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48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80-02由于手术室有着较大的工作量,手术存在的风险较大,造成患者的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应激反应较强,临床上常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焦虑、恐惧、紧张等表现,对顺利实施手术有着较大的影响[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80例接受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80例接受手术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55岁,平均年龄(35.3±1.8)岁。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60岁,平均年龄(38.7±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区别(P>0.05),具有比较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沟通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术前沟通因为患者没有全面了解医疗手术以及医疗知识,心理上常出现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对手术危险性、手术效果、手术后遗症等有着过度的关系。护理人员应该以温和的态度,细致耐心的向患者的讲解,通过鼓励的话语对患者进行激励。
1.2.2信息的良好沟通患者手术时需要神经阻滞麻醉、局部麻醉的患者,虽然能够麻木手术位置的统计,但由于病人还是在清醒的情况下,手术过程中牵拉脏器等会导致患者出现肩背疼痛、心悸、呕吐、恶心等情况。医护人员应该通过口头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口头安慰,让患者通过深呼吸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使患者的注意力得到转移。另外,因为手术需要暴露输液,会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存在不舒适的感觉,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的与患者沟通,如患者出现不舒适的感觉,则应该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对。医护人员在进行拔针、拔管等操作时要有这轻柔的动作,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1.2.3术后沟通技巧在进行术后沟通时应该对手术过程的护理成效进行精心的评估,对患者内心真正的想法进行全面了解,确保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另外,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得到良好的关心,能够维持愉快的心情,对患者术后恢复有着较大的帮助。通常情况下,均是在患者完成手术后的2-6d内应用术后沟通,主要是因为患者在这段时间内已经基本恢复体力,对访问工作能够良好的配合。医护人员还应该对患者刀口愈合的情况进行亲切询问,对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查看患者是否因为手术导致烫伤、压伤等情况,对拔出留置管的时间进行明确,观察患者的输液位置是否出现静脉炎以及感染等情况。对于患者与家属术后存在的疑问,应该给予合理亲切的解答,加快患者疾病康复的速度。
1.3临床观察指标通过我院自行设计的评价量表调查患者对手术室服务的满意程度。1-4分为评分标准。不满意为1分,比较满意为2分,满意为3分,非常满意为4分。另外,还同抑郁自量表以及交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焦虑抑郁的情况,有着较高的分数,则代表有着较为严重的症状。
1.4统计学分析本组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18.0统计包进行数据分析的工作,通过X2检验,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以P<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率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满意率为90%,观察组满意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手术质量与护理属于重要构成部分,持续提高医疗技术以及护理水平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通过分析研究资料得知,要想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则应该要护士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确保患者在手术时的配合程度以及心理状态得到全面改善。沟通方法不仅仅是在医护人员的语言中体现,同时在医护人员的表情、目光等方面进行体现,代表着非语言沟通以及语言沟通在手术室护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沟通方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如下:护士以及患者之间的沟通是以开放式呈现,医护人员应该通过方法让患者将情感、焦虑等进行良好的表达[3]。因此,医护人员应该促进自身的道德素质、业务水平等得到全面加强,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使患者在手术治疗存在的负面情绪全面消除,使依从性得到明显。通过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满意率为90%,观察组满意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沟通方法后,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研究表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采用合理的沟通方法进行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满意程度,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0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