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272-01
前言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疾病具有病情重、病情复杂、变化快等特点,患病后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因为冠心病病程较长,患者常需反复住院治疗,经济压力较大,因此较易出现不良情绪[3],甚至迁怒于医护人员,而不良情绪及不和谐的医患关系会导致治疗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收治于本院的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资料回顾,将其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参照组(n=40),病史为1~10年,平均病史为(652±432)年;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7032±321)岁;发病时间为1~8d,平均发病时间为(321±162)d。一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作为实验组(n=40),病史为1~10年,平均病史为(655±485)年;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7085±353)岁;发病时间为1~8d,平均发病时间为(365±135)d。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1)术前干预:对于自身疾病了解较少是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之一,因此术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疾病知识教育以及心理干预,首先应让患者对本院的技术水平以及介入手术过程有一定的了解,询问患者对于本次治疗的期望了解,应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尽量帮助其消除焦虑情绪,增加其治疗的信心。对患者进行基本资料了解,其中包括健康状况、有无糖尿病、高血压、肾病、PCI手术史等病史以及过敏史。(2)术中干预: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与主治医生进行病情交谈时应尽量避开患者。若在术中患者有任何不适,应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根据患者的主述了解其感受,让患者保持放松。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准备好急救设备以及药物,在发生突发状况应保持冷静。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患者静脉通畅。(3)术后干预:术后护理人员将患者送到病房,护理人员应详细交接术中的情况,并列好相关的术后观察重点内容,例如穿刺处出血、前臂血肿、血管迷走等并发症,若出现任何不良现象,应及时告知医师,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增加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13?^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冠心病治疗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满意度量表为本院制定的量表,结束护理时交于患者填写,满意度总分为100分,满意度分为:8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80分以下60分以上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一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处理用SPSS200统计学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相关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冠心病治疗总时间实验组患者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冠心病治疗总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500%,参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7250%,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主要为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病理学变化,患者常会出现心肌坏死、缺血、缺氧等症状,临床常见的冠心病的五大类型为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缺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心肌梗死、猝死。近几年成为了广泛应用的治疗方式。但在手术过程中较易因为操作不当或患者自身等因素造成不良事故发生,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尽量降低系统风险因素的产生,提高治疗安全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本文主要分析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风险管理干预对其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实验组患者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冠心病治疗总时间、总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为冠心病介入术治疗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科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护患关系更加良好,值得推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58889.html上一篇:浅谈如何才能做好妇产科护理工作
下一篇:门诊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