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 > 心电监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心电监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心电监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R床作用。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均接受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指导,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增加心电监测护理。比较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试验组患者良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监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作用显著,患者满意度高。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血供应急剧减少,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从而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1]。急性心肌梗死48 h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75%-95%,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是其中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指致命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颤和心脏停搏等。以室颤为例,其最佳抢救时间是病发初期3-5mm,之后,每延长1min,患者的死亡率会以7%-10%的速率递增[3]。相关文献指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心动过速的死亡率高达35%左右,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4]。心电监测是急性心肌梗死常用的监测手段,是用心电监护仪表现心电活动――模拟心电图。系统的心电监测护理能及时发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征兆,防止病情恶化,提高疾病救治率,降低死亡率,有显著的临床作用。本研究收治急性心肌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对其进行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所有患者本着自愿的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心血管疾病分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与诊断标准》关于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之诊断标准。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46-73岁,平均(58.26±4.17)岁;平均病程(5.3±1.2)年;单纯下壁心肌梗死14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2例,前壁心肌梗死6例,前间壁心肌梗死5例,高侧壁心肌梗死1例,右室梗死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5-76岁,平均(59.02±4.28)岁;平均病程(5.7±1.8)年;单纯下壁心肌梗死15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2例,前壁心肌梗死3例,前间壁心肌梗死5例,高侧壁心肌梗死3例,右室梗死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程度、发病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指导。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心电监测护理。①正确连接心电监护仪器:连接前,告知患者心电监测的目的、注意事项和配合方法,如勿自行移动、摘除电极片;避免在仪器附近使用手机;有皮肤瘙痒、疼痛时,报告医生。清洁患者胸腹部皮肤,必要时剃除毛发,去掉死皮。按照英文字母标志,将5根导联线按对应关系放好,皮肤消毒后连接电极片,位置要准确,避免放置在心尖部及心底部,以防患者需要电复律时影响除颤电极板的放置,耽搁电复律时间及影响心肺复苏成功。将电极片与皮肤紧密接触,使各波形清晰易辨认,避免产生干扰波,以确保监测效果的准确性。随时观察电极片有无移位或滑脱,保证监护仪显示的P波、QRS波、T波清晰、易辨认,ST以及J点变化能清晰监测到。②系统心电监护护理:给予每例患者1台心电监护仪,持续行心电监护,建立心电监护记录本,详细记录心律、心率、心电波形动态变化,常规每2h记录1次,对特殊变化随时记录,班班床头交接。迅速识别,准确判断常见的心电波形变化,如正常心动周期波形、ST段抬高或下降波形、心肌缺血T波倒置波形、室性早搏宽大畸形的QRS波形、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的波形动态改变。了解P波、QRS波、T波的正常的时间及电压值;ST、QTc与P-R间期的正常值;心率的正常值范围。掌握预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学指标,如QT间期以及QT离散度[5,6]、心率变异性、ST或T波电交替、心率震荡、心室晚电位、J点等。随时监测,有变化时可应用冻结键,冻结当前图面,打印当前数据或连接十八导联心电图及时采集。设定报警参数,发现频繁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征兆时,及时提醒,以便指导治疗和进行抢救,阻止病情恶化。③心率、心律、病情监护:急性心肌梗死24-48h之内常发生心律失常,尤其在24h之内发生最明显。这期间进行心电监测非常重要。前壁、侧壁心肌梗死患者,应警惕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下壁、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应注意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发生,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室性逸搏心律、及房室传导阻滞,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频率较低;广泛性前壁、前间壁、前壁容易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这些部位心梗的监测护理。掌握心梗的部位及易出现心律失常的类型,对监测护理工作有的放矢时,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室颤动的先兆,如频发、多源、多型、成对,连发或Ron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防止病情恶化。有心室颤动发生时应立即给予心脏非同步电除颤,恢复心律,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护理。④临床体征监测:持续心电监测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意识、血流动力、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的变化。每15-30min监测1次患者心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意识、呼吸并详细记录。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痰、尿少、烦躁不安、脉搏细速、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伴随症状,警惕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等并发症。⑤用药护理:选用留置针迅速建立静脉双通路,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一路作为溶栓或急救药物使用通路,一路静脉滴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给药通路不要弄混,防止与药物混合发生不良反应。熟练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浓度、用药速度、配伍禁忌等。遵医嘱正确用药。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心律、心率及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给予连续心电监测护理,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观察指标:①记录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统计、分析后绘制成表。②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情况:全程跟踪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间,结合患者住院病历、医疗文书及辅助检查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电波形平稳正常,判定为治愈;床症状缓解,心电波形基本正常,判定为好转。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成表。③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对患者经行匿名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情况,收集有关数据,统计、分析并绘制成表。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试验组良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试验组的治愈率(77.5%)明显高于对照组(52.5%),对照组死亡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两组患者?o理满意度对比:试验组满意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复杂、变化迅速和病势凶险等特点,早发现、早治疗,尽早畅通患者梗死部位的相关血管,对缩小患者的梗死面积和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控制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试验组良性室性心律失常(偶发性室早、频发性室早、短阵性室速)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持续性室速、室扑室颤、心脏停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电监测护理能及时识别、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指标,协助诊断,指导治疗,实施救治;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出现之前能阻止病情恶化,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试验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心电监测护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有效评价这些措施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能全面提升医疗护理质量。

  心电监测护理作为新兴的护理方法,要求护理人员有较高的心电图诊断知识和应急抢救能力,能将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心电波形变化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对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做出正确判断。熟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抢救程序和用药注意事项,熟练操作各种抢救仪器。同时还要求护理人员有较高的责任心,随时观察心电动态变化,及时发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征象,迅速实施救护程序,提高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心电监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作用显著,专科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增高,有着很好的临床实用效果和学习推广价值。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5934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