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34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672-02高血压是医院常见病,其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时可导致脑出血,降低患者的脑功能,危及其生命安全。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除了及时给予手术治疗外,还需加强各方面的护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9月对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其护理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94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53-86岁,平均(58.84±5.37)岁;出血量40-120ml,平均(51.00±9.50)ml。对照组: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54-87岁,平均(59.16±6.14)岁;出血量45-115ml,平均(48.97.00±9.67)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46例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即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中及术后的病情观察,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等。观察组48例在治疗期间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由医院领导组织成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参照医院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方案。首先,明确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并向患者讲解关于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其有个大概的了解,以取得患者的支持与认可;其次,科学评估患者的病情,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目标;最后进行人员分配,将各项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身上,确保各项护理能够顺利进行[1]。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需加强病情观察,主要判断是否存在应激性溃疡出血、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等,同时需加强心电监护。
1.4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体征与症状完全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明显,超过90.00%,未出现病残;显效:体征与症状大部分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低于46.00%,病残程度不超过3级;有效:体征与症状部分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超过18.00%,病残程度超过3级;无效:体征与症状变化不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减少现象,严重病残至死亡。
1.5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2.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疗效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贯穿于患者的整个疾病治疗中,包括入院后、手术前、手术后及出院前等。①入院后:护理人员需热情接待,告知患者需注意的重要事项,并向其介绍主要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医院医疗设备水平及医院住院环境等,使患者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消除其心中的疑虑。同时需加强健康宣教,以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其疾病治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②手术前:需做好巡视工作,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准确相关的药物、做好备皮工作、准备新鲜血液等[3]。术前患者极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对此需做好心理疏导工作。③手术后:术后需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心电监护工作,科学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4]。同时,需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预防感染。当患者体征趋于平稳后,可不再使用监护仪器,同时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训练,如肢体活动、语言训练等,以加快康复。④出院前: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需做好指导工作,如在用药方面,需叮嘱患者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服药或遵医服药,不可乱用药物;在饮食方面,需告知患者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并引导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5]。同时需协助患者做好相关的出院工作,办好相应的手续。
临床护理路径是医院新型的护理方法,其遵循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并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形成科学的护理日程计划表,以便在护理过程有能够有条不紊地实施整体护理,促进疾病治疗。本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71.74%),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30.43%),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展,同时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58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