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46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61-02心力衰竭又称之为心肌衰竭,其主要表现是心脏在某一时刻不能够搏出与人体组织代谢及静脉回流相应的血液供应[1]。心力衰竭往往是由其他疾病导致人体心肌收缩能力降低,心脏血液输出量减少,从而无法满足人体需求产生的症状。心力衰竭预后差且病死率较高。本院对65例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旨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稳定患者病情,据研究分析,对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以我院收治的65例心力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71.8±16.9);对照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73.6±16.1)。两组心力衰竭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1.2.1.1知识教育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会感觉呼吸困难、疲惫无力等状况,护理人员在患者呼吸困难时应引导患者采取半坐卧位的方式,双腿保持下垂,以此来减轻患者症状[2];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有意识的向患者传输或讲解一些心力衰竭相关知识,使患者掌握基本的自我护理技巧。
1.2.1.2用药护理用药护理在常规护理中十分关键,护理人员在用药护理中应严格按照医护人员的叮嘱合理给药,并向患者讲解用药的基本常识,从而提高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1.2.2实验组优质护理
1.2.2.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应时刻关注患者心理变化以及情绪起伏,对于患者的不良情绪应及时给予疏导或纠正,认真聆听患者诉说,从而了解患者内心想法,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并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于病情的影响,举一些临床治疗效果较佳的心力衰竭病例,让患者对自身康复充满信心。
1.2.2.2饮食指导良好的饮食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好心力衰竭症状,护理人员应积极并正确告知患者家属与患者日常饮食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心力衰竭患者应食用一些低盐量食物、少量多餐,有利于降低患者心脏压力,多食用一些新鲜水果、蔬菜以及粗纤维食物,这样能够保证大便顺畅,以免加重患者心力衰竭的程度[1];对于较难治愈的心力衰竭患者,应对其每日摄入水量进行控制,每日不得超出800ml,同时还要告知患者戒酒戒烟。
1.2.2.3出院后指导患者准备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并坚持服药,在服药期间不得擅自改变药量,避免患者病情复发[2];另外患者出院后应根据自身恢复状况进行合理运动,提高自身心脏的舒张与收缩功能。对于长期需卧床患者,应告知其每2h应进行适当合理的肢体活动,不易激烈运动,以免长时间卧床发生肺栓塞及静脉血栓。
1.3评价标准使用我院相关部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由心力衰竭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及表现进行客观评价。该表主要包括三项评价内容,即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两组对比中的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的软件是SPSS17.0,用X2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34例,优质护理满意度97.1%;对照组患者31例,常规护理满意度83.9%;通过两组对比实验组优质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效果,两组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分析见表1。
3讨论
心力衰竭属于内科常见疾病,较难治愈,易反复发作,患心力衰竭疾病不仅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而且还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3]。基于心力衰竭疾病的严重性,护理人员应积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本文实验组3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31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通过两组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预后影响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同时还能够减轻患者精神压力,帮助患者树立战胜心力衰竭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治疗,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避免了心力衰竭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对患者疾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出院后指导等多种优质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有效避免了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对患者健康恢复十分有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0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