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3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34-66岁,平均年龄为(41±3.38)岁;所选患者中腺癌11例,鳞状细胞癌25例;患者文化程度:大专及其以上8例,高中14例,初中9例,小学5例。本次所选患者均经病理学进行确诊,且临床分期均在0-ⅡB之间。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且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进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对于年轻的、需保留卵巢的患者行卵巢移位术;同时结合放、化疗进行综合治疗。
1.3心理状况分析
1.3.1焦虑及抑郁宫颈癌患者入院后,不适应病房环境,且对宫颈癌的治疗较为迷茫,极易产生焦虑以及抑郁等负面情绪。患者从对病情的否认,到不得不接受现实的低落情绪,时间一长就会转化为抑郁,尤其是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越无法接受,其抑郁与焦虑的情绪比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更严重。
1.3.2悲观和绝望宫颈癌患者经历了健康、患病等巨变,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且现代医学强调患者具有知情权,因此患者在知道自己身患癌症时极易表现出悲观及绝望的心理状态,特别是中青年的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患有宫颈癌时常常痛苦不堪,甚至绝望,不愿接受事实。
1.3.3孤独和无助宫颈癌患者因生病要离开自己所熟悉的地方住到病房中,周围的患者全是陌生人,患者容易产生孤独感。患者常因生活习惯及环境的该病感到无助,尤其是性格较为内向的患者更是缺少与人的交流,孤独感更为强烈。
1.4护理干预方法
1.4.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在24h内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了解患者生活及饮食习惯、疾病病情、家庭及社会支持等信息。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不断提升自身基础知识,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增强患者的信任,让患者能够对护理人员产生安全感和依赖感,进而提升护患之间的关系。
1.4.2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针对焦虑及抑郁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用易懂、通俗的语言给患者讲解疾病的知识,告知患者相关治疗的方案,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使其配合治疗。
1.4.3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还应纠正患者不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合理搭配患者的饮食结构,多食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的食物,适当摄取豆制品及奶类,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1.4.4给予患者家庭及社会支持给予宫颈癌患者家庭及社会支持尤为重要,家庭及社会支持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理以及精神压力,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失落感,保持患者心情的愉快,从而增强患者治疗的自信心,促进患者的康复。
1.4.5给予患者适当的音乐、运动疗法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爱好以及心理状态等,给予患者适当的音乐,并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有氧健身运动,促进患者机体及心理的康复。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本次研究对象抑郁及焦虑的程度进行评分。
2结果
本次36例宫颈癌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患者SAS评分为(36.09±3.25)分;SDS评分为(32.54±4.37)分,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SAS、SDS的评分(49.37±4.01)分、(47.36±5.34)分。
3讨论
宫颈癌恶性程度较高,患者需接受手术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这些治疗会对患者生存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患者角色、情绪及认知等功能的变化。此外,患者因无法接受身患癌症的事实,从心理上抵触治疗。
据研究显示,患者文化程度越高、年龄越轻的患者,其焦虑与抑郁的指数会越高。因此,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让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使患者能够配合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给予患者相应的健康教育,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帮助患者建立起家庭及社会的支持,提升患者生存的质量。
本次研究表明,36例宫颈癌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患者SAS评分为(36.09±3.25)分;SDS评分为(32.54±4.37)分,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
综上所述,对宫颈癌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进而提升患者生存的质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0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