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186-02
压疮(pressure ulcer)即压力性溃疡,使指 压力、摩擦力、或剪切力所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害[1]。它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约有20%需长期照料的患者受到压疮的困扰[2]。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以及医务工作者对压疮的进一步认识,临床上对压疮的防治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但在其护理过程中,有许多医护人员甚至有些护理教材上的某些知识仍存在一些误区,现分析如下:
1 翻身至侧卧位时采取大侧卧体位
传统的侧卧位翻身法认为,患者完全侧卧,即背部与床面垂直或稍前倾,以使患者舒适。而此卧位方法使与床面接触侧的耳廓、肩峰、肋缘、髂嵴、膝关节两侧、及外踝完全处于被压迫状态,接受身体100%的压力。正确做法是应采取小侧位翻身法,即患者背部与床面成30°角,此体位使身体的一部分重力落在髂嵴与骶尾组织之间的臀大肌平面上,这样可使侧卧位身体受压部位避免承受身体的垂直压力,受力约为体重的50%。与传统的90°翻身法相比,30°侧卧更换法可有效缓解骨突部位压力,提高预防压疮的效果[3]。
2 换药时使用消毒液消毒压疮创面
有研究表明,消毒液会破坏新生的上皮细胞及脆弱的肉芽组织。正确换药方法应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或擦拭创面:用20-50ml注射器加16号针头,以1ml/秒的速度冲洗创面。若有窦道,可用无菌剪刀去除头皮针的钢针部分后连接注射器,把软管伸入窦道,再按上述方法冲洗后擦干即可。
3 局部使用抗生素
只能加快细菌的耐药性。正确方法是提倡使用新型抗菌辅料,如含有纳银离子敷料、3D发泡高分子材料、以及水胶体材料等。
4 创面局部持续吹氧法
某些护理教材中提到对压疮创面持续吹氧,以利用纯氧抑制厌氧菌生长,提高创面组织供氧,改善局部组织代谢以及使创面干燥,促进结痂、愈合。实践证明:首先,组织细胞不能直接利用氧气,只有通过血液才能向组织供氧;并且因为我们使用的医用氧不是无菌的,很有可能增加需氧菌的感染机会。有科研表明:氧梯度利于毛细血管的生长,而无氧的条件下毛细血管生长更快,低氧是成纤维细胞生长最理想的生存环境,还能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生长因子;其次,吹氧使创面干燥,并不利于创面愈合,这就是下面第5个误区。
5 使用烤灯等仪器保持创面干燥
干燥的创面环境不利于上皮细胞的生长及爬行。现在提倡伤口湿性愈合理论,1962年英国动物学家Dr.George.Winter研究证实:伤口在适度湿润的环境下,细胞再生能力及游移速度较快,其复原速度比完全干燥的环境下快1倍以上。美国FDA在《创面医疗用品(外用药和材料)行业之南》中强调:保持创面湿润环境是标准的处理方法。适度湿润的愈合环境,可促进生长因子释放,刺激细胞增殖;促进生长因子受体与生长因子结合;促进免疫细胞活性并增强其功能;加快表皮细胞迁移速度,利于上皮爬行。所以正确护理方法为创面使用保湿敷料,如透明膜、水胶体、水凝胶等。
6 只要受压局部表面皮肤完好就没问题
压疮好发于骨隆突处,而骨隆突处的压力首先作用于肌肉。组织学病理检查发现:800mmHg压力作用8小时可引起皮肤坏死,而500mmHg压力4小时即可引起肌肉坏死。所以肌肉和脂肪组织比皮肤对压力更为敏感,并且肌肉因代谢活跃而最先受累。正确方法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仔细观察,重视对完整皮肤的护理。
7 忽视临床上一些轻微的压力问题
临床上经常使用的电极片、血压监测袖带、导联线、无创氧气面罩等均可引起受压处的皮肤损伤,特别是水肿及皮肤抵抗力差的患者。正确做法是重视这些小问题,每日更换电极片、袖带、导联线位置,定时放松局部压迫。
终上所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应该加强对压疮的认识,并不断接受新的医疗护理信息,掘弃旧的不合时宜的理论,对压疮的防治至关重要。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58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