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1 传统的《护理学基础》课程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
《护理学基础》课程共开设两学期,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理论考试,每学完一项护理技能就考核一次,理论考试多注重对记忆性内容的考核,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考核较少,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平时不看书,考前熬夜突击的广泛现象[2]。技能考核总次数多,但相互关联性小,学生总是学一个、考一个、忘一个,到课程结束时往往只记住了最后考核过的一两项护理技能。
2 改革措施
2.1 理论考试改革
教师仔细研读《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并结合当年度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大纲内容,考前一至两周由3~5名教师分别拟定1套完整的试卷,上交学校教务处,再由学校教务处随机抽出一套试卷进行考试。试题多采用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的案例式试题,注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护理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每学期期末考试卷面总成绩为100分,学生实际所得卷面成绩乘以60%计入期末总成绩。
2.2 护理技能考核改革
调整《护理学基础》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增加实验课时比例,适当减少单项护理技能考核的次数,将常用的23项护理技能划分为生活护理、清洁护理、排泄护理、用药护理等几个模块,学生每学习完一个模块的内容之后进行一次阶段性考核,采用小组抽签的形式进行,要求每位学生从学习模块中随机抽取一项护理技能作为考试项目,考核时采用模拟医院招聘考试的形式,一人考试多人评分,考核内容包括用物准备、考试态度、操作流程、交流沟通、用物处理等多个方面。每学期期末开设2~3个综合性实验,每个综合性实验至少涉及2~3门课程、包括2~3个单项护理技能操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给予引导和启发,考核成绩实行同组同分,考核结束后进行小组成员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点评,综合考核学生操作程序、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3]。在部分护理技能操作中设置考核关键点,如有效输氧、安全输液……如果学生在考核过程中未体现出考核关键点,当次考核成绩记0分或重考合格后记60分。将多次技能考核成绩之和除以考核次数,即为技能考核成绩,再将技能考核成绩乘以30%计入期末总成绩。
2.3 平时考核更细化
学生的平时成绩由学生的出勤率、迟到、旷课、早退、课堂回答问题、书写实验报告等多方面情况所组成,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总分10分,计入期末总成绩中,学生平时成绩低于6分者,期末总成绩酌情倒扣分,以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平时学习。
3 体会
改革课程考试模式是教师开展教研教改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4],通过对《护理学基础》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及平时考核的改革,增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有助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改变,由考前突击学习转向注重平时学习,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把每学期期末考试的压力减小,从而降低学生期末考试时的作弊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护理学基础》课程考试模式改革对护理教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教师需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学内容和考核模式进行讨论、分析、摸索和评价,并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57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