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创伤疾病患者发病突然,不同程度地受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疾病病症相对较为复杂,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若采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进行治疗,细菌会通过手术过程侵入到血液,增加了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性,因此,临床中应针对此状况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护理控制措施进行干预u-。本文选取我院210例急诊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干预,意在探讨、分析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和控制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急诊外科患者210例。所有患者人院时均接受各项检查进行确诊,各检查结果均显示患者符合临床中急诊外科创伤患者[2],并均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将所选患者按人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5例。对照组男59例,女46例;年龄22~64岁,平均(45.34±2.38)岁;其中上肢创伤59例,下肢创伤46例。研究组男56例,女49例;年龄23 - 65岁,平均(46.93±2.45)岁;其中上肢创伤57例,下肢创伤48例。患者未合并其他疾病,并知晓本次研究方案,可积极配合。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护理消毒方式,创伤部位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清创液等进行清理,常规处理手术切口。研究组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再给予预防护理和控制措施。①术前:人院后,及时处理创伤处,医生查看创伤位置后,用器械检测创口,创口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清创液进行清洗,术前,各医护人员需做好术前准备,术前l d?淦ぃ?使皮肤保持干净,勿刮损,同时医护人员需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尤其是手部,可使用碘优进行消毒处理,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肺部感染率降低。②术后:各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各项体征变化情况,包括伤口感染、疼痛等状况,若敷料有脱落或渗漏状况,及时更换,密切关注患者肢体温度、肿胀、皮肤颜色等状况,医护人员给患者换药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做好消毒工作。若患者出现感染状况,可口服四环素片,0.25~0.5 g/次,间隔6h服用1次;同时服用吡哌酸胶囊0.5g/次,4次/d。
指标判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过程中,各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患者各体征状况,包含切口感染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切口位置若出现痛、肿、热、红等均为感染状况;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进行评定,包含生理智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等方面,分数越高则表示越良好[3]。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所有数据均由专人进行整理并分析。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用x2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采用n(%)来表示;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s)来表示。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发生感染6例(5.71%),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4例(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670,P=0.0000)。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讨论
外科创伤为急诊科的常见病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升高,建筑行业和交通方面的迅猛发展也导致大量意外事件的出现,急诊科创伤的发病率迅速增长,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急诊创伤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创伤发生后,医护人员需及时完成病症检查、清理创口等工作,把握救治最佳时机,确定治疗方案。此类患者在疾病形成时和送诊途中,创伤位置受到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而在治疗过程中,手术切口往往与患者创伤口重合。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引发创口感染的可能性较大。而一旦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术后切口的恢复和愈合都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由此可见,对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采用相应有效的预防护理和控制感染的措施相当重要。
本研究中列举的210例急诊外科创伤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在常规消毒护理的基础上另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干预。从感染发生率来看,研究组(5.71%)明显低于对照组(32.38%);从生活质量评分来看,研究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在术前、术后给予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护理和控制切口感染是十分有效的。
综上所述,对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给予合理的预防护理及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切口愈合良好,临床中值得推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59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