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5(a)-0127-02
脊柱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有些医院或医生只开展前路手术或只开展后路手术,实际上有数种术式可以选择――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颈后路椎板成形术、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术,这些手术类型我们都有大量成功经验,根据病情不同可以合理采用,不受任何技术、条件和狭隘观念限制,充分发挥不同术式各自优势。对于很多大医院手术感到困难和恐惧的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实行节段性后路减压术。对于伴有前方压迫患者,进行大?V法脊髓前方减压,达到脊髓四周360°彻底减压,这就避免了开胸前路减压手术,大大减小了创伤。这种全方位减压技术也在胸椎间盘脱出症和骨质疏松性压缩骨导致下肢瘫痪患者的手术中应用。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滑脱,手术的第一个目的是神经减压。当伴有脊椎不稳定的时候,根据不稳定的程度、滑脱的程度决定脊柱融合,根据是否适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选择脊柱后外侧植骨或椎体间植骨。在椎体间植骨时,利用整块摘除的椎弓和下关节突复合体做为椎间植骨快,这样做即得到了最佳的植骨材料,又避免了从骨盆取骨或者必须购买椎间融合器,使取骨并发症得到有效避免,进而明显降低患者治疗费用。
随着快速发展的经济及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各种疾病的发病及治疗情况也呈现出较明显的变化,糖尿病随着心脑血管及肿瘤疾病之后,已逐渐成为对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1],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目前已超过4亿,我国糖尿病患者也超过1亿。患有糖尿病的骨科患者也不少,为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患者掌握价值较高的健康知识,自护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使患者提高自我健康管理的动机得到有效激发,自护能力不断提高,手术效果明显提升,该研究针对脊柱手术并发糖尿病患者围术期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的3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脊柱手术的有关资料,糖尿病患者的病程都已超过2年;内脏器官没有产生严重功能障碍;精神及语言沟通十分正常;可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排除患者的主要标准为:患者产生糖尿病并发症比较严重;对患者随访不方便。将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15例试验组患者中,男患者11例,女患者4例,患者平均年龄(42.8±12.4)岁,糖尿病平均病程(4.2±2.1)年,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9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有2例。15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患者10例,女患者5例,患者平均年龄(42.9±12.6)岁,糖尿病平均病程(3.7±2.2)年,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有3例。在基本资料方面该研究中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患者进行比较。
1.2 方法
在临床护理中采用的护理方法方面,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宣教并建立健康档案,对其目的意义等与患者进行耐心沟通,进而不断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将动机性访谈理论应用于健康教育中分3次实施,30 min/次左右,需要患者家属参与[3]。第1次实施在患者术前采用开放式提问,对患者糖尿病病情及具体需求详细了解,使其改变健康行为的要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可用对糖尿病危害的剖析,对自我护理的意义进行权衡,制订对护理计划全程参与的激励措施。该次宣教引导患者由前意向至意向和准备阶段,进而在行动及维持阶段强化健康意识。第2次实施应在患者术后2~3 d,对患者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引导式交流加强,对糖尿病的宣教内容主要有监测血糖、饮食、运动、护理足部等相关内容[4]。有关内容对患者分3次讲解,讲解30 min/次左右。
1.3 随访患者情况
医生应严格要求患者在治愈出院后第3个月、第6个月后回院进行复诊,并对患者自护行为能力客观评价。出院后每月对两组患者都进行一次不超过10 min的电话随访,持续6个月时间,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同时提醒患者复诊时间。使患者对糖尿病自护作用加深了解,掌握饮食及运动中的注意要点,使其健康生活方式理念得到逐步加强,并对患者家人随访,使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支持与督导。
1.4 相关指标评价
对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指标分别监测患者入院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3个重要时间节点。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能力采用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客观评价,评价指标主要有控制饮食、运动规律性、用药遵从医嘱情况、监测血糖指标、护理足部、处理血糖指标异常等6大项内容,26小项具体内容,满分130分,分值与患者自护能力具有正相关关系,该评价量表在临床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较考的可靠性。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该研究中患者的有关数据,对计量资料采用(x±s)形式表示,对有关数据使用t检验及方差方法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实施相关护理措施后,试验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指标分别为(7.9±1.8)、(10.2±3.3)mmol/L;术后6个月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分别为(6.1±1.4)、(8.2±2.5)mmol/L。对照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指标分别为(8.8±1.7)、(14.6±3.8)mmol/L;术后6个月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分别为(7.7±1.9)、(10.3±2.2)mmol/L。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血糖指标降低幅度比较明显。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自护能力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优势相对更为明显,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个性化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疾病、家庭、情感及社会关系等方面实际情况,使患者个性化健康需求和精神诉求得到满足的护理方法,更重视关注患者个体,而不只是受疾病具体状况的影响。非健康生活方式一直都被视为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5],对于防治糖尿病的关键就是科学调整认知和行为。控制好脊柱手术并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对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实现预期治疗效果也至关重要[6]。与患者具体情况相结合,采用动机性访谈方式,并将健康教育措施对患者进行详细实施,尤其是对挖掘和处理患者的矛盾情感更加关注,进而提高其行为改变的内在动机,应尊重患者的个性化健康情感需求,进而使患者明显提高依从性。有关研究结果表明[7],在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的态度方面,动机性访谈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使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降低,手术效果显著提高。
随着近年来不断增长的糖尿病患病率,使糖尿病防护能力提高就成为医务人员及全社会的重要责任。采取基于患者的咨询式动机性访谈及其合理应用,并相应调整其内在动机,进一步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护理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也能进一步促进其行为的改变动机。目前在临床中控制患者疼痛、糖尿病等相应管理中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使制定的个性化干预策略具有针对指向性,也使患者提高对临床治疗的依存性,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8]。患者家属的支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患者的宣教内容不断强化,更理解患者的感受,对疾病也明显增强认知,这对于决定行为也具有关键性作用。使患者的治疗信念和态度更加积极,进而其自护能力得到相应提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动机性访谈理论的个性化护理模式使患者自护动机得到有效激发,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健康生活方式,使患者治疗依从性得到显著提高,血糖指标得到平稳控制,并发症明显减少,对于加强骨科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理念,对血糖指标的有效控制以及自护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58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