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37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696-02作为一类临床常见病,四肢骨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的同时还会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应运而生,其对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得到了临床肯定。基于此,本文主要就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效果展开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统计2011年8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骨科所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0例资料。在80例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26例;年龄在19-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42±7.36)岁。入选患者均符合第5版《外科学》[2]中的相关诊断依据。其中,55例为上肢骨折,25例为下肢骨折。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则以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施护。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一般资料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对患者进行入院登记;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表现症状;对患者进行用药和饮食指导;安排患者出院等。
1.2.2实验组给予中医护理临床路径。选定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过硬的护理人员组成临床研究护理小组,拟定相应的护理临床路径方案,对患者实施护理。主要包括:①入院规划。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时将医院环境向患者进行讲解,并对分管医师和责任护士进行介绍,对患者的作息时间作出合理安排,同时制定家属探视时间表。②健康教育。将四肢骨折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包括疾病的起因、发展、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同时通过专题讲座、集中学习等方式让患者更多地了解疾病及围术期的注意事项;鼓励患者踊跃发言提问,并给予耐心细致地解答。③心理干预。与患者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并格外注意情绪波动较大和表现异常的患者,通过交流、做游戏、听音乐等方式排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等不良情绪,给患者以鼓励,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加速康复。④穴位按摩。以中华中医学会颁发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3]对患者进行康复过程中的护理,并由专职中医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穴位按摩和耳穴埋豆等护理。⑤康复指导。对术后患者实施中医调护,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开展被动性与主动性的功能锻炼。康复训练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患者的耐受程度为限。
1.3效果评判标准①满意度的判定。由医院指定人员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主要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②生活质量的判定。以FACT(生活质量评分表)[4]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患者情绪稳定情况、生理健康情况、社会情况、功能健全情况和附加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③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的对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疼痛乃四肢骨折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患者由于缺乏对该疾病的认识,常常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体液不足、感染、躯体危险移动及组织灌注异常等情况,对患者的正常恢复造成严重影响。中医对骨折引起疼痛的观点为:外力作用致筋伤骨断,气滞血瘀,久未通则疼痛加剧;骨折引起营血离经,并阻于脉络而致肿胀,引发功能障碍[5],因此需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作为一类新型护理模式,中医护理临床路径集中医护理操作、饮食、情志于一身,凸显中医护理优势;加之护理人员严格按护理规范施护,对围术期患者的病情与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同时严格按医嘱用药;同时各项护理措施相互协同,使综合护理效果得到扩大,不仅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也减轻了患者的负担,使护理工作安全、顺利地开展。
本研究中,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模式下的实验组四肢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与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相比于常规护理,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效果更佳,不仅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0853.html