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51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10-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常见并发症,血液非正常凝集于下肢静脉内,静脉管腔出现阻塞,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与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有明显相关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因为手术及创伤的双重打击,血小板反应性改变,蛋白质细胞减少,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患者术后长期卧床,具备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条件。本文介绍我院对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DVT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70例股骨颈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7-77岁,平均65.4±5.8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50-74岁,平均67.2±4.9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护理措施如下:
1.2.1术前宣教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宣教,应用图片、录像等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强调改变发生的结局及后果,将高龄、肥胖、合并慢性疾病患者作为护理重点,患者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尽量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1.2.2术后护理患者回到病房后,给予软质枕物垫高脚跟,使小腿处于悬空状态,指导患者正确的翻身方法,注意下肢保温处理,避免低温刺激引起下肢血液淤积及静脉痉挛,提高患者自我保护能力,定时进行深呼吸及咳嗽训练,促进下肢血液回流。有条件的医院可以给患者应用压力抗栓泵,在使用压力抗栓泵时,患者取平卧位,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弹力袜,确认压力泵前健侧管道是否连接正确,将下肢放入压力袖带中妥善固定。术后饮食以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出现便秘。
1.2.3康复运动护理术后早期运动有助于预防DVT,通过康复运动能加速肌肉运动,促进下肢静脉窦的血流向心回流,游离改善局部组织代谢,有利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性增加。遵循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的原则,股四头肌做有节律的额的等长收缩运动,以促进血液回流
1.2.4DVT处理护士要掌握DVT的体征,严密观察患者双下肢色泽,温度变化,有无水肿、肌肉压痛及浅静脉怒张,采用国际预防静脉血栓研究会制定的标准,术后7-10d行双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认下肢静脉通畅。患者一旦发生DVT,应及时告知医生
两组患者术后7-10d均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观察DVT发生情况。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间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分析采用r检验,检验标准为0.05,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组资料中,观察组患者DVT2例,占5.7%,对照组DVT12例,占34.3%。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股骨颈骨折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属于骨科最常见的骨折类型,DVT是术后常见并发症,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加重病情,一旦发生,患者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行走困难,甚至导致肢体坏死,发生大面积肺栓塞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对预防DVT有重要意义。
针对DVT形成的高危因素,对有血栓形成倾向及可能引起血栓形成因素的患者,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及有可能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者,要给予高度重视,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运动干预是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根据患者术后不同阶段制定预防性功能锻炼项目,加强下肢主动锻炼能力。对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系统性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0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