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儿科学论文
青年儿科医学生是儿科医学未来发展的生力军,未来的儿科医务界正是这些学生发挥专长的大舞台。做好青年儿科医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为儿科医务界输送大批优秀合格人才的基础,是充分发挥他们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专业特长的根本保证,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要求。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来承担,密切配合,采取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措施,才能改善德育教育的效果。
一、创新临床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一)推进医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革新
德育教育要与时倶进,其内容必须满足社会现实的需要,使医学生通过学习德育可以解决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遵守职业道德的同时也能维护了自身各种利益。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感比较低,学习中只涉猎和自身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造成了很多学生谈及专业知识滔滔不绝,涉及国家大事如听天书的现象,更有甚者连国家总理和国家主席的区别都不知道,何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何谈爱国主义?因此,学校德育教育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收看国家时事新闻,强化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解读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兼顾团队精神培养,增添心理健康等边缘学科知识,重新定位德育教育的目标,把从抽象化、理想化的培养目标转变到以当今社会现实为基础,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和解答人生困惑的大众道德目标上来,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职业道德的魅力和遵守职业道德带来的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职业道德的评判能力,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二)创新德育形式,实现教学相长
备受学生欢迎的德育必将是形式和方法不断创新的德育,德育创新必须改变对学生的传统认识,从80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研究他们的喜好和接受新事物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80后一代生活在科技高速进步,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具有很强的知识接受能力、思辨能力、参与互动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实行由过去德育教师单向的灌输向教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改变由教师主导地位向双向沟通的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主动性学式,提倡开展教师生辩论,发扬教学民主作风,尊重学生个性和才能,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接受德育教育,从而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理性的升华,实现教学相长。
二、改善临床德育教育的社会环境
(一)健全法律制度,弘扬职业道德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用法律的手段维护高尚的医学道德的,减少法律空隙,增大违背医学职业道德的法律成本,维护职业道德的正义感,为校园的德育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医患关系有所紧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媒体对于负面医疗信息的连续报道和炒作,在正面的医疗宣传报道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导致患者对医院抱有偏见,这种情况的出现促使医护人员在职业道德和法律面前选择了自我保护,北京朝阳医院产妇死亡事件以血淋淋的事实和生命的代价诠释了职业道德在法律面前的无奈;玻璃人患儿在我院拒绝出院证明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也会被家长所利用。医学生在这种情况下,逐渐也学会了自我保护,当自我保护意识一直笼罩在学生心上时,势必影响学生在学习治病救人的信心,影响对判断病情时应该具有的果断,从而延误患儿的最佳治疗时机。这就要求国家最大限度地完善法律制度,在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利益的同时,加大对遵守医学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的尊重和保护,为医护从业人员坚守职业道德提供法律保护,为高校德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强法律基础。
(二)加强对网络德育的管理,净化网络道德空间
网络作为大学生经常接触的一块很重要的道德教育阵地,社会、家庭和学校要齐抓共管做好网络,减少负面影响,发挥网络媒体的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正面作用,为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培养学生的德育土壤。建立网络德育可以很好地拓展德育教育的生存空间,实现“全天候”的工作模式,扩大德育工作的覆盖网络,打造立体式德育教育方式,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弥补课堂教育的弊端等问题,增强德育工作的影响力,感召力和渗透力。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德育教育主页和德育论坛,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开展德育工作,如医德医风,名医访谈,理论学习,专题讨论,标兵培养,视频播放,文件下载,名篇赏析等,在线交流等活动,使德育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实践性、现实性、参与性都将大大加强,德育教育更加容易深入学生心中,产生的实际效果更加显著,使网络成为弘扬德育教育的主要战场,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加强临床德育的教师队伍建设
(一)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应纳入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1995年11月23日,国家教委颁布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简称《德育大纲》),《德育大纲》里明确规定高校必须加强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健全德育教学领导体制,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就要求高校领导高度重视,把德育课程和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纳入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精选优秀德育教师,组建一支以专职德育教师为主体、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老中青相结合的阶梯型德育教师队伍。为了保证德育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德育教育还需要政策倾斜,成立德育教育专项使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为德育教育的课题研究和德育教师的继续深造提供资金支持,为德育学科的发展提供配套设施,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德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做好铺垫。
(二)引进德育人才,实现师资优化组合
德育教师是大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是从事学校和社会思想改造工程的主体,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祖国的未来,来不得半点虚假。德育教师选拔的标准应该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这就需要学校大力改进德育人才引用体制,实现校内及附属医院德育教师资源的优化组合。学校可以主动为德育人才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通过政治审查、业绩考核、科研项目、学生评价等一系列环节,使优秀德育教师脱颖而出。以“优秀德育教师”为核心,以培养年轻德育教师为主体,以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大力引进德育人才为补充,组建一支十分优秀的德育教师团队;然后根据学校德育教育的整体安排,统筹兼顾,促使德育教师团队在学校和附属院校相互交流宣讲,充分调动德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德育教师团队的整体潜力,恰当利用德育教师团队的合力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增强德育工作责任感,做好德育理论创新
德育教师队伍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坚信德育工作是一项塑造学生灵魂,净化社会风气的伟大工程。虽然在政策、制度、科研等方面和其他重点学科相比有所欠缺,但是德育教师自己要加强工作责任感,把德育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做,在没有条件的前提下,争取条件和创造条件做好德育工作。做好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加强德育理论创新。理论对实践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正如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德育教育工作同样需要科学的德育理论的指导。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多元化倾向,德育理论的创新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个人价值、学习能力、社会需求等因素,需要结合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重视年轻人特有的思想观点,精选典型性、时代性、现实性很强的德育事例,采用更加灵活可行的教育方法,使德育理论更容易被青年学生接受,使道德规范更容易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从而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更加有效地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四、编写德育教材,创办大学生德育期刊
大学生德育教师不仅是一支能摆事实、讲道理、做思想工作的教育者,而且是一支经常创新能创作的团队。德育教师团队的德育思想只有形成文字才能得以系统梳理,只有编成教材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只有付梓期刊才能够得以广泛流传。我校德育教师队伍在倾心血于教学的同时,还需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教材,在教材推广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经过时间的洗礼后争取成为经典的、权威的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的德育教材;同时加强学校和各院校以及其他系统德育教师的沟通和联系,希望能够共同创办一种专供德育教师探讨和交流德育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经验等问题的大学生德育期刊,通过德育期刊可以整合全社会的德育力量,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选择、思想道德等,扩大德育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德育教育的认可度,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逐步实现德育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完美结合。
作者:刘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10004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ekxlw/90516.html上一篇:浅谈临床儿科心理护理体会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