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0例,年龄24-38岁,平均31岁;孕周31+1-39+3周。剖宫产史1次13例,2次5例,3次2例。完全性前置胎盘5例,部分性前置胎盘3例,边缘性前置胎盘12例。
1.2方法2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中18例通过子宫下段注射欣母沛、卡孕栓舌下含服和(或)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B-lynch缝合成功保留子宫,其中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2例;B-lynch缝合1例;2例因胎盘植入术中出血难以控制行子宫次全切术。
2结果
本组6例入院时孕周已达37周以上,B超提示胎儿成熟,急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其余14例中有9例伴有活动性阴道流血,进行期待治疗和护理,延长胎龄7-42天,新生儿Apgar评分6-10分,出生体重1520-3850g,出血量200-4500ml,术中术后输血者3例。孕产妇无死亡,经治疗与积极护理干预后恢复出院,1例新生儿因早产不同意住院,自行抱走,1天后死亡。
3积极护理干预
3.1产前护理
3.1.1入院时护理孕妇入院后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执行治疗医嘱,备好急救药品、物品,做好交叉配血试验。禁行肛诊、阴道检查和灌肠,配合医生在保证胎儿及孕妇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延长孕周,提高围产儿的存活率。
3.1.2积极护理干预与前置胎盘的孕妇交流沟通,讲解此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等,缓解其紧张焦虑感,提高孕妇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防护能力,能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注意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孕妇受到刺激因素致阴道再次出血。随着循证护理的发展,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展及转归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还应注意此病在症状方面的护理,包括体位护理:取侧卧位,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体位强烈变动,防止阴道受刺激出血;阴部护理:及时清洁阴部,更换会阴垫防止感染;加强对阴道出血的观察,前置胎盘阴道出血往往是无痛性的,反复的阴道流血,应每30-60min巡视病房1次,注意阴道出血的量、颜色、性状,一旦阴道出血量增多、色鲜,应立即通知医生。在检查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孕妇的刺激,禁止按摩腹部和刺激乳头;饮食护理:保持孕妇大便通畅,防止孕妇因排便不畅使用负压刺激子宫收缩,从而延长孕妇孕周;药物护理: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遵医嘱使用抑制宫缩药物(主要是硫酸镁),用药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二是备抢救药物,出现硫酸镁中毒症状立即停药,根据情况应用葡萄糖酸钙拮抗。
3.2术中的抢救与护理当孕妇反复发生多量出血甚至休克时,无论胎儿是否成熟,为了孕妇安全应终止妊娠;胎龄达妊娠36周以上;胎龄在34-36周,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征象,胎肺未成熟者,经促胎肺成熟后应尽早终止妊娠。当出血较多,短时间内不能结束分娩,应迅速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胎盘前置和胎盘植入是凶险性前置胎盘出血的主要原因[1]。因此密切观察,早期作出判断,迅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败及产妇的预后。由于病情变化突然,患者情绪紧张,此时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同时鼓励、安慰患者,使其主动配合治疗;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尽快充分输液、输血是保证手术和抢救成功的前提。注意保暖、给氧,快速做好术前准备,留置导尿,交叉配血等。
3.3术后护理
3.3.1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术后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出血量;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术后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嘱家属陪伴。日二次口腔护理;乳房护理,防止乳胀发生乳腺炎;会阴和尿道口每日二次用新洁尔灭棉球消毒;腹部敷料保持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产妇出汗多时更换衣裤;视病情取半坐卧位,利于恶露排出;做好引流管的护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输血或口服药物纠正贫血。给予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3.3.2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B-lynch缝合成功保留子宫后的护理术后根据麻醉嘱去枕平卧6小时;腹部切口沙袋压迫8小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产妇神志是否清醒;腹部切口敷料有无渗出;按压宫体检查子宫收缩情况及有无血块排出;注意阴道出血情况。按医嘱气压治疗,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一天评估后,指导患者下床活动。
3.3.3子宫切除后的护理术中大量出血致子宫切除者,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变化;腹部切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静脉穿刺处有无血肿、渗出;阴道出血情况。记录24小时出入量。严防DIC的发生,遵医嘱给予输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等[2]。
3.3.4新生儿的护理准备好新生儿抢救的物品和药品,请新生儿科医生在场,准备氧气、气管插管等急救装置,随时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准备,提高早产儿存活率。
总之,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延长孕产妇孕周,改善孕妇身体状况,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产后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并发症;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58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