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9(b)-0149-04
The effect of the education on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LIAN Ailing CHEN Ye SUN Kuan
Outpatient Center Operating Room,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s of human nursing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on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90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the humanized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The clinical index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heart rate, lower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and the number of angina attack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and the improvemen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remarkabl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fter nursing, the scores of physical function, role function, cognitive function, emotional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increased, and the improvemen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remarkabl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human nursing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can improve clinical index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Humanistic care; Health education; The quality of life
冠?疃?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功能障碍,器质性病变等,其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1]。而冠心病心绞痛主要是指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因血管腔狭窄、短暂性缺氧缺血以及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胸部疼痛及不适感等症状,且随着进展病情呈现出了不断加重的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2]。有研究报道指出,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期间,配合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辅助提高治疗效果[3]。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针对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分析,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55~69岁,平均(61.14±3.45)岁;病程为2~10个月,平均(6.23±1.98)个月。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为54~70岁,平均(62.23±4.11)岁;病程为3~12个月,平均(6.67±1.7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试验符合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行心电图及症状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者[4];②进入研究前1个月内未服用过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者;②先天性心脏畸形者;③具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者;④恶性肿瘤者;⑤精神异常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监测指标等。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具体如下。⑴健康知识培训。每个月对患者进行有关冠心病病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的健康知识培训,同时分发冠心病健康知识手册,手册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制订,比如合并存在高血压的患者,应注重提醒如何控制血压、高血压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等,面??患者提问给予耐心的解答[5]。另外,还可通过口头讲解以及视频等方式进行关于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的教育。⑵饮食护理。结合患者日常饮食习惯给予制订饮食计划,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提高饮食中膳食纤维,如粗粮、水果及蔬菜;②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③限制盐的摄入;④减少胆固醇摄入,如动物内脏;⑤多吃植物油,减少动物脂肪摄入。⑶运动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恢复情况制订运动方法,如散步、快步走、慢跑、舞蹈、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项目[6]。每次30 min;运动频率保持5次/周以上,注意循序渐进且有规律化,避免剧烈运动。⑷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站在患者角度出发,对其产生的不良情绪给予充分的分析,耐心倾听患者所需,并给予合理的疏导,尊重并理解患者所提出来的要求,给予关怀。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了解好其内心的波动情况,嘱咐患者保持良好又平和的心态,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合理的分析,并给予疏导,避免出现悲伤或发怒等严重的情绪波动,同情患者的遭遇,并尊重其思想与内心感受,增加并配合患者完成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与体验,从而有效减轻患者心理上的负担。⑸药物护理。由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往往伴随发生糖尿病或高血压等疾病,需要长期大量服用药物。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其认识到长期并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其次提前准备干预患者所需药物,每天按时电话提醒患者,并与患者家属取得沟通与联系,寻求帮助,督促患者规律用药。⑹身心放松训练。护理人员首先向患者说明身心训练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能够主动自觉的配合,采用静坐及平躺的方法,使得患者的全身肌肉得到放松。护理人员通过按摩的方式对患者的全身进行按摩,按摩的部位包括头部、肩膀、上下肢及腹部等,使得患者达到全身放松的状态,也可训练其进行冥想训练以及深呼吸训练等,每日2次,每次30 min。两组均连续护理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变化及生活质量。①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心率×血压、心绞痛发作的次数等。②采用我院自制的简易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量表中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共5个方面,每个方面满分为2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两组护理前心率、血压、心率×血压、心绞痛发作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心率、血压、心率×血压均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观察组护理后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护理前相比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护理后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所致,从而发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并出现心肌暂时性缺血及缺氧综合征。根据我国心血管报告,冠心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和肥胖[7]。有研究报道指出,在原有病变的基础上,心理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冠心病心绞痛,大多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能伴随负性心理,加重病情,增加心绞痛的发病次数[8-9]。因此,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期间,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大量资料显示,部分年纪较大的患者因为认知水平较差,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加之文化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护理工作无法正常顺利的进行[10-11]。另外,部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分别占5%~30%、40%~70%,此类不良情绪还能够产生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产生较大的影响。
以往临床工作中实施的常规护理仅能满足患者的一般治疗需求,但在缓解不良情绪,辅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方面较差。现我院开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工作中,进一步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所谓人性化护理是指一类将“以人为本”为原则的护理方法,相比传统以往护理工作,将护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患者身上,加强对患者的关注与心理方面的沟通[12-13]。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进行评估,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同时配合饮食护理及运动护理,增加患者的体能及抵抗力,从各方面提高患者参与到护理过程中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认知程度,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辅助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冠心病心绞痛的再次发生[14-1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护理后心率、血压均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观察组护理后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提示,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改善高危人群的不良生活习惯,降低发生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风险,明显减少了心绞痛的发病机率,?c以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7]。对比生活质量时可见,两组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护理后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提示,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能够从多方面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同样使患者树立地信心,改善生活质量[18-20]。另外,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还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从而有效的降低护患之间的矛盾,帮助护理人员的服务工作融入到社会工作中,更有利于被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认可。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能够辅助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提高生活质量。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有限,在收集数据方面存在缺陷,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不断完善护理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58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