》一书中有以下几种用法:即“之”作动词、连词、兼词、代词、助词。
  
  《孟子》是一部溶哲理性和文学性为一体的先秦儒家经典著作,它的语言明快生动且富有哲理性,而且在古代汉语文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过巨大的作用。在《孟子》一书中,“之”字是使用最多的字,据杨伯峻先生在《孟子译注》中考证,光“之”字就出现了1902次,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之”在古代汉语里是一个又实又虚的词,用法非常的广泛,在《孟子》一书中大都有所体现。
  
  一、“之”作动词、连词、代词、兼词
  
  (一)“之”字作动词,这是其本义,可译为“前往、到……去”。《孟子》一书中“之”作动词,共出现了33次。
  [1]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孟子•告子下》
  [2]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孟子•告子下》
  (二)“之”字作连词,表示并列或联合关系,相当于“与”、“及”。wWW.lw881.com此用法在《孟子》一书中只出现了一次。
  [3]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孟子•万章上》
  “‘之’字作连词的用例只见于先秦,而且数量极少。秦以后不用此用法是为了避免与助词‘之’混淆。”([2]
  (三)“之”字作兼词,在《孟子》一书中共出现了9次。
  [4]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孟子•告子下》
  [5]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人畜之池。《孟子•万章上》
  [6]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沦汉,排怀泗而注之江。《孟子•滕文公上》
  (四)“之”字作代词,在《孟子》一书中共出现了848次。
  (1)“之”所指代的对象或事物出现在上下文中或根据文义灵活译出。
  [7]臣闻之胡龁曰。《孟子•梁惠王上》
  [8]“孰能一之。”《孟子•梁惠王上》
  (2)“之”字作双宾语的间接宾语,用在动词后,“之”与后面的名词性成分同时作动词的宾语,即所谓的双宾语结构。
  [9]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忘。《孟子•梁惠王下》
  [10]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孟子•梁惠王下》
  “其中‘之’和后边的成分一起作前面动词‘谓’的宾语,构成‘谓之……’固定格式,一般用它来表示社会上对事物名称约定俗成的称谓,可译为‘叫做……’等,‘之’所代的对象包含在上文中,可不必译出。”[3]
  (3)“之”字指人,形式上是指第三人称,实际上是指说话者自己,即指第一人称。可译为“我”。
  [11]人知之,亦嚣嚣。《孟子•尽心上》
  2.“之”字作指示代词。
  [12]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
  (2)“之”字同其他词语一起组成凝固结构,作指示代词,但已经虚化,失去指代作用,用法同于“如何”,可作状语、谓语等。
  [13]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孟子•梁惠王上》
  (3)“之”字代比较近的事物,作宾语,可译为“这……”。
  [14]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孟子•梁惠王上》
  [15]若固有之。《孟子•尽心上》

  二、“之”字作助词
  
  “之”字作助词,可分为结构助词和语助词两种情况。
  (一)“之”字作结构助词,有较强的粘附性,起着标志某种语法结构的作用。《孟子》一书中“之”字作结构助词共出现了994次。
  1.“之”字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使二者组成名词性偏正结构,表示前后两项的各种关系。可译为“的”,或根据文义灵活译出。
  [16]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孟子•梁惠王上》
  [17]白羽之白,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孟子•告子上》
  2.“之”字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能译出。
  (1)前置宾语之前不用其他副词强调,形成“宾语•之•动词(介词)”的格式。
  [18]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梁惠王上》
  (2)前置宾语由疑问代词“何”与另一成分组成的偏正短语充当,构成“何……之……”的格式,动词则一般常用“有”,整个格式表示反问或疑问。
  [19]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孟子•万章下》
  (3)为强调宾语的唯一性,在宾语前再加上副词“唯(惟)”,构成“唯(惟)……之(之为,之是)……”的格式。
  [20]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孟子•尽心上》
  [21]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孟子•梁惠王上》
  (二)“之”字作语助词,《玉篇•之部》:“之,发声也。”表示调整语气、作词缀或使音节和谐。《孟子》一书中“之”作语助词共出现了17次。
  1.用于句首、句中或句末,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22]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孟子•尽心上》
  [23]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勃然兴之矣。《孟子•梁惠王上》
  2.可用于人名、地名、动植物名或其他事物名之间。凡人名一般加在姓与名之间,凡事物专名一般加在种名和属名之间。起调整音节、舒缓语气的作用。
  [24]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孟子•离娄下》
  从上面所列举的各种用法中可以看到《孟子》中“之”字,用法灵活复杂,词性多种多样,语法修辞作用也是非常广泛。掌握了“之”字的各种用法,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孟子》的真正思想。
  
  参考文献:
  [1]《常见文言虚词例释》,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第7页.
  [2]杨伯峻:《古汉语虚词》,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版,第346页.
  [3]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第799页.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zhongguozhexue/1851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