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ICU患者因其病情较重,且病情反复无常,严重者随时面临着猝死的危险,患者便会极易出现不良心理反应,如恐惧、焦虑、抑郁、不安等。此类不良心理反应的产生,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疾病转归,故而,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举措。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ICU病房于2013年10月接收的患者3例,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41、47、73岁,平均年龄为53.7岁。其中,2例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转入ICU病房;1例患者因食道癌转入ICU病房。
瓣膜置换术患者:2例女性患者中有1例患者术后第1d便带插管自行返回病房,体温高达41.1℃,比较烦躁,视患者情况,给予安定、吗啡注射,事后拔出插管,得知患者定向力(时间、地点等)消失,且完全回忆不起手术情形;另1例患者则表现出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食道癌患者:该1例男性患者73岁,伴有冠心病史,氧合功能不完善,术后当晚便出现肾功能受损、急性肺气肿、心功能不全,行综合处理后稍有好转;于术后第3d拔管后,抑郁、精神恍惚,经常怀疑自己心脏坏死,医务人员解释后无效,吵嚷立遗嘱。
2方法与护理
2.1方法借助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患者入院之初行首次调查,结合对ICU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于患者入院15d再次调查,同样借助症状自评量表,对两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2.2护理
2.2.1术前心理护理ICU病房与普通病房情况不同,收治的均是病情危重的患者,且不允许家属的陪护,因此,患者容易产生恐惧感,对患者行术前护理的重要性便可见一斑。针对患者病情、术式、方法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医务人员要详细向患者说明,同时给予患者倾诉担忧、恐惧等情绪的机会,以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导。此外,为促使患者更快的适应病房环境,可详细介绍监护室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护理人员等。
2.2.2连续性护理护士应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方法等,在患者清醒时,注意告知患者所处的地点、时间、病情缓解情况;再次介绍监护室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护理人员等情况,加深患者的印象,促使患者的定向力在最短时间内恢复。
2.2.3护理要严谨、规范受所患疾病、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患者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不尽相同的。首先,护士要以规范、严谨、娴熟的护理技术为依托,致力于缓解患者的病痛,促使患者在心底里产生出归属感,以便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其次,护士要树立起责任心,严谨、认真的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最后,护士要具备专业的护理理论知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实时监测,以便于及时发现病情演变征兆,并在第一时间与医生取得联系,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2.2.4注重人性化护理患者意识清醒后,首先,护士要及时做好心理护理,满足患者的心理支持,护士可采用坚定柔和的目光、善意温和的微笑、恰当的握手等,充分开导患者因病痛引发的不良情绪;其次,护士做好疼痛护理工作,对减轻疼痛的方法予以指导,如患者咳嗽时,提示患者用手按住切口等;最后,护士要做好生活护理,在没有家属陪护的情况下,护士要协助患者完成洗漱、进食等活动,促使患者安心接受护理。
3讨论
本研究中3例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如沮丧、猜疑、谵妄、恐惧、孤独、焦虑、抑郁等。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来源于病情、环境、治疗以及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焦虑:一般表现为激惹性增高、讲话犹豫、烦躁、心慌意乱等,有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失调症,如多汗、心悸、恶心、排便障碍等。患者行检查时有心率加快、面色潮红、血压升高、皮肤发冷、肌肉紧张等交感神经系统亢进体征,加重了诊断、治疗难度。
恐惧:引起恐惧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病情危重;进入ICU病房后对环境或者医疗设备视为某种威胁;医务人员面色严肃或工作气氛紧张等。
自卑与抑郁:ICU病房带给病人压抑感,加上病情危重,患者失去治疗信心;长期治疗后,若病情不见起色,患者易表现出情绪低落、冷漠、忧虑等情绪,表现为不配合与医务人员工作,内向型患者尤为明显。
沮丧、孤独、猜疑、谵妄:当患者离开熟悉的环境,转至ICU病房时,由于环境的改变,往往不能很快适应ICU病房的环境,极易产生出寂寞心理,甚至会感觉到被遗弃、无人关心等。一旦遭受到病痛的多次折磨,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不受控制,表现出感觉异常、烦躁、言语错乱、胡思乱想等,严重时会出现幻觉等。
ICU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极高,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除了要以专业的护理知识为依托外,还要对患者的病情、手术方法以及术中反应等情况进行采集,深入了解患者情况,并依据患者不同心理特点,与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沟通,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加速病情好转。此外,还要保持舒适的病房环境,灯光柔和,医疗设备尽量隐蔽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0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